80后的朱微微原本在大学读的是设计专业,毕业后却成了时尚杂志的资深编辑。就在大家都对她这份光鲜多金的稳定工作羡慕不已时,朱微微却突然迷上多肉植物,辞职做了园艺达人。如今的朱微微正用一种更愉悦自我的方式快乐地享受着工作和生活,她说每天与植物相伴,连呼吸都变得无比顺畅,幸福感加倍。
能干的资深媒体人
朱微微是一个地道的北京女孩,从小在北城的胡同里长大。虽然住的是平房,居住的空间不大,但因为爷爷、奶奶和父母都非常喜欢绿色植物,朱微微家的房前屋后因此被见缝插针地栽种了不少花草。耳濡目染之下,朱微微也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朱微微没有选择与专业对口的设计行业,而是进入知名的《时尚》集团,成了一名编辑。因为文字功底好、思维敏锐,再加上做事有着一股恒心和闯劲,朱微微很快就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入职仅仅一年时间,就得到了主管领导的信任和器重。编辑部进行岗位调整的时候,她的名字出现在了晋升的候选名单上。
不过当时对于她的火速提拔,人事部门是存在不同意见的。有些人提出朱微微的资历尚浅,仅凭一年社龄就跻身中层干部之列,这种事情在集团内部还不多见,恐怕难以服众。但是惜才如命的主管领导却替她力排众议,跟大家摆事实,讲道理,为朱微微的晋升之路扫平了障碍。
而让朱微微感到更加意外和惊喜的,还是来自集团高管对于自己的认同。有一天,她去找摄影师协调下午拍摄的事情,在电梯间候梯时,竟然意外地和集团大老板刘总不期而遇。朱微微的内心不免有些紧张,没想到刘总居然认识她,不但准确叫出了她的名字,还主动笑着跟她打招呼。“微微,加油干呀。你的晋职手续,人事部门已经拿给我了,可是被我忘在了办公室的桌子上,所以暂时还没有走完流程。不过别着急,你的升职没有问题。”
朱微微又惊又喜:惊的是刘总身为整个集团的“一把手”,居然还记得自己这个最基层的普通小编;喜的是,她在工作中的辛勤付出终于有所回报,这种来自集团高层的职业认同感,让她的干劲更足了。
走上新岗位的朱微微,身上的担子不断加重,不仅要花费心思琢磨点子、完善策划,还要在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去外地出差是免不了的,加班也是家常便饭。这种时而朝九晚五,时而跑跑颠颠的生活虽然新鲜刺激,但偶尔也会让她感到疲倦和烦躁。每当这个时候,朱微微就会想起跟她心爱的绿植倾吐心事,排遣心情。
朱微微从儿时起就在家里栽种了不少花草,木本的、草本的都有。压力大、情绪起伏不定的时候,只要看到郁郁葱葱、生机无限的花木,她的内心就能很快平复下来。不过,朱微微偶尔也会有看到花草却高兴不起来的时候。
有一次,朱微微去广州出差,半个多月后回家,一眼就看到自己精心培育的茉莉因为多日没有浇水,居然干枯而死,颜色娇艳的灯笼花也变得枯黄落叶了。朱微微十分难过,工作和爱好难道真的不能两全吗?有没有什么法子可以让她每天回家都能开心地看到具有“治愈魔力”的绿植和花草呢?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09年。当时,朱微微被集团派去南非做一个大型的摄影选题,为了选取采景地,她在开普敦走了很多地方,然后她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这个城市四处都种植着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无论是花园里还是桌山上,甚至路边的绿化带,都遍布着成片的石莲和毛茸茸的仙人掌。朱微微被它们姿态各异的形状和肉肉的可爱模样吸引住了,她一方面感觉很新鲜,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想法:非洲的气候干旱,而这些耐旱的多肉植物却能在雨水稀少、无人照料的情况下同样生长得很好。如果能在北京的家里也养上几盆,自己岂不是出差多久都不用为它们操心挂念了吗?
那个时候,多肉植物在中国还很少见,很多人都不认识,朱微微之前也从来没见过,更没有亲手养植过。她并不知道自己与多肉植物的初见,竟然会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改变她的生活轨迹。
“肉肉”改变生活
尽管有了种植多肉植物的想法,但北京的气候跟南非相差不少,北京适宜种植多肉植物吗?这是朱微微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南非出差回来后,她在网上查找了很多资料,发现和北京处于相似气候带的日本跟韩国,也有不少人在种植多肉植物。她放下心来,觉得北京应该是可以的。
接下来,朱微微详细了解了多肉植物生长的温度、土壤、光照、水分等信息,然后便小心翼翼地养了起来。不养不知道,一养吓一跳,多肉植物居然非常容易繁殖和成活,可以扦插,也可以叶插,而且生長速度极快,没到两个月,朱微微的窗台上就摆满了多肉植物。实在摆不下的时候,她就拿去送给身边的朋友,后来,还搬了两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同事们看到后,马上就被多肉植物小巧可爱的外形迷住了。
“微微,你家里还有吗?送我一盆行吗?”“我也要,我也要。”朱微微是个乐于分享的人,第二天一早,编辑部的每张办公桌上就都装点了一盆模样萌萌的“肉肉”。后来,其他的朋友和同事知道了这个消息,也纷纷来找朱微微,争着抢着想要她种植的“肉肉”,这让朱微微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这么多人喜欢‘肉肉’,何不试着卖卖看呢?”
朱微微最初的打算是下班后在胡同里摆个小地摊,不求赚多少钱,只想和大家分享“肉肉”带来的快乐。可是刚说出想法,就招来一片反对之声。母亲劝她:“好好的工作不干,卖什么花呀?能赚多少钱?别费力不讨好了。”多年的闺蜜也不赞同:“上班已经够累了,下班了还不好好歇着,你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可朱微微不管这些,每天一吃完晚饭,她就拉着小推车到她家所在的北锣鼓巷的胡同口摆起小地摊,一盆盆迷你可爱的“肉肉”被她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一个红色的扶梯上,无论远观还是近瞧,都显得非常清新文艺。很快,她的小地摊就顾客盈门了。
“你卖的这是什么呀?”很多人不认识“肉肉”,朱微微就不厌其烦地给大家介绍说明。因为价钱公道,买的人也不少。有时候她带去20盆,不到两个小时就卖光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也爱,这让她感到十分满足。
当时,母亲以为朱微微只是一时兴起,等到新鲜劲儿一过,她也就不再折腾了。可是一个月之后,朱微微居然打起了开店的主意,而且看店、签约、布置、开张,整个过程不到三天全部搞定,母亲连反对的机会都没有。
2012年初,朱微微的“Zakka多肉植物馆”正式开门营业,家人和朋友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却从心底里不看好小店的前景。来看热闹的左邻右舍也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微微,这是什么东西,能有人买吗?”“你疯了吧?卖这个,能挣出店面的租金吗?”可朱微微却自有盘算。
摆地摊的经历让朱微微看到了“肉肉”的市场前景——这种植物买来不费钱,养着不操心,看着还养眼,占用空间也不大,非常适合讲究情调的办公室一族。最关键的,它还能“养心”,是繁重工作和生活的心理缓冲。朱微微相信,既然“肉肉”可以治愈自己的心灵,那它也会成为其他人的治愈力量。
朱微微的判断没有错。2012年5月,一条展示番杏科多肉植物的新浪微博一夜之间被转发了数千次。这种植物全身透绿,半球形的底部有两根细长的茎,看起来很像兔子耳朵。与此同时,另一条介绍形似熊掌的“熊童子”的微博也被疯狂转发。那几天,朱微微的小店几乎被踏平了门槛。
“你们这儿卖‘小兔子’还有‘小熊掌’吗?”很多都市白领成群结队地领走了她店里的“肉肉”,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掉30多盆。为了保证销售,朱微微后来不得不在通州租用一个200平方米的大棚集中种植。
小店的生意越做越好,收入稳定,人气也越来越高,有的客人甚至专门绕过大半个北京城光顾她的生意。2013年,朱微微又开了两家店,每天忙得暈头转向,她意识到,可能是该她做出抉择的时候了。
让梦想照进现实
朱微微是一个擅长做人生规划的人。早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一直钟爱花草的她就梦想在35岁之前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植物小店,这个梦想已经提前实现,而且正成为蒸蒸日上的事业。当然,八年的媒体生涯也不易割舍,它给朱微微提供了精致的品位生活、广阔的人脉资源。因为是能力突出的中层管理人员,集团跟朱微微签订的是无固定期限合同,这种稳定无忧的工作可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是进一步扩展心爱的事业,还是继续做令人艳羡的媒体人?朱微微一时拿不定主意了。
后来有一天,她去采访一个娱乐圈公认的个性女明星,对方的一段话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个世界上,吸引你的东西很多,但老天是公平的,不可能都让你得到,这就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而选择的标准,就在于你到底喜欢哪种状态下的生活。”朱微微瞬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第二天,她就向主管递交了辞呈,因为她确信和植物在一起,就是她最理想,也最幸福的生活状态。
此后,朱微微以每年新增两家店的速度壮大着自己事业。2015年的时候,她已经拥有了多肉植物馆、咖啡店、杂货铺、书店、甜品店等7家店铺。每天早上,她都会从胡同一边的家里走到胡同另一边的小时光多肉主题咖啡馆,开始崭新的一天。看着花架上那些肉嘟嘟的观音莲、白牡丹、珍珠吊兰、熊童子……朱微微经常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2016年,天津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她,问她从媒体人到花匠的身份转变意味着什么,朱微微坦率作答:“和植物在一起,我不用取悦别人,可以完全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生活——住在我喜欢的胡同里,开我喜欢的店,吃我喜欢吃的食物,有我喜爱的宠物狗‘小鹿’伴随左右,这是一种十分自我的状态。一个人如果一生中能有十几年是这种状态,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
如今的朱微微偶尔还会写写稿、拍拍片,更多的时间则是打理小店,和花花草草呆在一起,每天挖花搬土,让她感觉既安心,又愉悦。她也会喜欢上那些光顾她小店的顾客,因为她相信喜欢植物的人,内心也会十分善良。而和善良的人相处,她感觉自己的心会变得像飞一样快乐而自由。
朱微微说她做的是一份“治愈性”的工作,过的是一份自在纯粹的生活,“如果奢望比这更完美的状态,那可能就是我太贪心了。”再过几年,她打算去国外读书,学习艺术或雕塑,为生活添加更多的乐趣和营养,“活出自我,才最精彩。”
编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