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徐徐拉开,莘莘学子正在为命运搏击之时。一名来自安徽马鞍山市在新加坡留学的19岁女孩,早在今年4月初,已经成为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内的15所世界名牌大学竞相录取的“宠儿”。虽然她从小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无论在国内的中小学阶段还是在国外的4年,总有一大堆的荣誉称号跟在她的身后。她的成功秘诀竟然是爱学更要会“玩”。她利用一切机会培养自己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技能与素养。她说:我不想做學霸,却一不小心成为别人眼里的“学霸”,但我绝不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
健康快乐是人生的根基
马鞍山女孩潘若茜在珍珠园小学就读时,父母要求她除了周一到周四晚按时做完功课早点休息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当然也可以过“电视瘾”。
潘若茜小时候特别爱看风靡一时的《哈利波特》,从第一季到第七季,无论是图书还是电影,潘若茜每部都看。读小学时,潘若茜除了文化课成绩优秀,体育也很棒,她读二年级时加入了学校乒乓球队,五年级就成为校队主力,先后参加过省、市一些乒乓球比赛。
在爸爸潘锦杭看来,孩子从小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作为家长,最看重孩子的不应是学习成绩,而是兴趣的培养和体质的健康。
所以从潘若茜上小学时起,潘锦杭就开始让她学习声乐和乒乓球,这样既丰富了孩子课外生活同时,也锻炼了女儿胆识和体能,从各方面打下人生的根基。
潘若茜的妈妈也很开明,她从不给女儿施加任何学习压力,她始终认为女儿首先要安全健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什么都重要,然后能快乐的学习就好。她觉得,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以完成自己心中的遗憾。其实让孩子带着包袱负重上路,大多走得不远。
2012年的夏天,潘若茜从马鞍山市成功学校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马鞍山二中理科实验一班。此时,恰逢中国和新加坡的SM1(中国学生到新加坡公费留学项目)合作项目也在学校公开招生。
该项目是新加坡政府设立的全额奖学金项目,不仅食宿免费,就连看病都不需要学生花钱,待遇优厚机会诱人。潘若茜听了介绍后,有点想看看自己究竟能飞多远。
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报了名,后经过学校层层推荐上报,潘若茜顺利通过笔试和由3名新加坡考官专门赶来马鞍山组织的面试。
8月,潘若茜竟然真的收到了新加坡圣公会中学邮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兴奋的潘若茜了解到,当时和她一起报考的还有其他学校好几十个孩子,最后全马鞍山市就录取她一个!
其时,潘若茜已在马鞍山二中高中部就读高一了。而马鞍山二中的理科实验班在当地特别有名,将来升大学的录取率也很高,前途一片光明。
因此,是去新加坡,还是留在马鞍山,让15岁的潘若茜的内心非常纠结:去吧,自己年纪太小,担心生活上不能自立;放弃吧,机会难得实在不忍。在这件大事上,潘若茜的父母把选择权完全交给了她。
最终,爱笑又开朗的潘若茜经过痛苦的抉择与权衡后,最终决定选择离开马鞍山,远赴美丽的狮城体验一下不同的教育,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别样的光彩!
课外活动让天使飞得更高
在父母的鼎力支持下,2012年8月底,潘若茜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乡,只身飞往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求学,开启了她的新加坡求学之路。
刚到异国的潘若茜思绪纷乱,无比思念自己的家乡。她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眼泪在思乡的抑郁苦楚中默默的流下。特别是每天放学后,常常想家想到不能控制情绪。
有好几次,潘若茜甚至一度想回到亲人身边,回到马鞍山二中的理科实验一班,拥抱那些熟悉灿烂的青春面孔。但每次,她的理智都战胜了冲动。
因为临行前,父亲潘锦杭已经对她说了:“既来之则安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最终,潘若茜一次次努力说服自己,调整好了心态。2个多月后,她终于能静下心来与周围的同学们融为一体,潜心求学。所幸天道酬勤,潘若茜在勤奋中忘记了孤独,她拿到了新加坡圣公会中学的全额奖学金。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两年,生活在新加坡,潘若茜对自己,对世界有了颠覆性的全新认识。潘若茜常在电话里对妈妈说:“我选择对了!这两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价值观的改变,妈妈,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比如像网站,都是根据你平常的搜索记录,浏览阅读习惯来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微信上虽然有很多同学和朋友,但这也让我们无法跳出庸常的限制。而走出国门,来到新加坡,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同的现象和看法,才能有所成长。”
2016年,潘若茜在高中四年级时(新加坡高中四年制),参加了英国剑桥的水平测试,她以10门课全部A1的成绩,考入新加坡三所顶级初级学院之一的“华侨初级学院”(预备大学)就读。而当年全新加坡拿到全部A1的学生也只有十位!
新加坡的初级学院的学习模式很像国内的大学生活,在这所初级学院里,潘若茜眼界大开,接触到了更多眼花缭乱的新事物和缤纷多彩的生活体验:学校里有可以容纳几百人的大教室,可以去听自己想听的课。
校园里有各种社团,包括游泳、网球、柔道、天文等,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有前几年学习生活经验的积淀,此时的潘若茜关注点不只放在学习上,决意放开手脚去做喜欢的事情,刻意培养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她坚信会“玩”的人生,就会多一些选择,多一份精彩。
于是潘若茜自告奋勇,担任了学校天文社团的主席,她组织举办了新加坡中小学生的天文知识大赛,反响很大。之后,她自己又报名参加新加坡商业模拟挑战赛,获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后来,她还和众多有志青年去泰国做过支教志愿者,亲手参与4D打印的科学实验项目。甚至于,她还曾用了近一年时间为新加坡导盲犬协会筹钱,并筹得6000多新币(合计3万多人民币)……
每一次丰富多彩的课外公益活动都需要不断的策划与完善,这使得才17岁的潘若茜无论是撰写文案、演讲稿的水准,还是在组织协调领导能力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潘若茜还相继获得了新加坡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银奖、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铜奖、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铜奖等荣誉。
她的眼界开阔了,朋友圈也更大了,“软实力”更强了!在潘若茜看来,课外活动绝不不仅仅是个兴趣,在其中获得的经验才是一个人的提升、技能。
同时在各样活动中也培养了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交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对于自己來说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
而将来的社会工作中需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活动和学习对于自己而言同样重要。认识到课外活动的意义后,潘若茜对于学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分配上是一半对一半的。
她说:“生活中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学习,时刻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才是真实的智者,我们要有自己是无知者的自觉,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精通,所以我们才要虚心了解和学习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生活中的学习收获满满
在国外学习的5年,让19岁的潘若茜成熟稳重干练了许多。宝剑锋自磨砺出,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经验,2017年4月初,刚刚高中毕业的潘若茜陆续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罗斯商学院等15所世界名牌大学的offer,其中还有两所是常春藤名校。
“幸福来得猝不及防”,名校蜂拥而至让潘若茜一时不知所措。对于自己能接到这么多名校的offer,漂亮的谦虚的潘若茜很开心也很感恩。
她喜欢体验不同的教育体制,喜欢美国的学术自由,所以在陆续接到15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潘若茜最终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对于自己的未来,潘若茜表示学成后可能会回到中国工作,也可能会留在纽约发展,也可能会加入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到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
她觉得人生就是需要不断探索一直往前走,并在前行中不断提升自己。在永不满足潘若茜看来,自己就是一个平常人,所有的优秀都是相对的,自己还要通过不断学习变得更加好。现在,潘若茜还有6个月的空闲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夏天她正在新加坡做实习,带带家教读读书,同时也多增长一些社会见识。
“决定是自己做的,生活是自己的,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即将飞越大洋远赴美国求学的潘若茜就是这么想的。
当周围很多国内、国外的学弟学妹询问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她总说:“这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给了我很多选择的自由,让我有一些主动性。其实我刚到新加坡的那两年,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去图书馆把当天学习到的知识复习,会做题目来加强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因为有平时的扎实学习基础在,所以考前的复习才变得不是那么紧张。”
潘若茜说:“但这只是一方面,学习只是课本知识。对我而言,生活中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接触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事物,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因为学习成绩并不是评估一个人能力的全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就像我班里的一位印尼同学,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是那么优秀,但他在编程方面很厉害,有些编程甚至已经投入到工业生产中了,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都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也是很必要的。国外的学习时间相对自由,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自我成长,我的爸爸妈妈对于我的成绩没有特别的要求,努力就好。但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一种自由的环境让我都有一种新的认识和体会。”
潘若茜被多所名校录取后,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向她取经。为了帮助更多人,潘若茜自己开设了一个公众号:RoslynPan。她想通过微信这个平台表达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留学小经验。
潘若茜表示,不管你是否能走出国门,都应该创造机会多学,多看,多体验。因为真正有用的知识和经验都是在生活中汲取的!她觉得即使是自己已经出国学习了四年,但仍有很多不足,她希望能与更多的人一起探讨人生。
编辑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