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因素分析

2017-04-29 11:44任秀梅董艳魏景柱王成生艳梅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产学研

任秀梅 董艳 魏景柱 王成 生艳梅

摘 要:本文基于已有文献对产学研动因问题的分析,从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两方面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进行初步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内外部动力因素的相互作用机理。

关键词:产学研 协同创新 动力因素

一、引言

近年来,产学研协同创新逐渐成为新兴的话题,受到普遍关注。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不单单是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三方对各自功能的直接相加,而是三者之间经过资源的共享与交互从而体现出系统整体性功能。合作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借鉴目前已有的相关文献,从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两方面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进行初步分析。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外部动因

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外部动因是指,可以有效刺激或者驱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存在于联盟合作主体之外的各种外部环境驱动力,主要由以下几种因素构成:

1.市场导向。市场从需求和竞争两个方面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首先,市场需求决定供给,当企业通过调研和信息反馈预期到市场对某些技术或产品有潜在需要,而自身现有的能力不足以独立完成时,就会寻找外部相关主体与之协同合作。其次,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的资源与能力有限,仅凭自身很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必须寻求协同创新的合作伙伴。竞争越激烈,驱动产学研三方研发和创新的动因会越强。

2.技术推动与技术势差。在目前高压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企业不能找寻技术创新的新方法,就难以在发展瞬息万变的激烈竞争环境下生存。在科学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过程中,三方在各自的领域均有一定的的技术水平,技术势差导致了合作空间的形成。技术的补给自然成为了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因。

3.外部环境支持。好的外部创新环境支

持,是产学研三方能夠协同合作的前提。外部环境支持包括政府、金融、中介机构等主体的协作。政府在调动、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方面起到很强的引导作用,而在政策激励下,产学研三方能够激发各自创新的欲望,从而更积极、高效的进行协同创新活动。金融、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也会为协同创新合作带来更加优良的辅助作用。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部动因

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部动因,是指协同创新行为的内在激励因素,是产学研合作的竞争优势动力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利益驱动。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市场主体的天性,产学研三方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追逐,都是推动他们参与协同创新活动的动力因素。高校的需求是培养行业人才,提升办学水平以及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科研机构的需求是研发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企业的需求是实现研发成果的商业化,增强市场竞争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在利益的驱使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中的任一主体都渴望加快创新的步伐。

2.战略目标。产学研各方要在战略目标上协同一致,在协同创新机制中,准确进行角色定位及战略分工部署,保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各主体在战略协同机制下,每位成员的价值和行为取向都大致相同。

3.内部激励。内部激励作为一种推动力,是组织者为了鼓励成员发挥自己最大的效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组织行为规范,运用相应的奖惩制度来使各主体成员拥有一致的目标,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顺利进行。

4.创新能力。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前提是,各方主体要拥有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和解决关键技术的优良创新能力。产学研各主体的创新能力越强,越能够保证协同创新过程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创新资源与能力的优势互补。

四、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形成是内外部两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动力因素直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进行,而外部动力因素则要借助于对内部动力因素的推动才会产生作用。

外部动因方面,市场导向是最基础的动力因素,其中,市场需求是引导性动因,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起点,也是技术创新需要完成的的终极目标,市场竞争是刺激性动因,通过竞争关系,可以带来紧迫感、危机感,刺激创新主体,进而将压力转为动力;技术推动与技术势差是发展动力,在技术发展过程中,产学研各方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建立新的技术规范,形成连续积累和日趋完善的发展态势;外部环境支持是服务动力,在政府、金融、中介机构等外部相关主体的服务下,为产学研三方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内部动因方面,利益驱动在所有内部因素中起主导作用,协同创新的各主体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下,自发建立以利益为基点,以提高联盟整体创新能力为主旨的价值联盟,并根据共同的利益诉求,达成一致的战略协同目标。内部激励和创新能力保障两个因素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中起到调节作用。内部激励是调动创新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直接有效的动因,是保证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制度规范保障。优秀的创新能力则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促使多方合作进入新的篇章,是协同创新活动最有力的核心能力保障。

综上所述,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正是产学研各主体通过外部环境动因与内在行为动因的相互作用,进行知识与资源的汇集和交互,以达到激发协同创新能力、构造联盟竞争优势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俊.论非零和合作下“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J].中国市场,2007,(52):112-115.

[2]夏红云.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06):21-24.

[3]徐静,冯锋,张雷勇,杜宇能.我国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07):74-80.

[4]周正,尹玲娜,蔡兵.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3,(07):52-56.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优化师资管理机制改革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