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 刘丛
收官·反响强烈
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在內的二十余家中央及省级媒体聚焦“一带一路”版贸会,他们以各自的视角切入,悉心观察并深入采访。最终,版贸会盛况以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态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不同媒介展示在全省、全国以及世界读者面前,“一带一路”版贸会盛况反响强烈。
“一带一路”版贸会自筹备之始就引起行业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8月19日开幕式当天,来自中央及省级媒体的近三十名记者齐聚济南,他们囊括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国家核心媒体平台,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和《齐鲁晚报》等山东省级媒体,还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出版人》杂志等行业专业报刊。
不同媒体平台带来不同关注角度,不同关注角度带来特色各异、丰富多彩的新闻报道。而在这个融媒体时代,本次版贸会的与会记者更是将融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甚至网络现场直播等媒体互动形式,在报刊、电视、网站、微信、客户端集体上阵,全方位、立体化,对开幕式、新书发布、论坛、签约成果等进行了全景式报道,版贸会受关注程度迅速攀升。
8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闭幕》为题,对版贸会进行了近20秒的报道;同日,新华社以《“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促成220余种图书版权输出》为题,发布了版贸会通稿,并在其客户端刊发,点击量迅速突破10万+,成为手机移动端热门新闻话题;《光明日报》题为《中国出版“走出去”搭“一带一路”快车》的新闻报道,出现在头版报眼位置,其对版贸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媒体特质不同,其关注角度必然不同。《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我们渴望了解中国”》为题,在详细报道展会取得成绩的同时,对前来参展的海外出版商进行采访。记者援引阿联酋出版家贾麦勒·夏西的话表示:如今,中国制造充斥阿国市场,但阿国图书馆和书店中的中国书很少。他们非常需要从各方面了解中国,无论是中国经济的腾飞,还是中国的文化、佛教道教等……“我们想从中国获得直接的消息源,想看到更多的直译书”。中国日报网也连续发布两篇报道《“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签订240余种图书的版权协议》《国家翻译学家齐聚第三届尼山国际讲坛为做好中国文化与文学翻译把脉支招》,向海外读者介绍版贸会的成果及第三届尼山国际讲坛的有关情况。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出版人》杂志等行业类媒体则从业内人士的角度对展会进行报道,并刊发了《“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举行 三天签240余种图书版权协议》《书香“一带一路” 贯通中外文化》等多篇报道。
展会虽然于8月21日在济南闭幕,但是其影响并未就此止步。8月26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人民日报》刊发名为《中国出版,一带一路掀热潮》的文章,对“一带一路”版贸会进行重点阐述。其中,对张炜作品《古船》,山东友谊出版社《图说孔子》等图书的版权输出进行了详细报道。
在省内,山东卫视、《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济南时报》等主流媒体均予以了大篇幅多频次的报道,向山东本地受众详细介绍本次版贸会盛况。
版贸会还引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的关注,迪拜当地报纸即刊发《马克图姆集团与中国签订文化战略倡议》的消息;《阿曼日报》发布《阿曼出版社第一次与中国在出版领域合作,加西姆出版社将在阿曼引进第一部介绍孔子生活的书籍》的报道;阿布扎比旅游文化官网也发布了《凯利麦展台在山东版贸会上吸引了众多读者》的消息。
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获得国际社会认可与支持的大背景之下,在实现“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目标指引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必将更加密切。以书为媒,民心相通,“一带一路”版贸会所掀起的书香热潮也必将越发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