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秋+赵德望+李清+林君+张云峰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全国高校都在不断地扩招,导致现在的专业种类和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从2013年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教育部在2012年时就下发通知,指示全国高校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报告工作,并且建立基于就业质量跟踪动态评价的专业预警机制。动态的专业预警机制不仅可以反映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还可以根据跟踪动态评价体系反馈的信息来调整学校的教学计划,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动态评级专业预警机制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时事热点,因此,高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建立了基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动态评价的高校内部专业预警机制。高校的动态专业预警机制是以市场需求作为立足点,从而根据跟踪动态评价体系反馈的毕业生就业现状,来分析各种可能影响就业质量的社会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来为高校的招生工作和教学工作提供高瞻远瞩的信息指导,进一步完善高校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动态专业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1.关乎社会和谐稳定。首先,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关系到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目前人们更加关注的焦点是子女是否能够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顺利就业已经成为民生之根本,这是社会和家庭的大事。其次,高校毕业生是国家通过高等教育的形式为国家建设培养的优秀人才,若能够缓解近几年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将有效地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局面,并且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安定。最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直接决定了高校教育的发展,若高校就业率不高,将导致高校资源的浪费,同时社会也会对高等教育失去信心[1]。
2.关乎个人和自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自身专業的发展,一些高校设立的专业还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从而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二,是人才市场的不完善,目前全国各地的人才市场并没有建立统一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且存在地方保护政策和行业限制等不公平现象,导致部分毕业生缺乏就业的机会。其三,是就业观念的禁锢,大多数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对于报酬低的工作一般都是嗤之以鼻,这种“高低贵贱”的态度严重地限制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二.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动态专业预警机制的途径
1.设定参数选择。大多数高校在统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时,一般都是以初次就业率作为动态专业预警机制的参数选择,其实从客观角度来看,初次就业率的数据是不全面的。就业率也只能反映出一所高校顺利就业的学生,但是对于就业的质量情况却完全不了解,因此,高校应该将年底就业率作为参考数据,在后期进行就业质量跟踪评估,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薪酬待遇的个体进行研究,从而调整高校的教学方向和理念。
2.建立全方面预警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动态预警体系的建立并不仅仅依靠于高校本身,还要借助于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力量。政府部门要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保驾护航,不断地加强就业政策体系的完善,从而为高校动态预警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高校在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时,应该全面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从而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估体系。社会服务机构也要加强与高校的沟通,将监测和统计的数据要及时与高校分享,从而建立一个全面的,有序的动态预警体系。
3.建立动态的信息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动态的信息预警系统,高校才能在未来的教学中展开“对症下药”式的人才教育模式,这也是动态的信息预警系统的最终目的。动态的信息预警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得获取社会上有利的信息,还可以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预测和分析,然后再传递给政府部门,从而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的教学形式。动态的信息预警系统涉及的信息监测,主要的工作机理就是通过运用统计学和经济来对市场也毕业生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只要就业市场需求、行业结构以及就业政策出现了变化,信息预警系统能够迅速地做出反映,将监测到的信息归纳到数据库,从而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根据毕业生在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上探究市场的变化因素。最后,将信息再一次加工反馈给教育部门,从而就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提出专业教学改革,就业质量高的的专业进行扩招,就业质量低的专业进行减招,最大程度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3]。
4.建立毕业生的素质预警。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心理素质和品行也是高校应该重点监测的指标之一,毕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德可以给毕业者在求职时增加胜出的几率,因此,高校在毕业之际应该加强对毕业生心理素质的调查,从而就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工作期望以及自身缺陷等因素建立心理档案,对心理压力大,出现情绪焦躁的毕业生要进行预警干扰,及时开导和沟通,从而树立毕业生在就业时的信心。
总而言之,基于就业质量跟踪动态评价的高校专业预警机制的建立,不仅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还可以推动高校培养人才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进一步满足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真.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预警机制的构建[J].大学生就业.2014(66):3
[2]黄勇.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4
[3]王浩.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模式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5(7):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JG201401063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协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GJ201401063
作者简介
赵士秋(1979-),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