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非煤矿山数量较多,且大都分布在偏僻远的山区,而且大部分企业负责人都是由农民转变而来,其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再就是由于地处偏僻,道路难行,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而造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式非常严峻,安全生产事故屡屡发生,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本文就目前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问题进行了分析解剖,同时,找出了解决安全生产隐含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对策
1 非煤礦山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非煤矿山资源一般地处深山,交通条件差,距离监管部门路程远。由于受利益的唆使,很多没有资质的企业、一些农民自发组成了团伙,利用地处偏僻、监管不到位的机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成为各类事故多发频发的主因。尽管地方政府对于非法开采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了严厉地打击,但是违法违规成本低,检查过后依然我行我素地进行违规施工生产,导致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体地说,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1)矿山资源不按当地政府制定的开采设计和开发利用方案违规开采,甚至有些设备已是早已淘汰但依然被利用起来,小打小闹四处开采,哪儿方便就在哪儿动工,短期行为较为普遍。不仅严重浪费了国家资源,更主要的是安全生产无法保证。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各类死亡事故185起、死亡205人。导致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无外乎不按核定的开采规模超量开采、越界开采,有的取得采矿权后将采矿权非法转让或承包他人开采,无证开采和乱采滥挖现象等等。(2)科学技术整体水平差,安全技术基础工作薄弱。造成重大事故隐患的一些关键技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机械设备老化,甚至是一些临时拼凑、焊接的简陋设备。违规开采者也不可能有长远打算,在设备投资方面舍不得花本钱,能干一天算一天,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安生产带来了隐患严重。即便是一些有开采资质的企业,大多数没有配备相关的安全监测设备,缺乏专门的安全监测技术队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滞后于矿山发展需要,有装备水平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3)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较差,有学历的大学生招不进来。企业工人大都是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操作技能不过关等。(4)监管、监督不到位。一是监管力量薄弱,在车辆、人员安排上无法满足监管、监督的需要,流于形式,走过场情况严重。二是个别地方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于违规违法开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三是对于违规开采打击不力,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情况个别地方严重,这就滋长了违规开采者的肆无忌惮。(5)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对于先进的西方国家来说,我国非煤矿山行业法律法规建设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非煤矿山行业是一个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的行业,设备相对落后,技术力量不过关,对安全方面的技术要求、法律、法规滞后。因此,加强对非煤矿山行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修订很有必要。
2 强化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不容置疑,近些年来我国在打击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距离安全生产的要求还远远不够。为确保非煤矿山企业管理和安全生产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笔者就今后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或对策:
(1)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各级政府部门屡出重拳,不断强化对事故企业和基层安全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但是雨过天晴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是责任不到位。在现有安全管理体制中,政府领导干部和对口主管干部责任和企业责任没有清晰地界定。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发生后,处理企业及其人员较重,对于基层政府监管干部受到的处分较轻,造成个别基层政府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督走过场。建议在强化监督责任的过程中,不仅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对违法违规、有隐患不治理甚至发生事故的企业要从严从重查处。同时,对于监管不到位、督促不利、得过且过的政府部门干部要追究责任,实行责任连带。该关的必须关,该踢饭碗的不含糊。这样就能够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真正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局面。
(2)强化对企业主的安全生产培训。非煤矿山企业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企业若创造财富,要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就需要强化对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训。基层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专门的培训机构,实行警钟长鸣,真正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再就是加强对非煤矿山企业主要技术工作人员的培训。由于矿业工作人员主要是由农民工组成,普遍文化程度低,再加上追求个人收入,缺乏自身安全保护意识,这就要求企业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不是走过场,安全部门要监督考试,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只有这样,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才会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
只有认真抓好矿山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才能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培训需要抓实有效。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重点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才能不断提高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不断促进企业安全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对于采矿、机电、地质、通风、安全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必要的时候,保送到大专院校进行系统的学习,通过技术操作能力来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3)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除了现代化大型非煤矿生产企业建立健全了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之外,大部分规模小的矿业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即使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也是应付检查,落实起来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安全事故以及安全隐患风险来自于生产过程,只要有生产活动,就存在这安全风险。所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前提,也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保障。安全监督部门既要抓企业的安全制度的完善,又要抓好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以保障生产经营工作合法、有序、安全,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4)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非煤矿山技术装备水平。结合“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专项行动,对于老旧设备淘汰,推动非煤矿山领域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大幅提升。露天矿山要全部实行台阶式分层开采、推行中深孔爆破技术,实现铲装机械化作业。井采矿山“六大系统”建设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尾矿库的设计采取性能安全的干湿分离法。在中小型矿山采用低矮式凿岩台车、装药器、撬毛台车、小型铲运机、液压支柱、小型多功能服务车、小型移动式充填设备,代替手持凿岩、人工装药、人工撬毛、人工出矿、人工倒运废石充填,实现中小型矿山回踩机械化。
总之,要做好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麻痹。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安全监管部门责任重大,要配合国土、环保、公安、监察等部门联合齐抓共管,形成长抓不懈的安全监管理长效机制。同时,企业负责人更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的弦子要蹦得紧紧地,不折不扣地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第一位。坚持经常性地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及时排除安全生产隐患,不断加大投入有效防范力度,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事故最低程度。只有这样,企业生存才能顺利进行,企业效益才会不断递增。
参考文献
[1]刘汝清.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及应用效益分析[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
[2]林晓雨.治理视野中的煤矿安全监督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6.
作者简介:白光辉(1984-),男,汉族,专科,助理工程师,宁夏银川市人,工作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专业中心(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方向或机械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