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玉
摘要:随着今年来新课改的启动,高中生物教学逐渐转型。由传统的教师讲述、学生接受的僵硬教学模式,转化为充满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法,多种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交互性更强的课堂反馈的模式。这种模式也从初步的探索阶段日益成熟起来。如今的高中生物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生如何在短暂而丰富的课堂教学中获取最本质的教学内容,本文将通过分析现状来简要探讨更具效率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13-01
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生物教学更有效率,教师应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爱上学习生物。高中生物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1.树立生物新课标教学理念
1.1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掌握的情况。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这个基础也就应该成为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
1.2 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课程理念是针对当前高中生物教育存在的"过分关注精英学生"的问题而提出来的。与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共同的基本要求相比,高中更强调每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1.3 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从事物或现象中产生问题。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收集证据、提出和求证假设等建构知识的活动,并通过交流、辩论,使学生进一步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2.加强课程系统性理解
作为一门高中教学中代表性的理科教学,生物也同其他理科学科一样,具有极强的系统性。高中生物任课教师很大程度上存在对新课程理念认识模糊不清的现象,新课程理念要求生物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生物教学方式方法。高中生物的知识点之间在存在着横向和竖向的联系,不仅仅教师需要明确这样的联系,也应将这些联系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这一点上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课程设计上面所下的功夫是必不可少的。在课程进行中,放慢节奏,不要一味以自我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每隔一段时间整理与反馈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只有系统地对生物有了整体认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会出现对知识掌握有偏差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高中生物这门学科,知识繁杂,比之数学等学科,概念性的部分更多,学生在记忆起来尤为困难。教师在高中课堂上位于主导的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而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上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适当的提问可以引领学生做好归纳总结的工作,问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做到"以点盖面",将课程内容像珠子一样串联起来,将知识点系统化,完整化,才能更好地方便学生的理解。
3.正确的学习方法
类比法。生物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等。在学习生物概念时,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从实验中观察认识问题的方法。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应掌握这种认知方式,并貫彻到学习中去,培养自己勤动手、勤思考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要善于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知识归纳法。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4.不断提高生物教师的实验素质
作为合格的生物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实验动手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实验教学管理水平,要有较强的实验意识,爱岗敬业,肯吃苦、肯钻研。高中生物实验,虽然不像高等院校的实验那样技术含量高、难度大,但很难想象,一个连实验基本仪器都不能很好使用、简单的维护都不懂的人,能够独立完成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工作。生物学实验的取材非常关键,材料合适会使实验成功率大大提高,生物教师要帮助实验员准备合适的实验材料。
5.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生产社会化。科学技术综合化等现实提示人们。任何一项事业、成果都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众人共同创新和智慧的结晶,因此,相互交流与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教材中模型构建和课外制作等活动都为教师有目的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提供最好的载体。
总之,生物课堂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有目的地教学,学生只有具备了能力,才会在纷乱复杂的知识海洋中明确方向,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把学习当作乐趣融入生活,进而获得更多更广的知识,成为更具潜力的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