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红
摘要: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增加实际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69-0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1.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3.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掬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4.教学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综合性地学习,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不要把过多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不要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就会主动地掌握知识,我们不要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是应该放开手脚,但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講授处还需讲授。开放式的教学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学,更不等同于放任自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它并不是学习探究的唯一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也不能排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我们教师也不能机械地理解为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关键环节适时、适度、适量地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设置合作学习问题,让每一位学生能真正在小组合作中"学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所获",值得我们教师深思。
新课程是一种新的理念,需要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弃形式主义,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反思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数学课堂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