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燕
我对朋友真心实意,为什么周围的朋友却离我越来越远?我为集体出谋划策,为什么他们却认为我好大喜功?我向朋友嘘寒问暖,为什么他们却说我惺惺作态……我究竟哪里做错了呢?我眼中的自己为什么和他们眼中的我不一样呢?
事件一:年级晚会
本意:主动救场,调节气氛
曲解意:刻意表现,好大喜功
付小新是我的同学,她个性率真,平时经常会告诉我许多小道消息,比如班上某某同学又恋爱啦,某某男生又在暗恋谁,等等。那天,我们的一个年级晚会刚结束,她又走过来跟我说悄悄话。我本无心仔细听她说,可她这次话题的靶子是指向我的,她对我说:“别人都说你刚才在晚会上太爱表现了,好像整个晚会都是你一个人的主场!”
听到这种评价,我简直要气疯了。我本是个思想单纯的人,认为别人的想法都跟自己差不多,想问题很多时候都比较简单。就像刚才在晚会上,我怕晚会氛围过于冷清,才主动走上台去活跃气氛,没想到这种紧急救场的举动在别人眼里居然成了好大喜功的表现!
高中念了一年,我隐约感觉自己在班里是个群众基础不好的人,在几次的班干竞选中我都因票数太少而落选。为此,我还哭过好几回,但是最终我也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我性格较为内向,不喜欢主动和人说话,不喜欢委屈自己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我更不爱跟别人扎成一推,课余没事就讨论别人的一些八卦新闻……其结果是,一年下来,我都没有什么贴心的朋友。
高二分班,在新的班级里,我依然按照自己的这种方式生活与学习。很多时候,除非别人主动跟我打招呼,否则在路上,我的眼睛总是望到别处去。
有班上的同学开始纳闷:“你怎么在路上看到我都像是没看见一样呀?这样很伤人的,你知道吗?”
我坦诚相告:“我是真没看见你啊!”
那同学偏不信:“怪不得你以前班里的不少同学都说你孤傲清高,看来是真的啊!”
“谁说的?”我内心千万个不服。
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在新班级里,同学对我的态度渐渐从之前的友好转为客气,接下来便是敬而远之。宿舍里,上铺的女同学每天都围着一堆要跟她谈天说地的人,而我总是孤独地躺在床上看书、听音乐或者玩手机。
事件三:男生请客
本意:有福同享
曲解意:炫耀魅力
某日,隔壁班有男生请我吃饭。同桌乐呵呵地跟我一起去了,回来之后,她向全宿舍的人广而告知:“跟着密沐,会有肉吃!”然后宿舍一群人全都围过来和我说:“下次带我呀!”“我们干脆一起去得了!”
本着有福同享的目的,一个月后的一个周末,再次應他人之邀时,我带了宿舍的5个人去。那段时间,我的自尊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一是宿舍的女生都向我靠拢了,二是大家在一起吃饭很是热闹,我感受到了久违的集体快乐。
没想到这种快乐没多久就在一片嘲讽声中被打破了。某天,我在打水房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她哪里是想带我们出去吃饭,她就想以这种方式在男生面前炫耀自己的魅力!”“是啊,吃饭的时候,她一个人成了红花,我们都是陪衬她的绿叶!”
﹛心理放大镜﹜
镜头焦点1:你所不知道的四个自我
在日常生活里,有一些这样的同学,明明自己长得很漂亮,却老是觉得自己不好看;明明自己能力很强,却总说自己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好……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这些人在潜意识里没办法接受自己的优点。那么,他们的这种看法是如何形成的呢?
由于外界的一些评价扭曲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使他们已经看不清楚自己身上哪部分特质是真实的部分,哪部分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便渐渐地将外界反映的一些虚假信息当成是真实的,从而对自我的认知发生了偏差。
心理学上有一个乔哈里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有着四个自我:
★公开的自我 一个透明而真实的自我,你对这个自我很了解,别人也非常了解
★秘密的自我 一个隐秘的自我,这个自我你自己很熟悉,但是对他人来说却是很陌生的
★盲目的自我 这个自我在别人眼里被看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却看不清楚
★未知的自我 这个自我是别人和你自己都不了解的,它拥有很多潜在的特质,这些特质常常在生活中通过一些契机被激发出来
这四个自我在每个人的心里所占据的比例都不一样,总的来说,一个人公开的自我对外开放的比例越大,那么他也就活得越真实。
镜头焦点2:这些交流的层次都会造成他人对你的误解
这四个自我在一个人身上的分布比例其实与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羞于对自我的展示,让那个秘密的自我占了主导地位,这就容易引起他人对他的猜测,最后别人看到的他就会与实际生活中的他有着比较大的距离;有的人觉得自己是个平易近人的人,可大多数人却认为他极其清高孤傲,难以接近,可能就是因为他没有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友好、平易近人的特质,又或者,他只是在极少数的人面前表现了自己的这种特点,在大多数人面前还没有展现出来;还有的人身上那个盲目的自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他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无疑,这些倾向都会造成他人对他的误解。
要改变这种他人对自己的误解,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就应该更多地开放自己的内心,多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我和完善自我。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种偏差的产生纯粹是他人看法的问题,是我们所无法左右的。假如是这种情况,你不妨干脆不要去理会,因为别人的看法是他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所得出的结论,未必客观。比如,你自己不孤傲,表现得也不清高,但一个自卑、偏激的人看到你在路上不主动跟他打招呼,他就可能认定你是孤傲、清高的;再比如,冷漠之人就往往容易把别人也想象成跟他一样的冷漠……这些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意识形态把自己的判断强加在别人身上,所以并不完全客观,因此,我们也就大可不必都放在心上。
镜头焦点3:别人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究竟如何才能正确做到认识自我、看待自我呢?这里,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敞开心扉,积极沟通。别人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别人看到了我们的优点可以让我们更加肯定自己。而如果我们的缺点被别人挑出来,我们也不应记恨,因为这正是自我完善的一个机会。
二、勇于实践,积极做事。我们要学会在与人交流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己,因为在我们身上,那个未知的自我还有很多未知的因子仍未被挖掘出来,还有很多未知的潜能未被发现。
三、勤于思考,勇于反思。有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沟通了,但是却不懂得及时反思,不懂得将他人对自己的一些中肯的评价融合到自我评价的认识系统中去,最后,也就未能达到在实践中完善自我的目的。
四、理性对待,妥善处理。对别人的任何评价我们都要客观对待,因为别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如果你缺乏对自我的判断,一味地遵从,也就会失去自我的立场,失去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