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虫:缠着大脑的旋律

2017-04-27 11:39钟欣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7年1期
关键词:脑海曲调旋律

钟欣

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某段音乐旋律在脑海里一直萦绕,不断地重复循环,越是想让它停下来,那声音越是在耳边闹得欢腾。这种现象叫做耳虫,由德语词汇“Ohrwurm”直译而来,这个描绘十分形象,卡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旋律还真是像条在耳朵里作怪的讨厌小虫呢。可这只讨厌的“耳虫”是如何钻进我们的耳朵、扰乱我们心神的呢?

音乐你为啥绕啊绕?

当我们听歌的时候,大脑的听觉皮层被音乐唤醒。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给受测试人员播放一段熟悉的歌曲旋律,受试者的听觉皮层自动开始填补后面的曲调,也就是说,只要有人给起个头,我们的脑袋里就有个神奇的声音会跟着“唱”。

蚊子叮了你一口,被咬的地方就会痒痒难耐,你会忍不住去抓;同样的,听到某个音乐片段,你脑袋里的旋律也会忍不住跟随旋律唱和。痒的地方越挠越痒,而随着你每一次的唱和,你脑海里的旋律在你大脑中会勾起更多重复这段旋律的欲望,这种现象叫做“认知瘙痒”,有魔力的旋律会让人忍不住地一遍遍重复回想。

不可否认,有一些歌曲就是比别的歌曲更容易激发耳虫效应。曲调简单、不断重复、节奏感强是“耳蟲曲”的制胜法宝。简单又熟悉的旋律和好记的歌词最得耳虫的心,所以那些你可能不大瞧得上的口水歌反而是最容易在你脑海回荡的旋律。广告旋律或者歌曲的副歌部分由于重复性非常强,总会在你生活中出现,也成为了造就耳虫的关键曲调。可能你只是在逛街的时候听了一次节奏感十足的《Bang Bang Bang》和《Fantastic Baby》,但是你脑袋里大概一下午都会不断重复这些“中毒性”的旋律。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出现耳虫?

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认知神经学研究人员发现,脑部活动频繁、思维活跃的人更容易产生这种现象。据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音乐家、有点神经质或者压力过大的人比普通人更常出现这种状况;性别方面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触发耳虫。

长期与音乐接触的人很容易出现耳虫现象,因为他们长期接触音乐,与音乐相关的记忆深刻复杂,听到一小段旋律就可能会勾起大脑相关的记忆,开始在脑海中不断重复相关的旋律。回溯到18世纪,音乐家莫扎特也曾为耳虫而烦恼。他的孩子们有时候会在钢琴上弹奏某段曲子,弹了几下就分心去别处玩耍了,而听到音乐的莫扎特脑子里不断重复着这些音乐片段,停也停不下来。他会冲下楼去,坐在钢琴前完成孩子们没弹完的曲子,让脑海里的旋律在琴键上流淌。

由于音乐和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人们对音乐的记忆相对来说比较特殊。而女性的大脑结构偏于感性,对音乐里的情绪更为敏感,记忆更为深刻,也更容易产生耳虫效应。

怎样让这个移动电台停下来?

耳虫一旦开始,可不是你说停就能停的,不然它也不会烦扰我们了。你越是为这些重复的旋律苦恼,它们就越是缠着你不放,一遍遍像唐僧念经一样让人烦闷。想要减少耳虫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随它去。你越是忽略它,越是容易不知不觉地摆脱耳虫。

此外,你也可以采用别的办法,比方说去想另外一首歌的曲调。这样虽然不一定能够解决耳虫的问题,但是起码不用单曲循环,单调枯燥。你还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手中的事情上,或者转而去开始另一项活动,比如运动。

通常情况下,只要你不是过于在意,耳虫最多缠着你半个小时就会自动消失了。不必总把耳虫当做苦恼,这些反反复复的旋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帮助你放松,缓解压力,对有些人来说,耳虫甚至能够帮助他们集中精力,更好地完成手头任务。

猜你喜欢
脑海曲调旋律
春天的旋律
刘家瑞:像一道闪电
Wake up, Bunny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布谷鸟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