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毛竹的世界舞台

2017-04-27 21:37理由
IT经理世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伞柄铜丝竹子

理由

重拾祖先留下来的造物智慧和手作的生命力,运用设计和技术让它们和现代人息息相关,这就是对匠人文化最好的传承。

在一期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里,浙大城市学院创意分院的教师李游及其团队,现场推广了他们的设计成果——一把名为“竹语”的伞。栏目嘉宾董明珠、李玟等显然是首次看到竹语,在听完这把伞的几个关键技术创新后,又被它的高颜值折服。之后竹语伞立刻出现在了淘宝的搜索栏里,几乎每家售卖竹语伞的店铺里也都自觉加上“天天向上”,以增加自己的搜索概率。

其实这把伞早在2013年就在设计圈里小有名气了,那年竹语伞获得了红点设计大奖、德国IF设计奖以及美国IDEA奖,算是取得了设计界的大满贯,同时还成为了中国伞博物馆的馆藏品。

竹语伞的原型是杭州古老的西湖绸伞,整体造型是南方传统的竹制长杆伞。制作一把传统绸伞需要20位师傅的18道工序,選竹、劈伞骨、做伞架、伞骨撇青、刮胶、装杆等,全部手工完成。伞骨粗细几乎完全一样,否则伞收拢时就不圆。上伞面更是个细活,缝角、绷面、上架、剪绷边、穿花线、刷花、摺伞等,同样都要手工完成。

“撑开一把伞,收拢一支竹”——传承了中国自然主义的古典美学,也是对西湖绸伞的巧妙概括——更是征服欧美设计界的主因。“竹”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生态材料,极其低碳,以竹为材,是对现代工业产品环保设计理念的践行。“竹子自带环保概念,普通雨伞的伞柄要电镀,而竹子伞柄连上漆都不需要。竹子也有着金属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伞骨之间的连接牢固等问题。”李游介绍说。

但是老手艺日益萧条,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它们的实用性不再适合现代生活,比如美丽诗意的西湖绸伞,却不能很好的防雨防晒,过于沉重不方便携带以及不够结实耐用等。

民间工艺是历史财富宝贵的积淀,但要传承下去却需要它们在最广泛的现代人中间获得被使用的机会。与新技术新设计的结合无疑是目前民艺复兴最有效的途径。

2011年暑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天堂伞业合作开展了创新设计营活动,为杭州运河沿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量身打造创新方案,活动期间诞生了“竹语”灵感。2012年,作为天堂伞业集团品牌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之一,竹语系列研发项目正式启动。有30多年历史的天堂集团一直是国内制伞业产销量的老大,一线工人就有4000多人,这样一个比较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销售额连续十几年保持20%的增长,除了持续的技术进步和设计创新,藏在民间的传统工艺宝库也是它取之不竭的创意资源。

源自古老,适合当下。设计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去研究力学结构和竹伞生产工艺的技术改进。从概念确立、草图绘制、3D模型推导到实物模型的比对推敲,再到现代机床精加工技术,最终,竹语伞做到了极致。

竹语的用竹,全部取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安吉的6年生淡竹,一株竹只能取中段的2~4节,必须在每年冬季砍伐,因为过冬的竹子不易生蛀,特别强韧。考虑到雨伞收拢后的手感,竹子直径就只能在五六厘米左右,节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则质感全无。12根伞骨使用同一根竹子的同一个部位,竹子在生长中所具备的纤维特性,具备天然的支撑力,并确保了伞架的韧性,经过了5级风的抗风测试。

据说在绸伞历史上,曾有老技工跑遍一座山,只选中了两株竹子可以做伞。如今竹语伞的选竹标准不降反增,使得即使是一把200元入门级的竹语伞,也带着仿生设计的自然错觉。砍来的竹子还不能直接使用,要用古法的药水对竹材的前期进行浸泡、蒸煮,从而起到防霉、防虫、不变形的作用——有效避免了竹材料本身的劣势。团队结合了人机工程和现代美学,将大椭圆的手柄设计为中空,让雨伞的抓握感更好,且延续了竹文化的虚怀若谷。一把竹语伞仅有400克,相当于2个iPhone的重量——彻底改变了传统竹伞又沉重又不好携带的形象。

设计奖是工商业时代的产物,竹语伞的技术应用无疑为其加了分。伞布采用台湾福懋的碰击布,是一种竹炭纤维的高密度降温面料,经过涂层处理,UPF(紫外线防护系数)大于50(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防晒系数高达99.6%。伞布表面还有一层强效防水涂层,遇水一甩即干。

竹语伞已陆续推出过生肖、五行、星座等手绘系列,还为2017年专推了鸡年纪念款,伞柄上面用“嵌铜丝”的刻字工艺,雕刻出一个“酉”字。“嵌铜丝”是指用激光雕刻出字后,再用铜丝镶嵌进去,也是一项复杂的工艺,成品精致。

可见民艺丰富,足够现代人慢慢享用。

猜你喜欢
伞柄铜丝竹子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测下你是否爱争吵
大截面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疏绕屏蔽电力电缆的研制
方便雨伞
和竹子在一起
辽墓出土铜丝网衣修复与复原报告
能解放双手的雨伞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铜丝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