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霞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价值
郭彩霞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的优化急救护理。观察、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救治成功率、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效果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使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得到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优化急救护理;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
急性左心衰,即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指的是一种因心脏负荷急剧加大或心肌严重损伤等因素而导致短时间内左心室排出量急剧减少、组织灌流不足以及肺部急性瘀血的疾病[1]。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2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应用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早期症状表现主要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症状较为严重者甚至无法平卧,且存在突发胸闷气促、皮肤湿冷、大汗、极度烦躁、咳嗽心率增快、肺部湿啰音等症状[2]。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25~87岁,平均年龄(63.21±11.63)岁。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63.64±12.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急性左心衰疾病的常规急救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的优化急救护理。具体如下。
1.2.1 常规急救措施
①患者取坐位,且双腿自然下垂,以避免出现静脉回流;②通过鼻管,给予高流量供氧,对于病情严重者,有必要的情况下可给予麻醉机、面罩加压给氧;③静脉缓慢滴注5~10 mg吗啡以使患者镇静,避免因情绪躁动而诱发的心脏负担加重,同时起到减轻心脏负荷、舒张小血管的作用,对于老年患者,可适当减少吗啡剂量;③2 min内静脉快速滴注呋塞米20~40 mg,以起到舒张静脉、利尿之功效;④静脉滴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或者硝普钠等药物,以起到扩张血管的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血压水平,合理选择用药、剂量。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主要包括:①严格地对病房、手术室进行隔离消毒,并要确保病房内空气流通;②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给予仔细的心电监护;③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采用最佳体位,即坐位或半卧位;④对静脉输液的流速进行严格控制,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尿量;⑤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并要确保每日有一定饮水量,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应激反应。
1.2.3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优化急救护理,主要包括:①组织专业的护理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给予患者以良好的急救护理。护理小组主要成员包括有丰富经验的当班医生、熟练各项操作的处置护士以及监护护士,监护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能够在短时间内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可以根据急性左心衰疾病的常规急救措施给患者实施相应的急救处理;②进一步完善急性左心衰的急救程序。当患者入院之后,紧急启动护理小组,并迅速明确各自的分工,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之后立即为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患者进入病房之后,使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则由监护护士帮助其采取坐位,使患者的双腿自然下垂,以避免出现静脉回流。对于一般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给与低流量吸氧,通常为1~2 L/min,对于合并有急性肺水肿的急性左心衰患者,给予面罩+麻醉机高流量吸氧,通常为6~8 L/min,以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给氧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意识状况,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等进行严密监测。处置护士主要通过采集静脉血,检测患者的电解质、血氧饱和度,并对静脉输液速度进行控制,对药物作用进行密切观察。
1.3 观察指标
急救结束后,统计并记录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成功例数,计算救治成功率;出院前、治疗后6个月,采用ADL评分法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ADL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好,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救治成功率
经过急救治疗后,观察组24例患者中,救治成功23例,救治成功率为95.83%;对照组24例患者中,救治成功20例,救治成功率为8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活自理能力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ADL评分为(59.95±13.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10.58)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对比表(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对比表(s,分)
组别 n 出院前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 24 36.92±6.16 59.95±13.32对照组 24 36.11±5.98 46.1±10.58 t 3.625 6.514 P 1.256 0.036
相关研究显示,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对急性左心衰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我国急性左心衰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急性左心衰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且具有起病急骤、进展快、致死率高的显著特征,严重呼吸困难、咳粉色泡沫痰以及强迫坐位等是急性左心衰的主要临床表现。此外,一旦发生急性左心衰,即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急性昏迷、急性心源性休克等,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猝死。
为提高急救的有效性,必须在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可以对患者采取优化护理干预,包括:派遣专业的护理人员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关于急性左心衰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给予患者有效的急救、待患者病情趋于稳定之后,继续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包括检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血氧饱和度水平以及生命体征监测、观察药物反应等;对于卧床患者,应定时帮助其进行翻身、拍背,以预防压疮,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患者发生呕吐时,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并协助患者活动四肢。
本研究对4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的优化急救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出院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所接受的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切实有效。
综上,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效果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使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得到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丽珍,蒲宏伟,郑瑞花,符气炳.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32:115-118.
[2] 冯翠娜,李艳玲.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4,S2:541-542.
本文编辑:吴 卫
R47
B
ISSN.2095-8242.2017.003.5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