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权
【摘要】自古以来华夏民族秉承炎黄之志,高举“正义”之纛,道义传承延绵至今,亘古未变,铸就了大国今日的辉煌和风采。时至今日,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应该勇于承担时代所赋予的职责,以兴国安邦为己任,做一个拆下肋骨当火把的人。
【关键词】道义 班主任 职责 兴国 火把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97-02
泱泱古国,华夏文明千年传;巍巍昆仑,炎黄薪火满人间。
古老的华夏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踽踽而行,喁喁而过,历尽了坎坷和艰辛。在变乱纷承的时世中,在时乖命蹇的岁月里,先民们以不屈不饶之精神和前仆后继之斗志奋力前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使她不卑不亢地昂然屹立于世界之东方。时至今日,仍不失文明古国应有的尊严和风采,彰显着大国风姿和神韵,在世界舞台上留下了华美璀璨的一页,灼灼其光世人仰,熠熠生辉众生赞。美哉壮哉。
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愿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千百年来,正是由于这些“脊梁”,才支撑了中国,发展了中国,铸就了中国,也创造了中国。这些被称为中国“脊梁”的人何以能成为时代的先行者、浴血者,又何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在中华民族最需要的时候最危险的时候自觉承担起民族的重任而殒身不恤呢?
“天生乎?”,还是“性,使之然也?”
追本溯源,诚然,这一切都缘于奔涌在他们周身的华夏文化血脉,缘于一代代师长的谆谆教诲,缘于华夏文明千古以来的薪火传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代巨儒昌黎先生对教师职业的精辟解读。千百年来,无数教育者一直践行此古训,成为民族精神的承继者和光大者。在他们悉心相授下,中华文明得以弘扬,黎民百姓沐浴清化;在他们秉烛执照下,一代代贤人志士不懈追求,披荆斩棘长风破浪奋力前行,使得国泰民安河清海晏。
传“道”,是每位教育者施教的第一要责,更是当下班主任们不朽使命。所谓“道”,从自然界来说,就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存在于天体运行之中的客观规律;从社会学来说,即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至国家下及个人,“道”,犹如无处不在的空气,生命之水、万物之光,它重于泰山,超越时空,绵亘久远。古人云“国,不可一日无君”,我言,“国,不可一日无道;人,不可一日无道”。孔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言行孙。”就充分应证了道既是个人立身处世之本,更是国家长治久安之本也;是人之神,国之魂也。倘若。一个国家没有魂,每个子民丧其神,其结果,必将是人将非人,国将不国。
所以,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班主任,第一要素就是要把“道”踏踏实实传承于世,让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体内循环着“道”之精“道”之“髓”。只有这样,才能千秋大业得永葆,万里河山万年红。环顾今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已是不辩的事实;中华民族的道德沦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拜金主义”无处不在,“趋利思想”甚嚣尘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已成为时代的主流。有识之士早就大声疾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绝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现实的真性反馈。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应是我们班主任工作者永恒的信念。
《史记·孔子世家》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身遭逆境,心无旁骛,痴心不改,是其所以成“至圣”也。在最困难的时候,在身心俱损的时候,孔子持“道”,传“道”,实乃是吾辈之楷模也。
季羡林老先生曾这样勉励教育人:“当今教育者,应具备两个精神,方能立于世。一是普渡众生之精神;二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精神。”这两个精神都隶属佛家要义,是佛祖为拯救黎民百姓芸芸众生而宣扬的。佛家四大皆空,什么都是浮云,故能恬然淡释,风轻云淡。所以,云游四方,四海为家;所以,漠然云卷云舒,无视花开花落。而我们教育人生活在红尘滚滚之中,吃五谷杂粮,尝人间冷暖,味人世滄桑,品世态炎凉。一介书生,凡夫俗子,上有垂老父母赡养,下有嗷嗷稚子待哺,哪能超越一切四大皆空呢?但我们的职业赋予我们的使命是神圣的,崇高的;守道是我们的为人之本,传道是我们的立身之柱,我们的职业道德不允许我们万事皆休,我们的良知更不允许我们虔诚地拜倒在孔方兄脚下。所以。我们虽不是佛陀但我们胜似佛陀,我们愿意普渡众生,甘入地狱。
拆下肋骨当火把 我以我血荐轩辕。
因为我是班主任。
参考文献:
[1]肖川.《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新华出版社
[2]彭兴顺.《做卓越的教师》.天津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