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爱民
摘 要:大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数据性是非常明显的,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出现不可预测的攻击行为,导致图书馆大数据资源在采集、存储以及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很多的安全风险。为了进一步保障图书館大数据平台的安全,我们此次主要是根据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安全性问题对影响数字图书馆安全的多项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 环境 数字图书馆 安全威胁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219-02
大数据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的图书馆管理也实现了高新技术的层面,图书馆数据流量也呈现出了级数非线性增长,大数据环境的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大,高速且高价值。这也使得图书馆数据系统的复杂程度以及数据的管理难度有了极大的增加,大数据平台也逐渐成为广大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基于此,如何保证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数据平台的安全问题也就成为了当前主要的研究课题,怎样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构建智能图书馆,这对于提升图书馆的市场竞争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1 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图书馆说面临的安全威胁
1.1 数据中心IT系统安全需求
随着我国图书馆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图书馆系统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当中,在图书馆体系的运用上,系统要求安全检测具备更加广泛的深度和需求,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图书馆数据中心系统的能耗急剧增加,档子运行的整体速度大幅度的下降,所以,我们在研究大数据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图书馆数据中心系统部署可以真正的满足用户服务的需求,进而创建一个科学高效的图书馆系统架构,这也是当前图书馆系统深入部署的有效前提,一般来说,传统的图书馆系统环境下,数据中心会设置相关的防范产品来控制数据流量的安全检测,而由于这些传统的安全策略对图书馆系统资源的耗能是非常大的,在加上图书馆数据流量总是出现延迟和数据丢失等问题也是非常的明显,很明显现在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高校、快速的服务需求,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在用户服务的时候还有可能会面临着木马、病毒等安全方面的威胁,除此之外,黑客还可以利用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新模式进行攻击,所以,图书馆在复杂的大数据安全环境中,着呢用用加速、负载为单一的操作,对数据流在应用过程中只是做单一的处理,这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消除数据流在安全检测中出现延迟故障。
1.2 大数据给图书馆带来了新安全问题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不断加深,图书馆数据环境具有海量存储、计数递增等特点,与此同时,数据结构模式以及数据类型的多样性特点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也导致数据处理的格式其可变性和处理速率也更加的不确定。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对云计算计数的依赖性也在不断的增强,因此要求图书馆与云服务商要签署符合大数据环境的云服务租赁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除此之外,云服务的安全保障有效性和安全管理效率也要有本质上的提升。这也与图书馆大数据应用安全息息相关。
除此之外,虚拟化技术也是当前我国图书馆大数据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数据虚拟化技术是一种允许用户访问和管理的方法,图书馆在利用虚拟化技术来改善图书馆系统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运营的实际成本,面临着数据中心系统设备异构化等安全问题。
1.3 黑客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发起攻击
在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服务质量以及获取读者需求的时候,黑客会运用大数据技术向图书馆发起攻击,首先,图书馆大数据平台存储着大量的系统管理以及用户服务等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客户的私密信息,而黑客通过对获取的大数据资源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图书馆的系统运营特点以及安全防范的相关措施,能够运用大数据决策对图书馆发起非常精准的攻击。
其次,由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网络具备非常强的社会化属性,网络数据还附带复杂、敏感等特点,因此网络数据平台已经完成了不同图书馆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整合与资源共享。
1.4 读者自身面临的威胁
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主要是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健康和采集来获取读者的个体特征,这些数据在确保图书馆用户服务质量的同时,也面临着泄露用户信息的威胁,而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系统管理与用户服务决策的有效性,图书馆会通过扩展用户数据采集的对象来不断提升大数据几何的数据价值。
首先,数据拥有者能够通过对大部分无关的数据分析来获取用户的隐私信息,由于体术管对一些相对比较敏感的数据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一状况也使得很多机遇大数据的图书馆所有权和使用权也没有明确的界定。
其次,随着读者个性化阅读的不断提升,读者运用移动阅读的频率越来越高,现如今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下消除时间、地域、阅读环境以及阅读能力的主要模式。但是由于移动月底在带给读者阅读便利性的同时也间接的泄露了用户的个人信息。
2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安全防范策略
2.1 增强安全防御能力
2.1.1 现安全威胁
首先,我们的图书馆在利用大数据技术保护系统与服务安全的时候,我们的研究人员要对提供监控设备采集的大数据安全资源进行综合的分析,明确恶意攻击的来源,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对相关的安全指标数据关系来挖掘数据信息的价值,进而实现对非法攻击者的精准预测。
其次,在构建安全管理大数据平台的时候,要尽量使用一些技术相对成熟且兼容性强的数据来分析图书馆数据流,针对图书馆大数据服务于安全管理的相关需求来制定专业的大数据资源,增强图书馆基于大数据安全威胁发现的主动性。
2.1.2 构建基于大数据安全威胁与防御能力的评估评价体系
大数据安全威胁与预防能力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图书馆精准评估安全威胁等级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关键体系,图书馆基于大数据的安全威胁评估评价体系是图书馆服务信息与系统管理数据传输的重要载体,由于网络安全关系着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安全的可靠性,所以,图书馆在数据中心的网络传统评估中,要平均的在网络上部署大量的安全检测数据采集设备,进一步保证安全评估平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2 保证云计算计数和虚拟化数据的安全
在当前的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一般都会采用租赁等方式来采集图书信息,除此之外,我们的研究人员在对云服务平台的数据进行管理的传输的时候,图书馆最好是根据高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管理,不断加强对读者阅读行为的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全面、高校的监控网络来进一步实现对数据流的全程较差监管,这样也能够有效的避免数据出现非法监听和窃取。
2.3 制定实施科学的大数据安全管理策略
首先,大数据安全管理平台想要真正的实现安全管理和相关流程的整合,让我们的图书馆能够根据大数据安全信息来完成相关安全事件的管理和分析工作,因此需要我们的研究人员在对图书馆监控设备采集数据信息的时候,要对数据进行预先的处理,只有保证了数据格式的标准化之后,才能够真正的用于图书馆管理和运用。
其次,图书馆安全管理平台还要通过实时的监督管理系统来对图书馆安全威胁问题进行检测和评估,并根据安全管理平台数据反馈来实现对图书馆大数据运用平台的参数设置,提升图书馆安全管理的强度。增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率。
3 结语
大数据自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使得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出现了很多的不可预测攻击行为,导致图书馆大数据资源在采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我们此次主要针對当前我国大数据时代下现代化图书馆的安全威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解决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图书馆安全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蔡津津,郜新鑫,付建俐.基于业务元数据标准化的金融财经数据仓库及服务系统架构探讨[C]//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2年学术年会、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人才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2012.
[2] 周为钢,杨良怀,潘建,等.论智能交通大数据处理平台之构建[C]//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013.
[3] 乔向杰.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创新模式研究[C]//北京两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2013.
[4] 谭胜淋,陈曦.大数据的标准化研究[C]//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4.
[5] 包磊,罗兵,孙越林.大数据时代的态势评估技术思考[C]//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2014.
[6] 尹素格,王健,张桂刚,等.大数据技术在精确空投系统中的应用[C]//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2014.
[7] 刘春琳,冷红.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城市关注平台的构建与应用[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4.
[8] 李鹏飞.大数据时代中国期刊的发展机遇与探索创新[C]//第十二届2014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2014.
[9] 朱力纬,刘丽勤,王健.高校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10] 孙圣力,郑志高,王平,等.RTDP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C]//.2013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11] 张岚,郭俊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安全措施探讨[C]//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12] 韩俊,刘晓婷.科技期刊在“云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C]//科学评价促发展,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2011.
[13] 陈宏.大数据时代的无线电管理信息化创新之路[EB /OL].[2015-02-13].http:/ /www.ce.cn/culture/gd/201501 /21 /t20150121_4395005.shtml.
[14] 刘华.“读者决策采购”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