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孝”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2017-04-26 21:38陈若茵程时用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6期
关键词:修身思想

陈若茵+程时用

摘 要:通过对“孝”思想的研究与学习,联系“孝”思想在大学校园没有得到很好重视与延伸的现状,阐述修身养性、爱亲敬亲、尊师敬老的重要性。思考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孝”思想,行孝悌,立天下。

关键词:“孝”思想;修身;爱亲敬亲;尊师敬老;行孝悌;立天下

作者简介:陈若茵,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2013级学生;程时用,男,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2

“孝”思想自古便是維系社会和谐的纽带,是推进中国文明发展的精神动力,其中蕴含着浓厚的生命意识和伦理哲学。“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礼记》中将孝道解释为对父母的养、葬、祭。“孝”思想一要孝顺父母。二则亲敬手足:“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即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三则天下大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首孝悌,次见闻”,“孝”是古代中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首要内容,因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所以中国古代一直要求“百行孝为先”。这种建立在儒家孝道教育思想之上的中国传统教育,是构建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那么作为正在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如何把“孝”思想融入生活呢?

一、修身,能养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不是简单的物质上的赡养,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马有还缰之意、狗有湿草之恩,而当代大学生一则应当修身养性,培养自己日后赡养父母的能力,再则要做到敬重、孝顺,在精神上关爱父母。

如何修身?一是爱惜自己的身体与生命。二是内外兼修,提升自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而众多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无论是饮食还是作息等方面都极其不健康,所以才有了多起大学生熬夜猝死惨案,所以才有了5月25日“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成立。当代大学生求学在外,儿劳母不安,更应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与生命。二是内外兼修,提升自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所以当代大学生要“谨行忠恕,严己宽人”[1],以社会尊崇的道德约束自己,以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以远大的理想鞭策自己,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在这个知识迅速增加、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才有足够的资本为父母提供安定富足的晚年物质生活。

如何能养?一是提供物质需求。二是精神支持。《礼记》记载“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当父母含辛茹苦地供我们读到大学,亦应知恩图报,现在大多数大学生还未能在物质上回报父母养育之恩,但首先要意识到毕业后要肩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使其衣食无忧,这里又体现了能养的重要性。还须做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多些沟通,多了解父母的世界。“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记住父母的生日,切勿使“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常回家看看,给父母讲讲这个世界的变化你的变化,给父母足够的关爱。这既是一种孝的回馈,也是孝的延续。

二、爱亲,敬亲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意思是: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推而广之,在家对父母敬爱,在校对教师尊敬,在社会对老人关爱。

在家对父母敬爱。孟子有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而《礼记·祭义》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也就是说,要对父母和颜悦色,敬爱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两代人的思想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代沟,所以更要对他们多点耐心、勤于沟通,勤于陪伴。

在校对老师尊敬。更要学会尊师,学会感恩。《吕氏春秋劝学》有言:疾学在于尊师。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国孝道文化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报答,一种感恩。尊师作为孝文化的一种延伸,对教师“孝”,从当下做起。在部分大学生身上,中国优良处世传统正逐渐丢失,课堂上沦为低头族、校园里视教师形为路人等现象日渐增多。谭嗣同曰:为学莫重于尊师,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学会尊重知识,尊重课堂,尊重老师。

在社会对老人关爱。贵和乐群,爱众亲仁,做到老吾老及人之老。“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关爱、尊敬老人,就是在出入时主动为老人拉开着门、在公共交通上给老人力所能及的照顾、不辱骂、不与老人争吵、处处尊重谦让老人。敬重老人,孝顺父母,是当代个人素养、文明高尚、社会公德的重要体现。当代大学生更要懂得: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重老人,其实尊重人类的历史。这是一种大孝,也是一种感恩。

三、行孝悌,立天下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从天子到庶人,行孝悌才能立天下。对于大学生来说,“行孝悌”就是在学校里刻苦学习,也只有真正修身取得了本事,才能“立天下”才能社会中好好工作,从而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在校如何行孝悌?一按时向父母报安,免其担忧。二要认真学习,德能兼备,学以成之。离家求学为进取。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大学,是人才深造之处。遗憾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地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手机、电脑在大学生的普及率相当高。随之而来的也有大学生上课玩手机、沉迷网络等问题的出现。平日在键盘上五指如飞,到了与父母通话时却哑口无言。沉溺于享受与网络的大学生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许多知识都未能熟读,何谈精思。在本该学习、吸收知识的大学时期应努力充实自己,《孝经》很严肃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孝,何以立足,使父母老有所依?

在社会如何立天下?一是守口、守心。二是谦逊、忠义。《孝经》记载“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著意考虑也不会越轨。于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2]这句话原意虽是说卿大夫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要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实则放到当代,也是教导大学生要在浮躁的社会中养成守口、守心的好习惯。为人处世时要以理服人,以礼待人,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即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把对兄长的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立天下,本事、人品二者皆要兼得。“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教导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要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污流中懂孝道、做事讲忠诚义、思进取。“善人君子,其容貌举止丝毫不差。”才可立天下。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应该立德做人、志存高远、自立自强。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需要“孝”思想,而作为“行走中的中国”,更需要“孝”思想。当代大学生应积极传承“孝”思想,建设家,建设国,为构建中华民族家园做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戴素芳,《传统家训的伦理之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

[2]赵缺,《孝经正译》[M].长沙:岳麓书社,2014年11月.

猜你喜欢
修身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打好“修身”基础 方能“担当”大任
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研究
大学生如何才能放飞梦想播种希望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