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孝东+谢傅镜
[摘 要] 随着国家农业的发展,大豆种植受到广泛重视,尤其在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然而,在黑龙江省大豆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病害出现经济损失,难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基于此,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对大豆病害的发生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几点防治技术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大豆病害 发生趋势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73-01
1 大豆病害发生特点
在大豆发生病害之后,会影响大豆的种植效益,降低大豆种植的有效性,难以提高大豆种植核心竞争能力。其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大豆发生病害之后,一些病害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部分病害却大面积发生,例如:灰斑病害等。
第二,在大豆感染病害之后,田间发病情况逐渐增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大豆的产量与质量。例如:大豆褐纹病等。
第三,在大豆农作物栽培期间,常常会出现新的病害,例如:大豆黑病等。
第四,大豆病害发生的年份变化程度较大,部分年份大豆病害较轻,但是,一些年份大豆病害程度较重,影响着大豆的产量。例如:大豆病毒病等。
第五,在大豆发生病害之后,部分病害的危害程度较轻,例如:大豆轮纹病等。
第六,部分大豆检疫性病害的发生具有扩大特点,在大豆感染此类病害之后,病害范围会逐渐蔓延,影响着大豆的生产效率。
2 大豆病害发生趋势
近年来,在大豆发生病害之后,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大豆难以形成良好的种植体系,无法增强种植效果。其具体发病趋势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大豆实际发病的过程中,我国还没有生产出可以抵抗各类疾病的品种,在对种子进行搅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根部病害,影响着大豆的生长质量[1]。
其次,目前,在大豆生长期间,土壤中含有较多的菌核病菌,导致大豆的菌核病加重,影响着黑龙江大豆种植效益。
再次,黑龙江省农民在种植大豆期间,对褐纹病的认知不足,不能予以足够重视,也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导致出现大豆叶片大面积枯萎的现象。
最后,由于很多大豆品种都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导致人们在实际种植期间,忽视了各类病害的防治,经常出现霜霉病感染现象。
3 大豆病害防治技术
在对大豆病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重视各类技术的应用,保证可以提高大豆病害的防治效率与质量。
首先,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农户可以选择抗病能力较高的品种,并且合理的选择大豆播种时间,这样,才能提高大豆病害防治效率。同时,还要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合理的应用施肥方式,为大豆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给予其足够的营养[2]。
其次,在大豆种植之前,相关人员必须要在种子药剂搅拌之后的20天之内实施培土工作,避免因为药剂失效出现病害防治效率低的现象。
最后,在药剂防治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选择菌克毒克水剂对其进行搅拌,将剂量为1500ml/100kg种子,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抗病害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其他的药物进行处理。
另外,在大豆病害防治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还要重视田间管理的科学性,保证可以防止根部与叶部的病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大豆病害的防治效率。期间,根部病害可以利用40%的菌核溶液对其进行防治。叶部的病害可以利用多菌灵溶液对其进行防治。
结语
在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种植大豆病害的防治工作,保證可以提高大豆病害防治效率,减少大豆病害带来的损失,为黑龙江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ZHANG Yu-mei,张玉梅,XING Han等.大豆抗感种质接种大豆疫霉后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C].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集.2012:64-64.
[2]刘丽丽,傅连舜.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灰斑病发生和流行影响的初步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6(5):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