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的德育思想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2017-04-26 00:06马学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9期
关键词:启示中学生

马学霞

摘 要: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有些光辉的思想已成为我们的民族之魂。其德育思想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对促进当代中学生道德教育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孔子的德育思想 中学生 启示

一、孔子的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仁、义、礼、智、信等

1.仁。仁者,亲善爱人也

《吕氏春秋、不仁篇》曰“孔子贵仁“仁”是孔子论理道德规范体系中的中心范畴和最高准则。孔子倡导的“仁爱”精神,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宗旨与根本。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下引同书,只注篇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另一方面,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所以,“仁”包含“忠”、“恕”两个方面,其本质就是推己及人地爱人。

2.义。义者,正气公平也

义的本意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作为道德规范和理想人格,它是处理人际关系,遵守言约信用的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古人讲:“义不杀生,义不杀少。”舍生取义是因为古人笃信义不容辞。已成为一种人生观,亦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它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3.礼。孔子日“不学礼,无以立”

(《季氏》)礼仪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孔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礼仪促进人际和谐。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孔子培养学生,要学生通过学礼,来规范行为,美化形象,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达到高尚的人格。孔子认为“礼”是达到“仁”的条件,即所谓“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4.智。智者,识远聪慧也

“知”是“智”的古字,通晓天地道理,深明人世之理的才能叫智,也就是知。孔子就以“知、仁、勇”为三大德。“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和认为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5.信。信者,诚朴不欺也

孔子对“信”更是高度重视。孔子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主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有信”(《学而》)孔子认为,人们只有遵守“信”的道德规范,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使自己的行为取得满意的效果;如果不讲信用,虚伪欺诈,就会寸步难行。他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

6.孝。孝,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孔子以孝统摄诸行”(蔡元培:《中国伦理史》第20页)“孝”乃人伦之始。它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孔子首创私学,设帐授徒,最强调“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学而》)他认为“孝乎维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孔子认为爱人的道德感情首先是从孝顺父母开始的。因此,他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二、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孝是良好的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但由于受到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中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仁、不义、无礼、不孝、不信等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利用孔子的德育思想,来推进我国中学生的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的核心—仁爱

我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仁人志士”,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阶层,所以就有了“学而优则仕”这种说法。在培养的过程中,内在的修为是极其重要的,这种修为其实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在如此多的修为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仁”是排在第一位,可见“仁”在孔子德育思想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孔子所强调的“仁”是落实在“爱”上面的,并最终体现为“爱”的行动,即“仁者爱人”。当代中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倡导“仁爱”是核心,而这种“爱”既包括对自己的和对别人的“爱”, 也包括对国家、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爱,为此,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中学生正确看待我国的现状,学会感国家之恩、感社会之恩、感社会主义之恩。

2.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孝悌

“孝悌”是孔子德育思想的根本所在,。因为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要求劳动力,但是劳动力从哪里来呢?从繁衍中来。所以就有了“洞房花烛夜、一夜值千金”的说法。“洞房花烛夜”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为报父母恩的缘故。在当代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必须要把“孝悌”放在根本的位置来抓。

3.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义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挖掘了“礼义”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社会交往,以礼相待,强调“和”字当头;君子之交,在于交心,在于神交,强调“义”字当头。古语有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出此言呢?实际上道出的是“礼义”在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引领作用。人在社会中立足必须要讲“礼义”,离开了“礼”,就是“无礼之人”,人若无礼,未知可否;离开了“义”,就是“无义”,人若“无义”,又何来“情谊”?对此,在当代中学生道德教育中,要把“礼义”作为重要的一环来抓,教育其对待长辈要敬而有礼、对待平辈要谨而有礼、对待晚辈要严而有礼。在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对于朋友付出的“礼义”要懂得感恩,明确“义”的内涵。

4.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诚信

“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的基础。“知恩不报非君子”、“言而无信,不知可否”、“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无信不立”等等古训,无一不体现着诚信对于一个人发展的基础作用。所以,在当代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我们要极其注重中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但由于说假话,违背若言,考试作弊、等现象的影响,中学生诚信意识受到巨大挑战。因为少了诚信,很多人也出现了知恩不报的思想,对别人的施恩表示怀疑而非感激。所以,加强对中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论语》,中华书局,2002年。

[2]姚淦铭.孔子的智慧生活[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3]余聪编著.孔子智慧全集[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年。

[4]劉颖.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3(4).

[5]朱效娟.忠孝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M].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第五期。

猜你喜欢
启示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