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君
摘 要:在中国,场地环境评价作为一个新的领域,虽然有的一线城市的调查与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该领域整体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们对此展开深入研究。鉴于此,文章对场地环境评价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提出场地环境评价中的常见问题,最后介绍了环境背景,并对其在场地环境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场地环境评价;环境背景管理;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很多场地在性质上发生了频繁的变更。尤其是大量的工业企业退出了城市,这些企业遗留的场地开始向其他用途开发。然而受到遗留问题的影响,这些场地存在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居民与生态环境而言有着不利的影响。为此,针对场地环境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 场地环境评价的意义
场地污染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同时也会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因此,必须对场地污染问题进行合理控制,如此才能够使地方用地需求问题得到缓解,同时也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因此,作为管理者,政府在污染场地的管理与修复中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其中场地环境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第一,通过场地环境评价,政府部门可以对场地环境状况有所了解,进而对其采取科学合理的修复与管理方法,在未来场地利用上,场地环境评价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使场地中污染物的遗留得到有效控制,进而避免环境污染,减少经济损失,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第二,在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中,场地环境评价能够实现对成本的合理控制,可以对场地潜在环境污染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与认识,对环境背景值进行了解,使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在企业并购或合资之前,场地环境评价能够对场地潜在的污染风险进行识别,以此实现污染责任的明确;第三,如果场地已经出现污染问题,那么在场地环境评价下,场地修复的目标与方法就可以得到有效确定;第四,场地环境评价可以实现对污染场地的再次开发,对污染场地对公众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遏制。如果污染场地具有再度开发利用的需求,通过环境评价,土地开发利用者就可以根据委托的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的环评结果采取相应的修复与处理方法,使入地使用与新的使用功能要求相符合;第五,场地环境评价能够为责任方的认定提供依据,使关于污染场地管理的诉讼程度得到避免,为其修复与治理的及时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第六,场地环境评价可以使土壤治理与防治工作更加透明,为土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 场地环境评价中的常见问题
在中国,场地环境评价属于新兴领域,尽管一些大型城市在污染场地管理上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很多方面依然需要进行完善。关于场地环境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完善的土壤与地下水评价标准与方法。这一问题对场地环境评价的有效实施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关于评价标准,目前采用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并不具有全面性,適用范围受到限制,缺乏足够的有机污染物指标,在城市居住与商业用地的场地环境评价中,这一标准并不具有适用性;《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础》制定已久,在土壤环境评价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这一标准已经难以满足要求;场地环境评价行业标准采用的是《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其推行范围有限,应用并不广泛;有机类项目评价中,环境保护部退出了《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的通知》,在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评价中具有适用性。关于土壤评价方法,《场地环境评价导则》对场地环境评价分为了三个阶段,即污染识别、污染确认以及风险评估与治理,对相关土壤与地下水评价方法予以明确,在场地环境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地下水评价标准上,可以参考《地下水质量标准》,目前,在地下水水位评价方面,相关标准尚未统一。地下水评价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从七个方面规范地下水评价,具体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技术要求、预测、现状调查与评价、保护措施、评价等。
第二,建设单位对环评程序的了解并不充分,场地环境评价具有滞后性,在制定现场监测方案上存在诸多困难。在接受委托之后,评价单位对拟评价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如果遗留场地涉及到企业的搬迁,通常情况下场地拆迁会影响到现场污染源相关资料的搜集,难以有效实施监测布点。此外,建设单位的经济承受能力是重点污染源加密监测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由于滞后的环境评价,使得监测点位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拟评价场地的污染水平与规律往往难以通过监测数据得到客观的反映。
第三,在实施场地环境评价现状监测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时间限制、工作人员水平以及工作机制等等,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对于环评结论而言,其准确度与可信度有所降地。主要包括缺乏规范的监测取样、缺乏合理的监测分析方法、无法合理解释异常数据等等。
3 环境背景管理在场地环境评价中的作用分析
2002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对环境背景进行了定义,即不受到场地排放影响的物质浓度水平。一般情况下,环境背景可以分为两类,即自然背景与人为背景。前者指的是天然存在于环境中,人类活动对其未产生影响的物质浓度;而人为背景则是环境中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存在的,但与受调查潜在污染场地的联系并不大的天然物质或者人造物质的浓度。在场地环境评价中,环境背景管理的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场测定的浓度往往与场地活动以及环境背景相关。场地周边区域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源和可能散步的认为源的总和,即指的是场地环境背景。
在场地环境评估中,环境背景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环境评估时,该场地潜在污染物如果没有表明,那么就需要对场地进行初步调查,如果检测浓度没有超过国家或地方的阈值浓度或筛选值要求,那么该场地就被视作没有受到污染,不需进行深入调查,可以进行开发与利用。而超过了阈值浓度与筛选值要求,那么场地就有受到污染的可能,此时就需要进行详细调查。
国家与地方阈值浓度或筛选值(简称TLCs)是建立在风险基础之上的标准,其与土地利用类型有联系,有的化学物质浓度检测结果偏低,与天然浓度相比较高,一般TLCs会以结合实际情况,将其调高并作为场地化学物质背景值。因此,污染物浓度与TLCs之间的差值不管多大,评估都需要结合本地背景值,如此才能够对场地是否受污染进行正确定义。
一般情况下,场地环境研究背景参考浓度属于广义平均值,应优先考虑将其作为TLCs和场地特定浓度,采取驻点对比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可能导致潜在污染场地的定义失误。背景浓度变化范围与相应置信区间的确定,场地土壤中化学物质浓度自然变化数据等对于基础数据与异常数据的区分而言有着重要作用,采用合理方法,可以使潜在污染场地的错误定义得到有效避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场地环境评价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场地环境评价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于居民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而言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对此展开研究,提出有效的应对与改进措施,采用合理的环境背景管理方法,提高场地环境评价水平,为改善场地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军,成金华,白永亮,等.能源消费背景下中国的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J].管理学报,2008,5(4):549-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