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浩+兰安军+钟九生+秦微
摘要:以贵州省遵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动态分析和弹性系数判定法对其进行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探讨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决策方向。分析结果显示,遵义市及下辖区(县、市)基于人口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皆为粗放趋势型;遵义市本级基于经济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为集约趋势型,下辖的汇川区、遵义县、桐梓县为集约趋势型,其余区(县、市)为粗放趋势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关注的焦点,石漠化地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挖潜是重中之重;遵义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关键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弹性系数;空间动态分析;遵义市
中图分类号:F3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6-1179-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6.047
Abstract: Taking Zunyi city of Guizhou province as research area, using spatial dynamic analysis and elastic coefficient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regional construction land, and to discuss the decision direction for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regional construction 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pulation-based land utilization both in Zunyi and the city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dicated extensive trend. The economy-based land utilization in Zunyi city, as well as in Huichun, Zunyi and Tongzi county presented intensive trend, however the other districts and counties were in extensive tendency. It concluded that th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potential tapping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should be the first priority, otherwis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unbalanced between different district and county in Zunyi.
Key words: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elastic coefficient; spatial dynamic analysis; Zunyi city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条可行的道路。通过评价结果整合先进节地模式和技术,促进相应土地政策制定和实践。国内学者就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1-16]。本研究基于节约集约利用的视角,以2014年为评价时点,通过对比分析遵义市及其下辖区县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状况,探讨如何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遵义市位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北部,市域东西绵延254 km,南北相距230.5 km。南面与省会贵阳市接壤,东面与本省铜仁市和黔东南自治州相邻,西面与四川省交界,西南和东南面分别与本省的毕节市和黔南自治州相邻,北面与重庆直辖市接壤。地理位置在北纬27°8′-29°12′、东经105°36′-108°13′。遵义市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碳酸岩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发育与常态地貌交错分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其中约有19.7%地区为石漠化地区。
2 数据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
评价数据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供应、土地规划等方面。人口数据和经济数据由遵义市统计部门提供;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供应状况数据由地籍部门和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提供,数据时间为2010-2014年(共5年),并按照规定口径对数据修正;土地规划数据来源于《遵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2 分析方法
主要围绕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目标实现状况、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等四个方面开展综合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根据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判定标准(表2),揭示参评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状况、趋势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分析
从遵义市整体来看,建设用地面积占其国土总面积比例由2010年的3.25%增长到2014年的3.78%(表3)。由表3可知,从城市总体发展来看,遵义市需注意对村庄用地整治及挖潜,遵义市村庄用地保有量大,2014年占到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9.15%,除红花岗区、汇川区外,遵义市其余各区(县、市)的村庄用地保有量均较大。遵义市本级及其下辖的汇川区、桐梓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凤冈县、余庆县、习水县、仁怀市村庄用地呈现不减反增的趋势,表明这些区(县、市)城镇化进程中村庄用地外延粗放扩张问题突出,遏制村庄用地持续蔓延对于进一步提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遵义市石漠化问题较为显著,石漠化是指在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环、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甚至丧失,地表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的演变过程或结果[17-20]。遵义市石漠化地区广布,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9.7%,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异地生态搬迁,这样既可以恢复生态环境又可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石漠化地区的农村集体用地是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挖潜的核心区域。
3.2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目标实现状况分析
由表4可知,至本次评价时点2014年,遵义市辖区整体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116 283.13 hm2,与规划目标年(2020年)相比较,离控制指标仅有2 916.87 hm2的差距,从目前的增速来看,不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体规模将超过目标值。从遵义市各个下辖区(县、市)来看,遵义县、习水县、仁怀市已经超过了规划目标值,其余区(县、市)现状值与目标值的差距很小,也将会提前达到目標值。表明土地总体规划无法起到引导和约束作用且缺乏预见性,规划用地布局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因此,节约集约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将会是一个有效途径,有助于改善即将超出规划用地这一状况,其核心思想是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通过推动对已有建设用地的挖潜,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3 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析主要涉及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PEI1)、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弹性系数(PEI2)、农村人口与村庄用地增长弹性系数(PEI3-1、PEI3-2)等指标,见图1~图4。经测算判定,遵义市及下辖14个区(县、市)的PEI1值均小于1,其城乡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大于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土地利用趋势类型皆为粗放趋势型。遵义市行政辖区整体的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0.877 042,有6个区(县、市)PEI2小于1,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幅度大于常住城镇人口增长幅度,有8个区(县、市)的PEI2大于1,常住城镇人口增长幅度快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幅度。从遵义市整体来看,城市建成区规模的扩张与城市人口规模的集聚不匹配,造成了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遵义市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化特征,有的城市人口城镇化明显快于土地城镇化,有的城市则相反,需要通过统筹发展,逐步缩小各区县之间的差异。
3.4 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经济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析主要涉及遵义市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的弹性系数(EEI1)、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 (ECI1),见图5。经测算,遵义市辖区整体的EEI1为5.358 265,ECI1为1.699 982,依据判定标准得出土地利用类型为集约趋势型。下辖各区(县、市)中,汇川区、遵义县、桐梓县土地利用类型为集约趋势型;红花岗区、绥阳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赤水市、仁怀市土地利用类型为粗放趋势型。遵义市及下辖14个区(县、市)的EEI1均大于1,说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于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14个区(县、市)ECI1值相差大,说明遵义各区(县、市)区域差异大。
4 结论与讨论
1)通过评价分析可知,遵义市及下辖各区(县、市)基于人口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皆为粗放趋势型,表明遵义市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发展不协调,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之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遵义市本级基于经济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为集约趋势型,各下辖区(县、市)情况如下:汇川区、遵义县、桐梓县基于经济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为集约趋势型;其他区(县、市)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为粗放趋势型,表明遵义市经济与建设用地发展匹配程度较好,但区域差异明显。
2)遵义市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且现行土地规划具有局限性,约束力低,无法起到引导作用。区域的外延扩展随之带来的建设用地的增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遵义市建设用地扩张进程中村庄用地外延粗放扩张问题突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挖潜工作对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要注意石漠化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挖潜。
3)遵义市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发展的特征,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今后应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控制区域开发强度,完善区域开发政策,规范区域开发次序,切实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严格按照已批准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合理调整城市布局。
参考文献:
[1] 林 坚,张 沛,刘诗毅.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4):4-10.
[2] 吴正红,叶剑平.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路径选择[J].城市问题,2007(5):60-63.
[3] 王国杰,吕忠杰,杨生德,等.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3(6):49-53.
[4] 董光龙,郑新奇,苏 航.开发区集约利用途径SEM研究[J].广东土地科学,2013,12(1):41-46.
[5] 帅文波,杜新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及机制研究[J].绿色经济,2013(4):52-56.
[6] 郭晓丽,冯淑怡,吕沛璐,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创新和理论解释——以广东省佛山市“三旧”改造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8):1554-1562.
[7] 廖 玉,张安明,牛乐德.节约型社会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 5939-5942.
[8] 韩会庆,杨广斌,郜红娟,等.仁怀市喀斯特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测绘科学,2014,39(11):76-79.
[9] 蔚 霖.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2):20-25.
[10] 陶志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问题的讨论[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2-5.
[11] 邵晓梅,刘 庆,张衍毓.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地理研究进展,2006,25(2):86-95.
[12] 毛蒋兴,闫小培,王爱民,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49-52.
[13] 叶建文,杨建宇,张 超,等.城市边缘区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4):126-132.
[14] 郑传胜.喀斯特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以贵州省兴义市为例[J].贵阳学院学报,2010,5(1):30-35.
[15] 薛春路,郑新奇,周 伟,等.青海省海西州区域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6):142-146.
[16] 胡动刚,刘 忻.武汉城市圈节约集约用地现状和评价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2,51(7):1330-1331.
[17] LEGRAND H E.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of karst regions:Hydrological actions on limestone regions cause distinctive ecological problems[J].Science,1973,179(4076):859-864.
[18] 郑 度.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9] 张信宝,王世杰,曹建华,等.西南喀斯特山地水土流失特点及有关石漠化的几个科学问题[J].中国岩溶,2010,29(3):274-279.
[20] 兰安军,张百平,熊康宁,等.黔西南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6):7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