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委
对企业家与资本家两方面而言,我国资本市場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必须各打五十大板。与双重持股制度安排等导致创始人完全控制公司的情况相比,笔者比较认同阿里巴巴公司在治理模式方面的探索,那就是不让某一个人、而是让深刻理解公司价值观、以创始人为首的一群人掌控董事会,但又不是股东大会,目的主要是确保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使命价值不受影响,但股东并没有完全丧失对公司的控制,这或许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在公司控制权归属问题的一个较好的平衡机制。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自由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隐藏在市场背后的无形之手,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企业家是市场不均衡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其大部分工作都与预测、不确定性和创新有关,正因如此,企业家很多时候需要做那些别人想不到甚至不敢做的事情,需要进行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不断试错,并承担巨大的责任。因此现实中企业家有时也是弱势群体,甚至需要重点保护。多年以来,我国企业家保护问题的主要表现就是对企业家私有产权的保护。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各项规则具有渐进完善的特征,要在实践中摸索,这既为企业家进行制度创新带来机遇,也为企业家带来了风险。有关对企业家财产权的保护问题一直受到关注。近年来,随着市场规则的不断完善和法律制度对私有产权保护机制的日趋强化,可以说企业家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护力度大大提高。
除开产权保护,探讨企业家保护的问题,包括保护的具体对象、具体措施与实施机制,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首先,有没有明确的保护对象。企业家是一个群体,不是明确的哪几个人,这个群体是动态变化并呈现出很强的竞争性。企业家的遴选机制很特殊。企业家所从事的工作,既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财富,也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任何组织和机构都很难凭自我主观意志去选择界定谁能够成为企业家,只有市场是企业家遴选的唯一场所。因此不称职的企业家会遭受惩罚甚至被剥夺经营权,称职、优秀的企业家会得到奖励。因此不可能去人为指定谁是明确的被保护对象,只有让市场去甄别,让企业家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去获得别人的支持与认可,由市场契约关系来决定谁应该做企业家,谁应该经营管理企业。
其次,涉及保护的具体内容。2016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反映了企业家与资本家之间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那么企业家对公司的控制权是否需要被保护?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中,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总体上形成良性互动、相互融合。所谓的门口野蛮人入侵,剥夺经营者的控制权是修正经营者不良行为的重要手段;而对于合格的经营者,资本甘当绿叶,去坐享高昂收益。可以说良性的资本市场既有专门实施并购运作的市场清道夫,譬如并购基金的目标就是那些被资本市场低估和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公司;也有慧眼识英雄的投资大师,并不觊觎公司控制权,如巴菲特等专门作为财务投资者,专心分享企业家价值创造的剩余。时至2017年,我国资本市场演绎故事版本显然有些错位。表现差的公司不但没有遭受到资本围剿,反而会招来更好的公司去借壳;表现优异的公司则受到资本的疯狂围剿,优秀企业家甚至会被赶出公司。毫无疑问,这会对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带来巨大伤害。也难怪一向坚持市场导向的监管机构这次也不得不紧急出手。但毫无疑问,这种临时性的出手行为并不是根治问题的根本办法。不可能常态化地使用这种市场干预手段。
从逻辑上讲,好的企业家不应该被市场抛弃,而是被认可。之所以出现资本围剿优秀公司,社会各界都应深刻反思。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保护的意识和制度安排都极度缺乏。从某种程度上说,即使是再好的企业家也需要监督,良好的公司治理及系列的监督机制才是保护企业家的根本解决办法,这就像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实际上是对官员最好的保护。因此企业家首先就要加强对投资者保护、公司章程、公司治理监督机制的敬畏心理,让资本可以放心选择做财务投资者。随着企业家对公司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那些希望克服资本市场短视、强调长远发展和非短期财务回报的科技类公司,为保护企业家或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已经尝试双重股权(A/B股)投票机制。有很多人呼吁在我国执行这项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如果市场参与者没有敬畏心、没有信任度可言,一定会带来新的问题。正如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所强调,我们呼唤双重持股制度的同时,也期待与双层股权制度配套的严格监督机制,这也是帮助董事会和管理层不断提升公司价值的重要驱动力,同时能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和长期利益。其次,要对利用高杠杆融资工具并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资本加强监管,防止其恶意投机。以保险资金为例,由于未来履约的风险较大,其投资行为和方向必然要受到严格限制;巴菲特利用伯克希尔公司中近乎免费的保险资金进行投资,其对投资标的的选择标准和投资风险的管控理念异常稳健,保险资金虽然免费但容不得承担高风险投资项目,必须遵循稳健谨慎的财务投资原则。
可以说,对企业家与资本家两方面而言,我国资本市场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必须各打五十大板。与双重持股制度安排等导致创始人完全控制公司的情况相比,笔者比较认同阿里巴巴公司在治理模式方面的探索,那就是不让某一个人、而是让深刻理解公司价值观、以创始人为首的一群人掌控董事会,但又不是股东大会,目的主要是确保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使命价值不受影响,但股东并没有完全丧失对公司的控制,这或许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在公司控制权归属问题的一个较好的平衡机制。
正如大自然从来不倾向于对某一类生物做特别保护,只有相互竞争提升才能够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竞争力,自然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平衡;足球世界也一直存在梅西保护主义的争论,但在具体实施中间必须既要严惩恶意犯规、肆意伤害梅西的野蛮犯规者,也要考虑是否存在对梅西过度保护从而可能伤害到足球本身这项运动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干预,强化对裁决规则的正确理解与执行。企业家与各利益群体是相互合作、共生共存的关系,我们既要尊重企业家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又要充分坚守市场规则,让企业家在与其他各方协作互动中建立信任,让企业家群体内部实现动态可持续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保护企业家不等于保护某一具体的对象,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环境所需要的企业家素质也完全不同,企业家也有优胜劣汰。因此保护企业家重要的是需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呼唤新时代的企业家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