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转型下的思政教学改革探析

2017-04-26 08:37邰永林崔雅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6期
关键词:技术型应用型转型

邰永林+崔雅男

摘要:文章主要就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转型下的思政教学改革进行探析,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意義入手,阐述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就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研究,力求能够给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地方普通本科应用技术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应用技术型大学所关注的是面向当前社会生产服务一线来培养其需要的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围绕着行业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岗位需求来进行的。关注的重点是就业导向,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关注职业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意义

(一)时代背景

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人,大学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问题。与此同时有许多企业正在面临着急需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缺口,甚至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这种不对称的情况使得大学毕业生出现结构性失业,这都是由于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失衡所导致的。然而在技术人才急需的现代化社会,寻求转型是高校的发展的必然途径,应用技术大学成为了高校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应用技术大学实现了快速发展,给我国实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基本涵义

2014年4月在河南开展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以及“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生建设之路”的主题研讨活动。并且达成了有关应用技术大学的共识。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以实践应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大学生,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转变地方本科院校近几年来出现的类别模糊、定位不清晰、特色不显著、风格趋同等局面。

(三)现实意义

应用技术大学与应用型大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发展理念,是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最高层的规划设计,针对不同性质的高校进行重新定位以及布局调整的一个过程,进而分类引导地方本科院校逐渐向培养综合型、技术型、复合型的人才转型。转变以往地方高校单一的发展方向,给服务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满足当前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

(一)课程单一难以匹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程则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其是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展现了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需求。思想政治课程的政治教育功能是其重要的目的之一。当前全国高校所使用的思想政治教材都一样,课程教学十分单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兼顾不同专业和岗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差异化要求,也难以适应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需求。

(二)课程单一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技术型大学将企业的需求融合在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例如,有的高校开展企业冠名培训课程,有的高校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开展现场教学等。然而思想政治教学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固定的教学地点、教学时间,在课堂中以教师讲授的课程为主,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缺乏活力与学生的激情,也没有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需求,也无法适应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实践难以满足应用型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以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思想政治课程的时间课程相对十分薄弱。在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程大多数都是以假期社会实践来替代,存在认识模式、体系严重混乱的情况。当前思想政治课程不管是在教学形式、组织管理还是实际效果来看都与应用技术型大学对实践环节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改革着力点

1.强化导向作用

地方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仅要对其他学科起到一定导向作用,这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需求,更加是思想政治课程实践的需要。坚持不懈的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教育广大人民,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模式,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课程进入教材。

2.增强人文教育

过度的专业教学容易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与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因此在应用技术型大学中人文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之一。思想政治课程要承担起营造人文氛围,丰富人文内容的重要责任。强调思政政治课程的人文价值,能够对学生的品格与道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

3.培养包容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其需要从其他专业或学科吸取养分,与其他学科交叉碰撞,才能够出现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当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其政治导向作用。因此应用技术型大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课程要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够与其他学科发生碰撞与交叉,以便更大程度的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4.凸显高校应用型

应用技术型大学所培养的人才是针对社会需求所培养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要围绕“应用型”这一关键词汇来开展。因此,要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普遍理论进行探析,摸索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成功因素。同时,还要从生源特征以及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来进行探索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色。

(二)改革具体思路与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要拥有善于挖掘教学素材以及设计课堂活动的能力。因此,高校要大力引进新的师资力量,同时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师进行科研素质培训。同时,注重“应用型”思想政治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强调思想政治课程的“应用型”。

2.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融合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证。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是一个十分合理的方式。在地方普通本科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学通常由课堂教学、学术讲座、社团活动以及社会活动组成,而应用技术型大学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与健全,尤其是要突出应用与实践,重点关注学术讲座以及社团活动这两个教学活动。

3.加强思政课程实践基地建设

应用技术型大学更加关注对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大经费投入,以便能够广泛开展以案例式、体验式为主的情景教学。建设模擬法庭、模拟社会以及思想政治课程多功能情境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基地。

4.创新课程功能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并不是代表着高校仅仅只注重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实施上,应用技术型大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包容性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其能够承载更多的功能。思想政治课程拥有强烈的人文性与综合性,不仅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而且实践性也很强。所以思想政治课程要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找到合适的位置,转变对思想政治课程功能定位的狭隘认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改革。

5.改革教学模式

就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教学内容应该主动的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服务。全方位的渗透各个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的针对性。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创新改革,多采用情境教学、互动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同时,还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打造生动而有魅力的思想政治课堂。

四、结束语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转型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灵魂也应该仅仅跟随应用技术型教育需求的发展,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强化思想政治课程实践基地建设、创新课程功能以及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以推动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程燕.新形势下地方新升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转型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4,(09):247-248.

猜你喜欢
技术型应用型转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沣芝转型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