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思考

2017-04-26 06:25陈玲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内控事业单位问题

陈玲

摘 要:事业单位是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旨在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公共服务,是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能。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家政府体系,开展一系列的公共项目势必会耗费大量的资金与成本,为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避免发生肆意敛财、贪污腐败等问题,应重视事业单位内控机制的有效构建,以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体系的科学性规范。当前,事业单位内控机制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为此,本文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控 问题

我国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为保证国家经济的全面、均衡性发展,解決诸多公共问题,必须具备相应的事业单位,来为公民提供相应的服务。作为国家政府组织结构的分支,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地位与存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其能深入基层、深入到社会环境中,对公共服务项目进行评估、投资与建设,以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事业单位开展公共服务工作,会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而会产生频繁的资金流转与往来,为提升财务运行环境的健康度,必须构建完善、科学的内控机制,以实现对财务活动的规范与约束。

一、事业单位内控机制构建的重要价值

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性为目的组织,旨在根据社会公共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发挥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为公共建设、人们生活、教育事业等提供相应的服务与支撑。一般来讲,事业单位所负责的项目都关乎民生、教育与文化事业等,开展公共项目建设时,会投入一定的资金,为保证资金的正确流向与利用价值,必须构建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强化单位系统中的党风廉政建设,将反贪、反腐视为重点控制与监督对象,进而营造健康、和谐的财务环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该规范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该规范中,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系列经济性活动、属性以及经济活动间的关联等进行了充分的考量,且还要密切联系事业单位的属性与服务方向等,以实现对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合理化建设。在事业单位中构建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对经济行为、财务运转、经济活动等进行全面控制与监督,可增强财务运转的规范性,能避免贪污腐败、扣押项目资金等不良行为,能实现对财务风险的监控,进而可实现对财务的高效管理,能保证用于公共项目建设的资金全部到位,及时完成公共项目建设的任务。由此可见,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应从长远角度出发,重视对公共项目建设绩效的考核,加强对财务的管控,能将资金用到实处。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问题表现

(一)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的运行,内部控制效果不佳,与相关领导、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存在着重要的联系。纵观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实际运行状态,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内控意识,未意识到内控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甚至部分人员对内控机制视而不见,是制约内控机制运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淡薄,重视业务的发展而忽视了单位内部管理工作,关于内控的知识点了解少,且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范畴,只要做好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

(二)内控机制的监督效果不佳

通常来讲,在大部分事业单位,并未从真正意义上重视和设置内审组织与团队,只是摆设,想要依靠工作人员的自觉性来达到约束与控制的效果,这是不切实际的。内控机制中监督力度不足,会让相关人员变得更为放纵,无视内控制度,进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经济行为,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规范员工的经济行为,必须设置独立的审计与监督部门,只有这样内部监督才不会付诸东流。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纵观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制约着内控效果。例如,内控机制缺乏相互牵制的制度,无法追究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使得内控机制不具威慑力与影响力。此外,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以一般的财经规章制度来代替,凭以往的工作经验简单的加以控制,针对性不强。

(四)部门间的沟通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所负责的业务类型繁多,范围广,且开展一系列业务程序的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发生业务交叉,权责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事业单位中各个岗位间的联系性不强,沟通与交流不足,常常发生内控夹缝,将一些重要事务泄露,无法形成完整、全面的内控系统,制约着内控效果。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措施

当前,从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与发展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内控机制相对松散,制度建设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因此,必须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内控机制中的不足进行弥补,进而达到内部控制效果。

(一)增强全体人员的内控意识

为充分发挥好内控机制的重要作用,提高财务管控效果,必须对事业单位中每个人员进行教育,增强员工的内控意识,尤其是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做好日常工作的合理安排,及时将内部控制意识渗透到日常工作之中。此外,为调动相关人员参与主动性,应将内控意识渗透到实践活动之中,适度开展团体性活动,以增强员工的内控意识,并让员工发表各自的看法,进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重视内控监督体系建设

事业单位内控机制的构建,应将监督工作提上日程,对单位运行中的财务运转、现金流量、经济活动等进行全面监督,以保证经济运行的规范性与健康度。内控机制中监督工作的开展,应从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两个层面着手,做好权责的合理化分配,能大大增强监督效果。在事业单位中,应建立标准的内控制度,在开展监督与内控时,能依照该项标准来进行评估,是增强内控监督效果的有效方式。内控监督工作的开展,应重视财务与审计部门间的有效合作,对工作内容与权责进行明确分配,经济活动应保证透明度、公开化,必要时可借助于广播电台、电视平台等媒体终端对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等行为进行曝光与披露,以实现公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效果。

(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为增强内控机制实施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必须建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借助规章制度来规范一系列的财务行为,让整个体系的运行做到有章可循。内控制度的构建,应明确业务的流程,对岗位职责、权利等进行明确规范,及时将内控的相关决策、监督、执行与反馈等进行落实,还要明确划分岗位类型、内部组织与机构等,应遵循相互牵制的原则,让组织机构与岗位形成关联与牵制,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进而达到监督与制约的效果。此外,对各个岗位的业务流程、权责分配、审批程序等予以确定,一项业务需经过多个部门,形成“一条龙”服务体系,能让各个部门间达到相互牵制与监督的效果。

(四)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

为提高内部控制效果,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各个部门都应投入到内控工作中来,做到相互合作与协调,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监控提供保证。此外,为避免发生程序缺漏、夹缝等问题,前期各个部门应深度进行沟通与协调,就内控工作的细节内容、责任与权力内容等进行分配,是增强财务内控效果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执行者与服务者,事业单位是不可或缺的,旨在为社会公共系统提供相应的服务,以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应重视事业单位建设,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加大对财务运转的监督与管理,还要重视会计团队的专业性建设,还要建立相配套的责任体系与奖惩制度,加大对贪污腐败行为的管控力度,一旦出现,应加大惩处力度,以达到警示效果,是实现事业单位内控体系规范性建设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智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与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3,(20):167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57-62+96

[3]王娟.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与策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1):90-91

[4]罗贵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05):95-98

[5]杨淑静.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規范(试行)》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4,(16):44-45

猜你喜欢
内控事业单位问题
教育事业单位内控要稳步实施
浅谈技术服务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