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景观设计及案例简述

2017-04-26 20:54王泽元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王泽元

摘 要:良好的湿地环境有益于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帮助调节气候、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但随着人类营造活动的开展,更多的原生湿地与人类社会相互接壤,原有的生态循环断裂。面对人类社会的大面积扩展,原生湿地已然失去了竞争能力,被农田、堤坝、村庄、城市等取而代之。此时,不论是单方面依赖自然循环的原生湿地还是依靠人工设备运转的人工湿地都难以使湿地维持长期稳定的状态。

针对湿地开发的需求,建立起保护机制的同时、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合理运用湿地资源,将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以及正在经历的社会转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湿地景观;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一、湿地概念

(一)什么是湿地

湿地是存在于各类水域系统与陆地系统之间的生态系统,种类繁多且分布十分广泛。对湿地的定义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签署的旨在保护和合理运用全球湿地资源对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的定义:“不问其为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二)湿地类型

通常我们理解的湿地是位于河流、海域、湖泊周边的自然沼泽地,或是利用人工方法模仿出可供观赏、种植有典型湿地植物的景观园林。而本文所指的湿地则包括了所有拥有水生环境的场地。

因此,湿地依据其不同的水生环境类型可分为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人工湿地。

(三)湿地景观设计理论

关于湿地景观尚无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现有的理论大致可分为:

1.基于生态恢复理论、基础生态理论、景观生态学的生态恢复湿地公园设计,强调始终贯彻以湿地的生态恢复为核心,有效改善现有不良的生态循环,着重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交换,各个景观元素以完善生态过程为目的进行设计。设计常以湿地水系的整治,當地林地的保育,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兴建等措施为主。如美国永乐国家湿地公园,以改善水质、控制污染、野生动植物群落恢复等手段实现对湿地的修复(图1)。

2.以生态旅游为出发点的湿地生态旅游设计,着重讨论湿地环境对于生态旅游的容纳量,以游客的景观感受为需求,利用湿地特有的景观形态及丰富的生物群落为游客创造多样的景观感受。但由于湿地生态本身脆弱,外来的干扰很容易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保持湿地景观的持续性发展及控制游客容量是此类湿地设计需要改善之处。

3.基于湿地生态保护恢复的前提下关注游人游憩空间及人群活动模式的湿地景观设计。对游客行为模式的探讨涉及生态布局、场地空间、游憩形式、设施服务、科普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既需要游客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相互隔离、又需要尽可能满足游憩功能的需要,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循环的平衡。如香港湿地公园,在缓解湿地生态保护压力的同时,以展示湿地景观形成良好的科普教育,充当了社会湿地资源交流的中心(图2)。

二、湿地景观设计案例研究

(一)美国Hackensack湿地保护区生态恢复及管理

1.背景概况

Hackensack湿地保护区位于新泽西州低丘谷区,是公路、铁路运输最繁忙的地区。Hackensack湿地保护区同样是河流湿地,由名叫Hackensack的河流在低水位处形成的自然湿地。由于靠近纽约州,所以工厂密布,故而工业污染、湿地水位下降、水系污染严重、外来生物的入侵等问题使得Hackensack湿地同样面临着面积急剧萎缩的遭遇。

2.设计策略

Hackensack湿地保护区跻身于高污染的环境之中,修复时不仅需要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同时需要十分注重对生态的恢复,修复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设立大面积的湿地永久保护区。

(2)对蓄洪能力进行调整,以改善当地的生态机制。

(3)进行区域内产业类型的调整,拒绝高污染产业的横行,以构建适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4)重新开辟曲折蜿蜒的河道,以拓宽的湖面河水加以联系。由于处于河流低潮区,潮水对沿岸的冲击减弱,大量芦苇枯萎堆积,阻塞河道。重新疏通的河道加快了生态修复的进程,创造了更为丰富的水陆循环的新境。

(二)中国西溪国家湿地实际恢复案例

1.背景概况

杭州属浙北平原,系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南缘部分,地势平坦,是受流水冲击而成的冲积平原。西溪湿地位于杭州西湖流域,面积达12平方千米,属于河流湿地。湿地内部河流充盈,水网密布,占到湿地总面积的70%,植被覆盖率达到80%。

当地居民以鱼虾养殖为生计,因此湿地内鱼塘星罗密布,保持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以村落的形式聚集,线状分布在河岸周围,鱼塘周边建有渔民长住的小屋,散布在田埂之间,渔民通过渔船穿梭于村庄与鱼塘之间。相连的河流不仅为鱼虾养殖提供了水源及营养物质的输送,也为栖息在这片湿地的其他物种创造了赖以生存的条件。

2.问题分析

与其他湿地一样,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与城市的建设,西溪湿地同样面临着面积急速萎缩的困境。起初,湿地周边部分地块被企业厂房占据,随之大量的工业污水肆意进入湿地水系。另外,随着居民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原本单一的鱼虾养殖业不足以满足当地生产需求,一方面家畜养殖业逐渐扩大;另一方面由本土居民自发的旅游业大大迎合了现代社会城市居民对自然的向往,这两者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新型污染源,许多有害物质来自人类社会,这些污染源的产生大大超出了湿地原有的自净能力,特别是对湿地水源的污染,直接影响到湿地内所有生物的安危。

除此之外,为了便于运输、大量公路的修建直接破坏了湿地形态,阻断了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房地产业的进驻,原本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了住宅的一大卖点,不受限制的人类活动开始渗入湿地深处,使得原生的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3.设计策略

西溪湿地的修复重建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1)设立以桑基鱼塘、柿基鱼塘为基底的“湿地核心保护区”,以保持原生态群落。

(2)保持部分原生湿地为主,限制住宅开发的“低密度开发区”多以本土居民的回迁房等以传统村落的线型形态布置,保持了江南水乡民居固有的乡土风貌。

(3)是紧贴城市边缘的“高密度开发区”,是作为湿地与城区的交界处,同时包含了湿地地貌与城市地貌的区域(图3)。

此外,水系的处理是重建湿地生态群落的重要步骤,西溪湿地在重建过程中以原有水体为基础,住宅区域则以组团的形式相互串联,在各个组团内设置各类人工湿地与原有水系相互串联,构成整个湿地大环境,形成整体的水循环,并配置以原生湿地植物,以增强湿地的自净作用。

参考文献:

[1]成玉宁,张祎,张亚伟,戴丹骅.湿地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印红.对我国湿地保护问题的思考[J].湿地科学,2003.

[3]雷昆,张明祥.中国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建议[J].湿地科学,2005.

[4]王丽学,李学森,窦孝鹏,刘冀,石志强.湿地保护的意义及我国湿地退化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3.

[5][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6][美]索尔克,[美]沃克.弹性思维: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加]哈夫.城市与自然过程——迈向可持续性的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