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梅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及生物技术等科学领域的进展,推动了营养学与基因组学结合的崭新学科——营养基因学。
这项从基因科研延伸出的崭新学科,在于通过个人基因检测掌握个人的DNA资讯后,为当事人制定适合的饮食及生活菜单,达到预防或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个人基因检测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出问题,而是寻思克服及解决方案。基因时代当前,科学家带给人们礼物是——掌握基因资讯,好好经营自己的健康。
人人都对自己的基因组很好奇,也希望藉着这些资讯,增加常保健康的机会。随着基因组营养学的研发和使用,也许未来5年,我们不需要花1000美元,或是比一般特别检验更低的价格,就能得到完整的DNA序列。
然而,获知DNA序列,预知基因缺陷是一回事,之后的解决方案,才是最终的目的,也是基因组营养学的宗旨。基因科学研究发现,基因缺陷或变异,虽是“先天问题”,但并非直接促成病发的因素。更多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基因谱序列源自父母的综合,从出生开始就不会改变,但个别的基因却会受到后天的饮食、环境及生活习惯而可能产生变异。
研究跨越新层次
科学家于2000年提出“基因组营养学”之后,意味着基因研究又跨越另一道门槛,迈向个人化医疗的方向前进。在这之前,难以想象会有这么一天,每个人都可以在没有医疗人员的情况下,直接获得本身的基因组讯息,并且预测未来的罹病风险,预防遗传病发的可能。
基因营养学的关键词是“预防”。简单而言就是“通过基因检测,获取个人身体讯息”,接着“根据这些基因讯息,制定适当的、最佳的饮食营养方案”,经年累月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让人们过得更健康,在疾病未发动攻击之前,先发制人,达到预防或降低罹病的风险,包括遗传疾病的基因。
每个人的基因都是独特独立的,也承载不同的讯息。基因谱本身不会改变,但基因会随着出生之后的饮食、环境和生活习惯而产生变异,比如压力和饮食习惯。
一些人的身体可能潜伏心脏病和炎症等疾病的基因,若在病发之前,就能抽取DNA检测基因,我们就能预先根据这些讯息,制定方案,比如应该多吃或少吃哪些食物,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最佳健康状态,防止这些疾病基因活跃起来,在未来的人生,减低罹患这些疾病的风险。
调节各项功能特性
基因营养学主要是营养和基因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基础,而每一个人的基因组和后天影响都有所不同,所以也会对基因产生不同的影响,刺激基因变异。
一个人所吃的食物,会开启或关闭特定基因的活跃度,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物质,或是关闭它的运作功能。所以摄取适当的饮食营养,会决定基因是否能有效地发挥功能,或避免后天刺激所造成的变异。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说要吃健康食物,多做运动,却没有精细地说明什么食物适合自己,什么运动适合自己。不同青菜不同烹煮法也会有不同的影响,必须有特定的煮法,才能释放某些营养。
必须厘清的是,所谓的基因变异,并不是基因谱的改变,而是“epigenetic”。在基因组中,除了DNA和RNA序列,还有许多调控基因的讯息,基因谱不会改变,但却可以通过基因、蛋白质、DNA和其他分子的相互租用,影响和调节遗传基因的功能和特性。举例,长期的压力生活,会导致基因变异,可是基因谱还是保持不变,基因营养学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基因变异和后天的环境和饮食之间的反应关系,通过饮食“干预”基因。
我们无法改变基因,但却可以管理基因,通过检测,了解本身的基因,了解什么是对它比较好,比较适合的,然后正确地管理它,我们称之为“基因管理”。
掌握自身健康讯息
迄今为止的基因营养学研究,还未到达可以治疗疾病的阶段,只是检测个人DNA里头的基因承载了什么讯息,是否有缺陷?继而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一个应对方案,比如一个人适合怎样的饮食习惯,怎样才是合适的健康生活。
已经患病的人,比如癌癥、糖尿病、心脏病等等,已经确诊,DNA资料只能进一步了解情况,发挥辅助功能,不是治疗。这就是为什么有了这门科学之后,人们最好趁早就检测,掌握自己的身体讯息。
这是一种以预防为出发点的研究,对症下药,属于个人医疗方案。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一组基因和DNA序列,都是独特独立的,同样的头痛药,一些人吃了会见效,一些人吃了会更加头痛,就是因为本身的基因对有关药物产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