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依婷
摘 要:木质结构的建筑文化,构筑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地域的不同造就了形式截然不同的木构建筑,而独特的建筑建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类智慧的体现,成为历史长河与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木制结构的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更易于跟人们所生存的环境相适应,更容易成为传统文化和地域特征相互连接的重要媒介。但是,由于天然的木材在时间和人为的作用下会被破坏,甚至产生明显的物理变化,也或者会产生一系列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对于传统地域性建筑的保护和改进措施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木结构;建筑延续;村落文化
建筑的形态特性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下形成,而材料的选择能够体现出建筑设计中的视觉语言,所以建筑材料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很广,木材的种类与加工形式趋于多样性,需要的工序与施工上相对较为简便,在材料的获取上比砖石更容易开采和运输,所以,在传统建筑中木质建筑的数量相较其他类型更为突显。其中一种较为典型的就是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因其地域气候与当地人的生活习性紧密相关,其木构型的建筑无不体现出对于人文的关怀与结构之高超的技术水平。这种建筑受到各地山区少数民族同胞的认可,并广泛分布于西南各个地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代表意义。
一、传统建筑是文化底蕴的积累
木结构建筑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与民族灵魂,体现出了民众的巧思妙想和工匠的高超技艺。在國家的大力保护之下,大多数的木制结构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并且获得了及时的维修与维护,这些建筑中不仅有能作为住宅使用的特性,也有新建的建筑用于旅游参观。而在很多民族村落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这其中就包括了广西三江的高定侗寨,富有巧思的结构特性与人文情怀的理念,使得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屹立不倒。
而侗族村落的空间分布结构,体现出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对神学的认知。在这种认知分类系统里,地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方面,高定侗寨通过地景这一媒介将阴界与阳界这两个空间进行隔离,以维持 “人鬼世界”秩序的平衡;另一方面建筑的排布依附着侗族人对于宇宙万物的理解,将世界分成神、阳、阴三层界限,在原有的空间基础上划分出独特的空间分隔与大地万物共生的生活坏境。这种对宇宙的敬畏,概括起来与其他民族对与生老病死、天堂地府的理解有着异曲同工之效,这一系列的风俗习性通过高定侗寨的分布排列这一媒介,体现出民间的智慧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相互碰触,也构成了民族之间融会贯通的意识形态。
二、传统建筑需要打破传统格局
“干栏”是壮语的音译,是典型的南方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意指建于托架之上的一种纯木质结构建筑,这种建筑不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楔子加固,是壮族标志性古民居。干栏样式建筑的最底层为牲畜居所,因南方山林地区气候潮湿多雨,山间遍布毒虫野兽,为了免于地面的湿气及野兽毒虫的侵害,中层被设定成为人类的居所,顶层则作为屯放及晾晒粮食的场地,如此精妙的设定让人不得不由衷赞叹早期人类文明的智慧。
高定乡位于广西的东北部,地处三省交界处,是多民族的结合区域,其中高定侗寨是一个侗族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侗寨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寨子里居住着470余户、2000余名侗族民众,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而干栏式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当属高定乡的侗寨了,该地区大多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古朴的村落几乎能看到数千年来遗留的文化遗产。分布上大致有平坝型、山麓型、山脊型和山谷型,丰富且具有特殊意义的编排布局延续至今,依旧影响着几代人的居住习惯。虽然铆隼结构使得建筑坚固耐用,但岁月的磨砺也使得传统木构建筑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由于木材材料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容易受到外界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侵扰和损害,且居民自己居住的房子会年久失修,木材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得劣化,造成房屋健康状态逐步下降。例如:木质结构的老化,许多木头变得脆软甚至劈裂,承重能力降低,墙体变形严重的甚至整个房屋扭曲变形,且木材使用太久之后颜色也会随之变黑;建筑室内采光非常不足,而且最初建设的时候没有留足通风口,不仅采光不足,通风也不好,室内空气流通不顺畅;木头的材质并不能承受防水,所以传统干栏式建筑的洗澡房与厕所是安置在一楼或户外的,但也导致房屋使用起来并不方便;最后是白蚁侵袭和防火能力弱,等等。因此,进行预见性的防护和危机抢救是现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时代对我国文物遗产和非物质文化保护提出的要求。
三、既要继承传统也要勇于创新
(一)结构重建加固
首先对整体结构损伤进行评估,例如梁架支顶是否有倾斜或者扭转,拔榫构件老化程度等,需要根据建筑本身的保存状况进行整体加固或者再造。而濒临破败的建筑则优先选择复位,如确认无法进行复位后,则采用再造的方式把木构架局部或全部拆除,修配过后再按原位复位。虽然这种方法看起来会对古建筑原有的历史价值造成破坏,但是实际上也是对加固古建筑最好的办法,如需要保留一定的历史痕迹,亦可通过人为做旧的方式进行雕琢。房屋底层和承重柱等没有过多研究价值的位置可以采用木龙骨和钢筋混凝土进行支撑,部分非承重墙也可采用类似的结构纠正龟裂的墙体,在门口、窗口、墙角等建筑弱点的位置,安排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从而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整体完整和安全保障。总而言之,在结构的重组与加固的施工中,首先就是要尽可能地保证在稳固的架构之上,保留原有建筑的风格特征,再就是对于研究意义不大的节点构造进行可靠加固。
(二)噪音震动阻隔
因木质结构本身以交接拼装这种方式进行衔接,会留出缝隙。随着时间的推移,木质地板进行收缩膨胀的过程造成相互之间产生摩擦,所以人在上面走动时木板之间的摩擦会发出恼人的噪音,还有一点就是木质地板的材料普遍只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隔断作用,要有效地阻隔噪音与恒温那是不够的。所以,木结构为主的构造没办法像钢筋混凝土建筑一样有良好的阻隔效果,但是这毕竟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或者可以试着用隔音棉填充在龙骨里以防止噪音传递,它和建筑外墙用的保温棉很相似,不过可以应用在内墙和地板里面以便隔音,隔音板质地轻盈且可以降低空气震动的频率,从而减少噪音,这不失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三)防火防灾
木结构古建筑由于技术和年代等原因,在修建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作为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消防安全设计仍然是薄弱环节,有的地方甚至还是空白。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将木材作为燃料从而获取热和光,所以总认为木构造的建筑极容易付之一炬,这种概念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比如近期几个著名风景名胜区的古城被大火夷为平地,人们把原因首先归结于木结构的易燃。当人们都习惯钢筋混凝土给世界带来的改变时,似乎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极其相信这浑厚的“钢筋铁壁”,但事实是木结构并非最易燃。据研究得知,当大截面木构件遇火时,其强度保持时间比金属长,碳化层将木材与外界隔离从而提高了木材可以承受的温度,“将一块木材暴露在火中连续炙烤接近一个小时后,木材暴露的表面只受到了几毫米的碳化作用,更深层的木料却完好无损,强度也没有变化”。美国一个研究中心在经过数百次的测试后,也证明了这一结论的真实可靠。因此,适合应用在干栏式建筑防火的应用中还是应该以木材防火阻燃的各项化学合剂与涂刷安全环保的防火涂料两种方式为主,在建筑物之间应当有意识地加入防火墙等阻隔材料,尽量避免相互助燃造成大面积的火灾。当然了,火灾还是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才是最重要的课题,比如安排室内的排烟管道、每家每户配备好灭火器等灭火器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木构建筑作为属于世界的建筑艺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其中不免受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原材料和技术水平的制约,还因为每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也会受到多多少少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跨越了层层的个人因素、外界因素、自然因素,还依然能保留下来的建筑给今天世人对地域建筑的研究,以及對历史的研究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在保护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础上也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木结构建筑作为一种传统又有极富地域生命力的文化艺术,不仅仅是国家、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作为国家,应该加强立法,加大投资改善和保护力度。相信通过大家的巧思和努力,传统的建筑能一直完整地保存下去,新的改造方法能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不但保留祖先传承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同时还能获得更优质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涤尘.传统木制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居业,2015,(10).
[2]陈容娟.侗族传统村落地景与空间结构研究——以广西三江高定侗寨为例.怀化学院学报,2015,(07).
[3]肖冠兰.中国西南干栏建筑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4]薛奕.木结构古建筑防火改造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
[5]颜景奇.阻燃涂料——让木结构更安全[N].中华建筑报,2015,(03).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