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安寿吉《水稻》中的社会互动

2017-04-26 19:54韩治路
文教资料 2017年3期
关键词:水稻

韩治路

摘 要: 安寿吉在小说《水稻》中以外来移民的视角,通过描写朝鲜移民与当地政府、居民和日本人的社会互动关系,真实再现了朝鲜移民定居满洲的过程和生活面貌。作家通过民族间社会互动的刻画,展现了东北沦陷之前的满洲社会结构及朝鲜移民的社会角色意识。

关键词: 安寿吉 《水稻》 社会互动 韩国小说

一、作家及作品简介

安寿吉1911年出生于朝鲜半岛咸镜南道,1932年至1945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居住于东北延边地区。移居延边10余年期间,安寿吉一边就职于满鲜日报社,一边进行文学创作。这段时期他发表的文学作品传达了他“怎样活下来的”的创作理念,代表作品如《北乡谱》、《水稻》等都取材于东北沦陷时期的延边朝鲜移民的生活,对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移民的生存样态及现实认知进行了形象化描写。他的作品以外来者的视角,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记录并再现了伪满时期的社会现实,并通过对民族关系和民族矛盾的真实刻画展现了殖民体系下的社会结构及社会角色意识形态。

在多数学者将沦陷区中文文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现阶段,从朝鲜作家角度出发,对其在期间发表的鲜文文学进行解读将是对朝鲜移民的社会角色意识及沦陷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的多元化梳理,也是对沦陷区历史及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本文就安寿吉在这期间创作的中篇小说《水稻》中体现的社会互动关系进行分析,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其作品反映的社会结构,并分析在多民族聚居背景下作家及朝鲜移民的社会角色意识。

二、朝鲜移民的社会互动

小说《水稻》以东北沦陷之前的延边地区为时代背景,描写的是在中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朝鲜人越境来满洲地区开垦荒地,但最终又因为民国政府政策的变化,面临被驱逐出境的故事。故事以朝鲜移民的视角,详细刻画了当时朝鲜移民与当地政府、居民及当地驻留日本人的社会互动关系,反映了朝鲜人的移民生活面貌及当时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社会互动也叫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指的是个体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正如波纳德所说,文学是社会表现,以社会学视角解读文本,解读文本内各人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更有助于探讨作家的社会认知及当时的社会关系。

1.与政府的合作互动到强制互动

在《水稻》中,朝鲜移民与中国地主和政府官吏之间的互动由开始的合作互动转向了后来的强制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民国政府在政策和社会运行上的变化,另一方面体现了朝鲜移民在整个社会关系中扮演角色的地位变化。

朝鲜人洪德浩看中了鹰峰屯附近的荒地,向当时县长韩启运和地主方大员提出了购买此地,并在此开垦水田的请求。县长和方大员对他在此开垦荒地的请求非常欢迎,但方大员拒绝出售此地,提出了3年无偿租赁,三年后按照三七交租的租赁方案。洪德浩接受了这个方案,并用方大员预借的开垦费用从朝鲜招募饥寒交迫、生活困苦的农户。方大员对朝鲜移民的宽厚态度和条件,或者说他与朝鲜移民能够达成合作互动源自于他对朝鲜人水稻技术的需求。而当时民国政府则认为在人口稀少、荒地众多的满洲地区开展水稻种植是国力增强的一种表现。因此,政府通过签发移住证,欢迎朝鲜人越境来满洲开垦荒地。政府和地主等上层建筑的经济需求和朝鲜移民的生活需求在向度上达成了一致,正是这种供需关系的达成使这种合作互動关系得以实现。这种合作关系确立以后,朝鲜移民定居鹰峰屯,租赁方大员的土地,开垦水田,慢慢过上富足的生活。两者的合作互动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的农村产业结构,确立了朝鲜移民作为佃户、社会结构底层的社会地位。

七年后,由于政府政策导向的变化和县执政者的更迭,朝鲜移民与政府的社会互动关系由合作互动转向了强制互动。新上任的邵县长采取了与之前几位县长不同的行政举措。当时正值民国政府采取反日政策,邵县长认为朝鲜人聚集的地方,就会有日本人打着保护朝鲜人的名号,建立领事馆。对于鹰峰屯在建的学校,政府以未获得批准为由,要求立即中止建设,停止授课,并下达所有村民立即返回朝鲜的通告。屯长洪德浩多次辩解申诉无果。县政府为驱逐鹰峰屯朝鲜人居民,更使用离间计,派遣县陆军便衣队放火烧掉鹰峰屯学校,引诱朝鲜人与当地中国人发生纷争。但在鹰峰屯居民前往当地居民居住地的过程中,县政府陆军持枪阻挡住了他们的脚步,用枪声强行压制了朝鲜移民的悲愤和无奈。至此,朝鲜移民的社会互动完全转向了强制与被强制的社会关系当中。这种强制互动一方面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另一方面表明了民国政府对朝鲜移民所属群体的社会认知。

2.与当地居民的冲突互动

对于当地中国居民来说,经历长途跋涉,来到满洲的朝鲜移民是一个外群体的范畴。对于朝鲜移民,属于内群体的当地居民普遍抱有怀疑和偏见的态度,这种态度导致朝鲜移民和当地居民的互动形式表现为冲突。

小说中,作家将这种内外群体意识表现得格外强烈。在洪德浩带领开垦农户拖家带口到达地主方大员的领地时,他们就从当地居民身上感受到了深深的恨意和淡漠。这是因为当地居民担心自己开垦的农田受到利益损害。当方大员要求他们空出最大的房子安置朝鲜移民时,当地居民极为不满,而当方大员强势清空一间房子,供洪德浩一行居住时,当地居民更是满脸愤慨。到了晚上,在洪德浩一行酣睡之时,这种不满直接演变为暴力冲突,当地居民发起了械斗。他们觉得朝鲜移民现在抢了他们的房子,以后还会抢他们的土地。虽然械斗最终在方大员的调停下,双方暂时平息争斗,但是冲突中,死亡事件的发生成为后期冲突发生的意识根源。小说中的这种内外群体的冲突体现为对经济利益的争夺。

在小说的最后,当鹰峰屯居民中了县政府的离间计,看到费劲辛劳建好的学校被放火的时候,他们群情激愤,第一次械斗留下的根源意识让他们下意识地一致认为这是当地居民所为。所有人都手拿器械,前往当地居民的所住地。虽然最后冲突被县陆军持枪制止了,但是朝鲜移民表现出来的悲愤与不甘说明这种冲突意识较之以前反而更加强烈。小说的最后,这种强烈的冲突意识已不仅针对当地居民,更多的是针对县陆军、县政府等上层建筑,体现的是鹰峰屯居民对社会制度和地位结构的反抗。

民族间的冲突互动,或者说内外群体间的冲突,归根结底是一种基于经济利益上的社会角色冲突。小说中,鹰峰屯居民与当地居民的冲突互动反映了同一阶层间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当地居民对鹰峰屯居民的戒备、鹰峰屯居民对当地居民的成见体现了双方对彼此所扮演社会角色的不认同。

3.与日本人的互动

作家在小说中将日本人中田塑造成了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物形象。中田是县城松花洋行的老板,他在当地收购农产品,并供应白面等物品。朝鮮移民因他收购所产水稻而对他心怀感激。中国知识分子灿修来到满洲认识中田以后,了解到他并不仅仅是一个生意人。中田是带着某种特殊的政治使命来到满洲的。他在完成自己使命的同时,在当地开设孤儿院、幼儿园和小学,积极宣扬宗教教理和信仰。

当邵县长下达通报,禁止鹰峰屯兴建学校,教授学生后,屯长洪德浩多次辩解走动无果时,灿修将此事告知中田寻求帮助。中田告诉灿修他第二天会前往吉林,将此事报告给领事馆并获取保护。他认为这时应该采取不抵抗政策,只要能和吉林领事馆取得联系,鹰峰屯就会解决问题。但最终,未能等到日本的保护,只能同其他居民一样匍匐在稻田里。

这种互动方式从根本上体现了朝鲜移民的社会角色意识。他们在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虽具备了基于种族和民族的先赋角色意识,却拥有对日本人的身份同化意识。这种同化意识跟朝鲜半岛的日本殖民统治息息相关。而在非本土的社会环境中,角色意识的认同在社会互动上自然而然地体现为一种合作关系。

三、再社会化与亲日意识

《水稻》中,安寿吉以移民的视角,描述了朝鲜移民的生活面貌。安寿吉通过描述朝鲜移民与当地政府、居民和日本人的社会互动关系,再现了当时多民族聚居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样态。作家从这些社会互动中进一步确立自身的社会角色属性,强化了作为朝鲜人的角色意识。作家将朝鲜移民与政府的互动刻画为从合作到强制,将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形象化为冲突,这些都表现了其所属群体的再社会化的过程。对于朝鲜人与日本人的互动,作家自始至终都将其表现为合作关系,或者说是一种依赖关系,这充分说明了作家对日本及日本人的身份认同和所属关系的认同。总之,小说《水稻》展现社会互动的过程,体现了朝鲜移民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的社会心理,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学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参考文献:

[1]戴维·波普诺,著.李强,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水稻
水稻和菊花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中国“水稻之父”的别样人生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有些地方的水稻待收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