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氏果蝇诱剂的配方筛选与田间引诱试验

2017-04-26 14:39陈晓张立敏李卫虹王跃华陈瑞康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6期

陈晓+张立敏+李卫虹+王跃华+陈瑞康+肖春+李正跃

摘要:对以不同成品醋、酒为原料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进行配方筛选,研究其对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的田间诱捕效果。结果表明,以陈醋配制的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诱捕效果最佳,以米醋配制的诱剂效果次之,两者之间对铃木氏果蝇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明显;以云南小曲型白酒配制的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诱捕效果最佳,以高粱酒配制的诱剂效果次之,但前者对铃木氏果蝇的诱捕效果远优于后者;以不同种类成品醋、酒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诱捕到的铃木氏果蝇雄虫数量远高于雌虫。

关键词: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糖醋酒液;配方筛选;田间诱捕效果

中图分类号:S475+.1;S43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6-1072-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6.020

Abstract: Different varieties of vinegar or spirit which were used for making the mixed attractant of formulation screening, and the field trapping effect to 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 were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attractive effect was the attractant using mature vinegar, and the rice vinegar took the second place, but the difference of attractive effect between them was no significant; The best attractive effect was the attractant using Yunnan Xiaoqu white spirit, and the sorghum spirit took the second place, but the attractive effect of Yunnan Xiaoqu white spirit was much better than sorghum spirit; Both different varieties of vinegar or spirit of attractant, the attractive number of male was more than female.

Key words: 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 sweet-sour-wine liquid; formulation screening; field trapping effect

鈴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又称斑翅果蝇、樱桃果蝇,是为害草莓、蓝莓、樱桃、猕猴桃等软皮类水果的重要害虫,其寄主范围非常广,已知涉及18个科60多种水果[1]。铃木氏果蝇的危害日益受到多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发布预警或将其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除此之外,近年来在中国部分樱桃产区出现了樱桃长蛆的报道,一度引起了消费者恐慌。因此,铃木氏果蝇不仅影响水果品质,也会对地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利用糖醋酒液诱剂对双翅目、鳞翅目及鞘翅目等害虫进行诱杀是传统农业防治技术之一,同时,作为一种无公害的试验调查方法,在实践操作中仍被广泛应用。在美国,比较推行使用醋或葡萄酒作为诱剂,其对铃木氏果蝇的雄、雌虫均有引诱作用,且通过混合醋和葡萄酒配制的诱剂诱捕效果明显高于只含有醋或葡萄酒诱剂的诱捕效果[3]。

目前市场上售卖的不同种类醋、酒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用料、工艺等方面的差异,其中用料差异是直接导致糖醋酒液诱剂诱捕效果不同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配制出更有效的糖醋酒液诱剂,选用市场上比较常见且价格适中的成品醋、酒为原料,配制不同配方的糖醋酒液诱剂,进行田间诱捕效果比较试验,进一步筛选出最优诱剂原料,优化后用于对铃木氏果蝇的田间监测及防治工作,并为铃木氏果蝇的信息素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2014年7~9月,在云南农业大学后山自然果林进行诱剂筛选试验。所选果林树势良好,以梨树为主,夹杂少量桃树,果林无人管理,无化学药剂喷施,地面杂草丛生并生长有龙葵、蛇莓等野生浆果。

1.2 诱剂成分

1.2.1 不同种类醋 以山西老陈醋(山西清徐溢美源醋业有限公司)为对照,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海天苹果醋(佛山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拓东柠檬醋(昆明拓东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千禾白醋、千禾糯米白醋(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1.2.2 不同种类酒 以红星二锅头52%(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为对照,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散装玉米酒50%、散装玉米酒53%、散装高粱酒52%(均为本地购买),云南小曲型白酒50%(昆明龙门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1.3 诱捕器的制作

选取颜色统一的两个塑料盆(大盆A直径20 cm,小盆a直径16 cm),在A、a两个塑料盆边缘分别打圆心角等分为120 °的3个孔,利用铁丝将两个塑料盆固定,两盆之间留有3 cm的空隙保障诱剂的更换及试验样本的收集,大盆的作用为避免雨水进入稀释诱剂以及减缓诱剂蒸发,小盆的作用为盛放诱剂(图1)。

1.4 诱剂配制

根据已购买到的不同种类的成品醋或酒进行调配糖醋酒液诱剂,诱剂配制比例参照伍苏然等[4]在监测樱桃果蝇田间种群动态所得出的最优配比,糖(g)∶酒(mL)∶醋(mL)∶水(mL)=1∶3∶1∶6。

1.5 田间引诱

将诱捕器放置在离地面1.2~1.5 m处,根据实际情况同一组中试验处理与对照处理放置距离不超过2 m,而不同试验组之间至少间隔10 m。每2 d收集1次试验样本并更换诱剂,上述处理重复15次。

7月24日至8月21日进行含不同种类成品醋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诱捕试验;含不同种类成品酒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诱捕试验地点设置与含不同种类成品醋诱剂设置一致,于8月27日至9月24日完成。将诱捕到的所有昆虫样本带回实验室,在解剖镜下进行分类、鉴定,并统计铃木氏果蝇数量。

1.6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不同配方之间诱蝇量的差异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类成品醋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诱捕效果

以陈醋为对照,对比分析其与以白醋、苹果醋、米醋和柠檬醋为试验处理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诱捕到的铃木氏果蝇雄虫、雌虫累计量。结果表明,含陈醋诱剂诱捕的雄、雌虫累计量均显著高于含白醋诱剂诱捕的累计量(F=63.68,P<0.05;F=27.23,P<0.05)(图2A)。含陈醋诱剂诱捕的雄、雌虫累计量均显著高于含苹果醋诱剂诱捕的累计量(F=39.85,P<0.05;F=31.44,P<0.05)(图2B)。含陈醋诱剂诱捕的雄、雌虫累计量与含米醋诱剂诱捕的累计量之间无显著差异(F=0.001,P>0.05;F=0.06,P>0.05)(图2C),其中,含陈醋诱剂诱捕的雄、雌虫累计量分别为115、29头,而含米醋诱剂诱捕的雄、雌虫累计量分别为120、29头。含陈醋诱剂诱捕的雄、雌虫累计量均显著高于含柠檬醋诱剂诱捕的累计量(F=19.630,P<0.05;F=25.75,P<0.05)(图2D)。

由表1可知,不同种类成品醋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雄虫平均诱捕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6.512,P<0.05),但以白醋与苹果醋配制的诱剂对雄虫的平均诱捕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0.540,P>0.05),分别为1.53、2.07头。

不同种类成品醋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雌虫平均诱捕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3.050,P<0.05),但以白醋、苹果醋与柠檬醋配制的诱剂三者之间对雌虫的平均诱捕量无显著性差异(F=0.580,P>0.05),分别为1.07、0.73、1.07头。

不同种类成品醋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总和平均诱捕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6.540,P<0.05),但以白醋与苹果醋配制的诱剂对总和的平均诱捕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0.230,P>0.05),分别为2.60、2.80头。

由图3可知,以不同种类成品醋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雄虫平均诱捕数量均高于雌蟲平均数量。其中,以陈醋配制的诱剂对雄虫平均诱捕量最高,为10.35头;其次为以米醋配制的诱剂,为8.0头。同等试验条件下,以陈醋配制的诱剂对雌虫平均诱捕量最高,为2.5头;其次为以米醋配制的诱剂,为1.93头。

2.2 不同种类成品酒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诱捕效果

以二锅头52%为对照,对比分析其与以玉米酒50%、玉米酒53%、高粱酒52%和云南小曲型白酒50%为试验处理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诱捕到的铃木氏果蝇雄、雌虫累计量。结果表明,含二锅头52%诱剂诱捕的雄、雌虫累计量与含玉米酒50%诱捕的累计量之间无显著差异(F=0.620,P>0.05;F=0.680,P>0.05)(图4A),含二锅头52%诱剂诱捕的雌、雄虫累计量分别为26、71头;含玉米酒50%诱剂诱捕的雌、雄虫累计量分别为29、82头。含二锅头52%诱剂诱捕的雄虫累计量与含玉米酒53%诱剂诱捕的雄虫累计量之间无显著差异(F=3.790,P>0.05)(图4B),分别为54、119头,但两者诱捕的雌虫累计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6.970,P<0.05)(图4B);含二锅头52%诱剂诱捕的雄虫累计量与含高粱酒52%诱剂诱捕的雄虫累计量之间无显著差异(F=0.720,P>0.05)(图4C),分别为82、121头,但两者诱捕的雌虫累计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9.500,P<0.05)(图4C);含二锅头52%诱剂诱捕的雄虫累计量与含云南小曲型白酒50%诱剂诱捕的雄虫累计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8.720,P<0.05)(图4D),但两者诱捕的雌虫累计量之间无显著差异(F=0.900,P>0.05)(图4D),分别为52、69头。

由表2可知,不同种类成品酒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雄虫平均诱捕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6.020,P<0.05),但以玉米酒50%、玉米酒53%、高粱酒52%与二锅头52%配制的诱剂四者之间对雄虫的平均诱捕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0.740,P>0.05),分别为5.60、7.93、8.07、5.23头。

不同种类成品酒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雌虫平均诱捕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3.010,P<0.05),但以玉米酒50%与二锅头52%配制的诱剂对雌虫的平均诱捕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0.030,P>0.05),分别为1.93、2.02头;以玉米酒53%与高粱酒52%配制的诱剂对雌虫的平均诱捕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0.000,P=1.00),均为3.07头。

不同种类成品酒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总和平均诱捕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6.320,P<0.05),但以玉米酒50%、玉米酒53%、高粱酒52%与二锅头52%配制的诱剂总和平均诱捕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1.010,P>0.05),分别为7.53、11.0、11.13、7.25头。

由图5可知,以不同种类成品酒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雄虫平均诱捕数量均高于雌虫平均数量。其中,用云南小曲型白酒50%配制的诱剂对雄虫平均诱捕量最高,为18.13头;其次为用高粱酒52%配制的诱剂,为8.07头;同等试验条件下,用云南小曲型白酒50%配制的诱剂对雌虫平均诱捕量最高,为4.60头;其次为用高粱酒52%配制的诱剂与用玉米酒53%配制的诱剂,均为3.07头。

2.3 铃木氏果蝇发生动态与规律

昆明市云南农业大学后山2014年7~9月的铃木氏果蝇种群动态如图6所示,雄虫数量均大于雌虫。从7月底至8月初,果林中的水果尚未完全成熟且气温较高,因此诱捕到的铃木氏果蝇成虫数量相对较少。8月果林里的梨及一些野生浆果逐渐成熟,并处于雨季,温湿度等外界环境条件能够极大满足铃木氏果蝇的生长与繁殖的要求,因此种群数量呈大幅增长,出现两次较大的高峰期。在8月11~13日之间种群动态出现低谷,原因主要为连续大至暴雨,导致诱捕器遭雨水冲刷,诱剂溢出,因此收集到的成虫数量非常少。9月,气温回升,雨水减少,再加之果林中成熟果实大部分被采摘,一部分掉落腐坏,铃木氏果蝇赖以生长及繁殖的外界条件逐渐衰败,因此种群数量也随之降低。

3 小结与讨论

近年来,随着各国之间愈加频繁的贸易往来,铃木氏果蝇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商品运输或被交通工具携带至适宜的自然或管理环境中进行扩散传播,铃木氏果蝇对受害地区的水果产业及经济创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10年在法国南部的滨海阿尔卑斯省,遭受铃木氏果蝇为害的草莓损失率高达80%[5];2010、2011年在意大利的特伦蒂诺省铃木氏果蝇对当地水果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约为50万和300万美元[6]。铃木氏果蝇主要为害樱桃、蓝莓等浆果类水果,不宜对这类水果果实直接喷洒农药[7],因此,对该虫的防治方法除对果园加强管理并合理布局果树品种外[8,9],从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方面考虑,主要就是采用糖醋酒液诱剂对铃木氏果蝇进行动态监测及诱杀[10]。

在田间果蝇防治研究中,郭丽娜等[10]研究发现糖醋酒液与香蕉对樱桃果蝇的诱捕效果最佳,将不同糖种类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进行诱捕效果比较。结果表明,以白糖、红糖为成分分别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对果蝇诱捕效果无明显差别。单立平等[11]研究发现香蕉诱剂和糖醋诱剂对黑腹果蝇成虫都具有明显的诱杀效果,但糖醋酒诱剂(红糖∶琼脂水∶白酒∶醋=7∶20∶6∶10)的诱杀效果显著高于香蕉诱剂(香蕉肉∶琼脂水∶蜂蜜∶醋=10∶10∶3∶1),平均诱杀效果分别可达94.78%和77.79%。相关试验对糖醋酒液诱剂的研究发现,同时混有乙酸和乙醇的混合诱剂诱捕力明显高于只含有乙酸或乙醇的单一诱剂,表明混合乙酸和乙醇溶液可对铃木氏果蝇的引诱作用增效;通过混合成品醋、成品酒配制的诱剂诱捕力明显高于混合试剂乙酸、乙醇配制的诱剂,表明成品醋、成品酒中除乙酸、乙醇外还含有其他能够引诱铃木氏果蝇的成分[3]。

本研究在以上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成品醋、酒作为原料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探讨不同成品醋、酒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对田间铃木氏果蝇诱捕力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种类成品醋的对比中,添加陈醋的诱剂诱捕效果最佳;其次为添加米醋的诱剂。而在不同种类成品酒的对比中,添加云南型小曲型白酒50%的诱剂诱捕效果最佳;其次为添加高粱酒52%的诱剂。在不同种类成品醋、酒的对比试验中,诱捕到的铃木氏果蝇雄虫平均数量均高于雌虫,造成該现象的原因如下:第一,田间铃木氏果蝇种群中的雄虫数量远高于雌虫;第二,糖醋酒液诱剂对雄虫更具有吸引效果。

通过7~9月对无人管理果园里铃木氏果蝇数量的调查表明,铃木氏果蝇的种群数量通常在果实进入成熟期后大幅增长,与徐芳玲等[12]研究较为一致,即在8月蓝莓果实的成熟盛果期对蓝莓果蝇的诱集数量上旬均为高峰值。本研究调查了田间铃木氏果蝇的种群动态,为后续铃木氏果蝇的田间监测、防治工作及信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WALSH D B,BOLDA M P,GOODHUE R E,et al. Drosophila suzukii(Diptera:Drosophilidae):Invasive pest of ripening soft fruit expanding its geographic range and damage potential[J].Journal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2011,2(1):1-8.

[2] 孙 鹏,廖太林,袁 克,等.水果害虫——斑翅果蝇[J].植物检疫,2011,25(6):45-47.

[3] 曹逸霞.美国的斑翅果蝇诱捕措施[J].植物检疫,2012,26(5):100.

[4] 伍苏然,太红坤,李正跃,等.樱桃果蝇田间诱捕方法比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5):776-778,782.

[5] LEE J C,BRUCK D J,CURRY H,et al. The susceptibility of small fruits and cherries to the spotted-wing drosophila, Drosophila suzukii[J].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11,67(11):1358-1367.

[6] CINI A,IORIATTI C,ANFORA G. A review of the invasion of Drosophila suzukii in Europe and a draft research agenda for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J].Bulletin of Insectology,2012, 65(1):149-160.

[7] 毕万新,侯庶恪,刘海军,等.1%阿维菌素RG防治樱桃果蝇效果初报[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3):60-61,8.

[8] 代侃韧.长安区樱桃果蝇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3(5):88-90.

[9] 林清彩,王圣印,周成刚,等.铃木氏果蝇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10):75-78.

[10] 郭丽娜,李伯辽,董蓝蔓,等.樱桃果蝇发生与诱捕技术比较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2):55-60.

[11] 单立平,黄茜斌,施祖华.杨梅果蝇引诱剂的初筛[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34(6):635-640.

[12] 徐芳玲,谢莉华,龙培仲.不同引诱剂对蓝莓果蝇田间诱捕效果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2,4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