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田永宏+房振兵+范兵+孙永建+赵沙沙+母俊+陈科海+曹国长
摘要:概述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湖北省水稻主要病虫害现状与背景、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以及水稻品种抗逆性鉴定技术。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0439-8114(2017)06-1056-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6.016
Abstract: The basic principle of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 system of crop diseases & pests were summarized. The background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in diseases & insect pests of rice in Hubei province, the main green technology system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est & disease, and th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rice varieties were introduced.
Key words: rice; diseases & insect pests;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绿色、节能、环保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也是中国“十二五”规划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加上外来病虫害的不断入侵,致使农作物病虫害现已成为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提出要按照“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加快构建新型植物保护体系。湖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要实现上述目标,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势在必行[1]。
1 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基本原理
1.1 绿色防控策略
以作物区域生态系统为基础,1~2种重大病虫害发生和流行规律为主线,在最大限度满足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前提下,根据现有的相关科技成果,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制定“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其方法和步骤如下:①明确作物主要病虫害种类;②探索重大病虫害发生和流行规律;③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病虫为害过程;④开展绿色防控技术试验;⑤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操作规程”[2]。
1.2 主要绿色防控措施
①尽力降低初侵染源数量(控制源头)。主要措施有清洁田园、种子消毒、避开或转移寄主、控制迁飞源等。②正确选栽抗(耐)病虫良种(增加自身抵抗力)。③大力推广健身栽培技术(借助外力增强自身抵抗力)。包括培育健康种苗,推广配方施肥,实施科学管理,如修剪、管水等,科学推广害虫诱杀技术,如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高感品种诱杀等。④合理实施生态调控技术。包括释放天敌、轮作、间作套种等。⑤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包括坚持统防统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单剂品种,准确把握最佳防治时期和施药时间,正确配制药液,注意施药质量[3]。
1.3 制定“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操作规程”
①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②明确政府职责;③落实资金来源;④组建专家技术小组;⑤科学布局绿色防控网络;⑥加强科普宣传,坚持统防统治[4]。
2 湖北省水稻主要病虫害现状与背景
2.1 主要病虫种类及其为害症状
近年来湖北省发生的主要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蓟马、稻秆潜蝇等;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加上恶劣气候环境频发以及外来病虫害的不断入侵,新的危害如低温冷害、高温热害、水稻细菌性病害和病毒病均有上升的趋势[5,6]。为了达到有效防控上述病虫害的目的,准确识别这些重要病虫种类及其为害症状至关重要。
2.2 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虫害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代次不明显;迁飞性害虫发生规律难控;病害发生的时空差异明显。
2.3 病虫害暴发的主要原因
①抗性基因丢失。以高产、优质为主要目标的品种选育,致使品种资源的抗性基因在人为的品种选育过程中逐步丢失,从而导致现行推广品种的自身抗性不断降低或丧失。②农药和化肥使用方法不合理。以农药和化肥为主的高产种植模式破坏了稻田生态平衡,使天敌的种群和数量不断减少,有害生物的数量不断增加。③种植制度的多样性和恶劣气候环境频发。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为有害生物的快速繁殖和种群的复杂性提供了食物链和变异机会。恶劣的气候环境对品种的适应性要求不断提高[7]。
2.4 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众所周知,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工业和城镇污染;二是农业和农村污染。其中,工业和城镇污染源属于集中性污染源,可集中处理,且处理技术国内外具有通用性,因此主要依靠法规和政策解决问题。只要资金到位,污染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解决。如工厂和城镇的“三废”处理等;而农业和农村污染源属于开放性污染源,无法集中处理,且处理技术因不同生态地区种植结构和病虫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和危害规律不同,而具有显著特异性,因此主要依赖科技解决问题。即使资金到位,短时间内也不能解决问题,需要长期可持续的科技支撑[8],如农药和肥料污染问题。
湖北省水稻复种面积近200万hm2,按平均每公顷使用农药15 kg和化肥375 kg计,每年就有3万t农药和75万t化肥施入稻田。农药按50%、肥料按20%流失率计算,有1.5万t农药和15.0万t肥料随着雨水渗入土壤,流入江河。年复一年的累积,不仅土壤和水被污染,而且直接造成农产品和食品的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制约了绿色产业发展。由此可见,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3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3.1 绿色防控策略
根据不同稻区稻田生态特点,树立全程田间科学管理意识。以推广高产、优质、抗性良种为基础,科学实施绿色保健栽培技术为前提,适时有效地组织农药统防统治为保障,达到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3.2 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措施:搞好病稻草处理;选用抗(耐)病品种;搞好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壮苗;科学肥水管理;合理施用农药。主要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消灭虫源;选用抗(耐)虫品种;诱杀;培育无病壮苗;科学肥水管理;合理施用农药。
3.3 简明技术规程
1)正确选栽抗病良种。目前湖北省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品种很多,各农户应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和耐病品种。若田块处于常年重病区,就必须选栽高产抗病品种;若处于轻病区或无病区,可以选栽优质高产耐病品种。在选栽感病品种时,要特别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2)搞好种子消毒,最好选用包衣种。种子消毒采用浸种灵、强氯精等,按说明操作。
3)清洁田园。水稻收获后及时处理稻草,犁耙沤田。结合春季整地,打捞浮渣,并集中处理,降低病虫基数。
4)培育无病虫壮秧。秧苗三叶期和移栽前2~3 d喷施氧化乐果和Bt制剂等预防二化螟、稻蓟馬和稻秆蝇等。旱育秧还要使用敌克松进行床土消毒。
5)推广配方施肥,实施科学管水。推广配方施肥,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增施锌肥、钾肥、硅肥、钙肥和有机肥,巧施穗肥,避免重施、偏施和迟施氮肥;做到前期浅水分蘖,够苗及时露晒田,中期回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整地时,先施生石灰450~750 kg/hm2,腐熟农家肥15 000~22 500 kg/hm2;耙田时每公顷施复合肥(N∶P∶K=1∶1∶1)150~225 kg,锌肥和硼肥各30 kg;返青后,每公顷追施尿素75~120 kg+钾肥45~75 kg+除草剂(如野老﹑维农﹑草克净等);拔节后,每公顷追施尿素45 kg+钾肥75 kg+井冈霉素30包。做到前期浅水分蘖,够苗及时露晒田,中期回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
6)灯光诱杀成虫。每3.3 hm2地安装一盏频振灯,从5月开始,9月底结束。坚持每天19:00至次日6:00开灯诱蛾,杀灭螟虫、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成虫。
7)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一要坚持统防统治;二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品种,最好选用单剂,少用复配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三要准确把握最佳防治时期和施药时间;四要正确配制药液,注意施药质量。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要求施用,药剂先要用少量水溶解后再混匀,喷药要均匀,不留死角。每公顷机动喷雾用水量为225~300 kg,手动喷雾用水量为750~900 kg。湖北省5月中旬后,病虫害开始普遍发生。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一代螟虫发生,主要为害早稻和中稻秧苗;6月上旬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主要为害早稻和中稻分蘖,6月中下旬二代稻飞虱发生,主要为害早稻和中稻分蘖,6月中下旬稻蓟马发生,主要为害晚稻秧苗;7月二代螟虫、三代稻纵卷叶螟、三代稻飞虱发生,主要为害中稻;8月三代螟虫、8月中下旬四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主要为害中稻和晚稻;8月下旬至9月上旬四代稻飞虱发生,主要为害中稻和晚稻;9月中旬四代螟虫发生,9月底至10月上旬五代稻飞虱发生,主要为害晚稻[9]。
4 水稻品种抗逆性鉴定技术
4.1 大田鉴定
在区试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对发病严重的品种调查穗发病率。
4.2 专业鉴定
目前全国开展水稻品种抗逆性专业鉴定技术研究的对象有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耐冷性、耐热性、耐旱性、耐盐碱性等16余种。其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稻飞虱等鉴定技术在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中得到了应用。湖北省在抗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耐冷性、耐热性等鉴定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并在国家和湖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以及抗病品种选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如下:
1)建立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体系的关键技术。第一,明确自然诱发鉴定的含义;第二,确立主鉴机构,组建自然诱发病圃网络;第三,规范标准病圃田间设计技术;第四,加强病圃小环境监控基础设施建设;第五,统一调查时期和分级标准;第六,科学选择抗性评价指标;第七,合理利用抗性评价结果。
2)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体系的应用。第一,建立和完善了抗源筛选与评价体系;第二,建立了抗病育种中间材料的选择与评价体系;第三,规范新品种抗性鉴定与评价工作;第四,规范主栽品种抗性监测工作。
总之,通过上述系统工作,将从源头全程监控湖北省水稻品种的抗瘟性,达到提高抗病育种水平、完善品种合理布局、保护病区水稻生产安全、促进非病区优质品种推广的目的。从而保障湖北省粮食安全,为粮食的绿色化生产创出一条全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其志,杨盛棣.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的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01,40(3):36-37.
[2] 张开朗,谷爱娣,游树立,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建湖县的应用实践与效益评价[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5):17-21.
[3] 吴 萍,陈继华,孙梅莫.低容量喷雾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研究[J].中国农机化,1994(6):16,25.
[4] 祁锦学.巧用化学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J].湖北农业科学,1984, 23(2):23,33.
[5] 池占海.水稻病虫害综防效果[J].福建稻麦科技,1998,16(1):35-36.
[6] 徐 翔,尹 勇,罗林明.四川省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与不施药防治对比试验[J].植物医生,2005,18(3):31-32.
[7] 朴永范,梁帝允.粮农组织国家间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项目咨询委员会会议[J].世界农业,1994(9):54-55.
[8] 林绍光.水稻病虫害全程无害化治理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10):43,54.
[9] 蔡国隆,吴道芳.闽北水稻病虫害防治对策[J].福建农业,199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