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钟嵘在评价曹植诗歌时赞其“骨气奇高”,本文针对此特点,分析它在曹植诗歌建功立业思想中的具体体现,反映在诗歌情感上的哀怨情愫,以及这一特点所造就的艺术成就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曹植;建安时代;“骨气奇高”;诗歌
作者简介:陈媛媛(1993.1-),女,汉族,陕西省宁强县人,本科,现在学习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研究方向:文学评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01
曹植是建安时代备受推崇的杰出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很高。其现存作品中,数量、文体繁多,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唐朝诗僧皎然在《诗式》中言:“邺中诸子,陈思最高”。就曹植的诗歌来说,他将五言诗的创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并陶染后世诗人。
曹植的文学创作,以曹操死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风格情感由高昂华美转向沉郁深邃。这里的“‘骨气奇高是曹植诗歌艺术表现和审美旨趣方面的突出特色。‘风骨即作品表现的一种刚健力,是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一种美学风貌。”针对曹植诗歌这一风格,我们来具体分析。
(一)建功立业的思想内容
一个作家的文学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他的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分析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特点,也必须先以他的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依据。
该时期的文人大都心怀天下并有崇高理想,曹植亦是。他想要报国建功的渴望,在其诗歌中得到了突出的反映。曹植一生的前后两期,前期深受曹操赏识和宠爱,生活境况较顺适,因此诗作格调高昂。如代表作《白马篇》: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作者以游侠儿自比,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形象。该诗描写质朴,但是文采飞扬,形成了矫健朴实的风格。他早期诗作中的昂扬正“气”和积极 “慷慨”,成就了他诗歌的“骨气”。
后期,曹植在曹丕父子称帝时,深受猜忌迫害,超凡才能和智慧无从施展。于是,愤激不平之情日渐凸显。现实不堪处境和远大理想在他心中形成尖锐的矛盾,并难以调和。后期诗风沉郁、愤懑,与前期截然不同,但风骨犹存。如《野田黄雀行》: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诗中罗家喻迫害者,雀喻受害者,后仗义少年将其解救,表现了作者不满情绪和远大理想。报国理想落空、反抗现实境遇,奠定了其后期诗歌的悲愤基调,抒发了愿献身为国的慷慨愤激情感,构建了诗歌富有气势的基调。
总体看来,在现实环境下,无论何时曹植建功立业的理想都从未中止。
如弃妇诗,表面上是写弃妇、怨女,其实是用诗歌的形式加以艺术表现,委婉的叙述自己报国无门和在政治上被遗弃的哀怨之情。如杂诗(其四):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诗人用佳人自喻,体现了报国无门的悲伤。他以绝代美人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实则是说自己,在政治上受人排挤,与女子被弃有一定共性。因而表面写弃妇怨女,实则是自己壮志难酬哀怨心理的曲折反映,在隐忍表露心迹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慷慨悲凉的“骨气”。
再如游仙诗,创作并不完全出于迷信神仙,而是因为诗人后期生活绝望,政治抱负无处施展,思想上感到压抑但又无法摆脱,于是便只有通过幻想,到神仙世界去寻求自由,解脱自我,借升天凌云来发汇胸中苦闷。如《游仙》:
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 北极玄天渚,南翔陟丹丘。
诗人凌清风,游太空对自己的理想不懈追求。他高洁的理想与人格,炽热的报国建功情感,与浪漫想象,让诗人形象超脱于社会现实之上。
因此,从诗歌的思想内容来看,曹植的诗弥漫着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风骨奇高”就由此构成。
(二)情兼哀怨的诗歌情感
曹植诗歌情感特征的重要性在于他首次创作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审美情感。
曹植因身处于世积乱离,经历了人生变故的转折期,也正是如此情感导致了诗人深切的“怨”。“因事而生哀,因哀而怨”,因哀怨而又生“骨气”。
“怨而不怒”。子建在怨妇诗中大量描写环境门第、服饰容貌之华美,借此反衬美女“盛年处房定,中夜起长叹。”之哀,不过始终还未至嗔怒地步,即“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诗人一生热衷于建功与理想,即便人生失意,仍豪情不减。如言志诗有儒学文人精神的自强不息之“骨”;游仙诗则有老庄哲学的逍遥旷世之“气”等。因此,曹植诗歌确如钟嵘所评的“骨气奇高”。
(三)影响深远的艺术成就
曹植的詩“骨气奇高”之风充溢于其诗的字里行间,也造就了其卓越的艺术成就。
首先,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特点使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作出重大贡献。诗人写过部分曲折多喻、气甚高古的四言诗,后来对诗歌形式进行改革,成功将“气甚高古”沿延至五言诗体,其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使之获得了强大生命力。
其次,曹植诗歌既有“柔情丽质”的一面,又具备“肝肠气骨”的特点。使刚健与柔美达到完美融合与统一,浑然天成。
第三,他诗里诗外的慷慨情调与其“骨气”是分不开的,它们共同让“风骨”在建安时代出类拔萃,成为一个时代的历史特征。
综上所述,钟嵘《诗品》里对曹植诗歌评价,即是说其诗歌不仅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情,与高古之气溶而为一,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使曹植诗歌倍受后人推崇,达到了建安诗歌最高峰。尤其 “骨气奇高”的特征更是淋漓尽致地充溢于曹植诗歌的字里行间,沿延至今,仍使我们感到一种情兼哀怨的震撼。
参考文献:
[1]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张可礼选泽《建安诗歌选泽》[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李宝均《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