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雪
一、太原锣鼓渊源、传承探究
所谓鼓舞开先河,鼓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中有许多关于太原锣鼓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我们能了解太原锣鼓形成的背景。《吕氏春秋·古乐篇》中写道:尧命质用麋鹿皮蒙在瓦缶的口上。这是太原锣鼓最早期的使用记载。在黄帝时期也有相关的记载: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文物考古时,也挖掘出了不少早期打击乐器。这些打击乐器同太原锣鼓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由此可见太原锣鼓的历史非常悠久,所以我们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不要让先辈们的心血在高科技时代逐渐消失殆尽。山西的锣鼓乐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相继演变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大锣鼓表演类型,即绛州鼓乐、威风锣鼓、云胜锣鼓、太原锣鼓,其表演各具特色、震天撼地,响彻三晋大地。
(一)太原锣鼓渊源考
太原锣鼓的前身是“社家鼓”,发展形成与社火和秧歌有着密切的联系。每逢佳节来临之际,各锣鼓队都会聚集在一起,以两队的形式出现,演绎不同的锣鼓乐,鼓乐齐鸣,场面甚是庞大。这逐渐成为了太原锣鼓一种传统的表演形式。由于锣鼓演奏起来气势磅礴、震耳欲聋,具有强大的听觉感染力,能发挥较好的烘托氛围的作用,因此太原历史上各种迎神赛社的表演都会用太原锣鼓来助兴,并因其具有丰富的表演形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表演形式。虽然在建国以后迎神赛社活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太原锣鼓却没有退出舞台,而是在社鼓伴奏的基础上不断壮大,逐步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形式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一种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独立艺术形式。
(二)太原锣鼓传承考
首先,名师辈出。太原锣鼓能在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主要是由于一代又一代锣鼓家的坚持和传承,这对保留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锣鼓手赵杰根,其击鼓刚劲有力,声声入鼓。20世纪40年代名为毕奎的钹手,可谓名震江湖,号称天下第一。20世纪50年代的鼓手大师武添增,将我国的太原锣鼓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创了“对打形式”,引进了“农村一二五”计划。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民间鼓手和各界锣鼓爱好者对太原锣鼓的坚持和传承使得太原锣鼓继续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太原锣鼓开始逐渐走向专业化,形成了各种流派,引领着太原锣鼓继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省级(王平华、裴光明)、国家级(刘耀文)的代表性传承人。改革开放以后,太原锣鼓迎来了发展的盛世,老一辈整理出来的资料和编制的各种乐谱,使得后人在学习锣鼓的时候有迹可循,有法可依。后人在不断学习中,完善并创新着锣鼓技巧。如今,太原市锣鼓协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00余人,太原锣鼓的名字也已家喻户晓。
其次,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相比于那些高深的艺术类型,太原锣鼓则显得格外大众化,在民间拥有许多锣鼓队,但凡有喜事都能看到鼓手们威武的身影,其深受大众的欢迎。铁匠巷高跷队锣鼓会是较早成立的一支锣鼓队,一直以来都被大家所喜爱,时隔多年,铁匠巷高跷队锣鼓会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锣鼓已成为了鼓手们生活的信仰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太原拥有独特的地域特征,许多大型工矿和老工业基地也影响着太原锣鼓艺术形式的形成。受这种地域环境的影响,太原锣鼓形成了粗犷剽悍和刚柔相济的表演特色。
二、太原锣鼓艺术特点探究
(一)表演形式多变、气势宏大
太原锣鼓的特色之一就是气势庞大。相比于西方小提琴等委婉迂回的音乐形式,太原锣鼓则异常粗犷。不同的表演场合和场地要求采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大致包括路行表演、列阵表演、彩车表演、龙舟表演,除了击打声响,还要配合有大幅度的肢体语言,根据鼓声的变化,转变不同的舞蹈动作,整体的表演情绪高涨、气势雄伟,以表现当地人民热情好客,朴实粗犷的艺术特性。太原锣鼓还有一个显著的表演形式,即前文提到的由两支锣鼓队来完成表演,给人一种战场上对峙的感觉,营造一种激烈的演奏氛围,有时可长达五、六个小时,成为太原锣鼓有别于其他鼓式表演的主要特色。太原锣鼓通常借助大型器乐来表现演奏上的气势。它们虽然“体形碩大”但却一点都不“笨拙”,其演奏手法丰富、技巧娴熟、极具看点,让人叹为观止,常用的有“击鼓类”“击镲类”“击锣类”,演奏技巧也达到了30多种。太原锣鼓在演奏上还有大小器乐组之分,大器乐组包含大鼓、大铙、大钹等;小乐器组包含战鼓、二钹铰子等。除此之外,在山西地方戏中使用的一些乐器也会融入锣鼓表演之中,如马锣、水镲、铰子、手锣等,所有器乐的配合使音乐富有层次,节奏鲜明。
(二)曲式结构古朴丰富、旋律对仗整齐
中国人喜欢在旋律和音节上的对仗工整,从唐诗、宋词到元曲都是如此。完整的对仗会让人心旷神怡,太原锣鼓就继承了这种思想。其拥有五大曲式结构:单句曲牌;多乐句曲牌;递进、递减曲牌;等量锣鼓曲牌;联奏锣鼓曲牌。这些曲牌各有各的特色,用于不同的环境中。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构成了太原锣鼓丰富的表演内容。
(三)演奏速度较快、感情丰富
太原锣鼓的表演还以速度取胜。例如著名的鼓曲《流水》,它的乐谱很简约,但可以用人为的感情将简单的曲谱演绎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抑扬顿挫,或行云流水,或大浪滔天。时而温柔细腻,时而狂放不羁。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四)铙钹技艺独树一帜
铙钹的演奏和传承给太原锣鼓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许多铙钹的演奏方法:平击、错击、扬击、挽击、云击、抱击、轮击、挥击、扣击、抛击、踢击、缠击、闷击、合击、磨击、磕击、展击、组击。它们各具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这些精华沉淀至今,不断完善和进步。
三、太原锣鼓的传承状况
太原锣鼓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部分艺术形式逐渐失传的危机。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纷纷开始用各种措施来推动太原锣鼓的传承。太原市先后成立了许多协会来保护太原锣鼓文化,推动太原锣鼓的传承,这给太原锣鼓的发展与传承带来了新的契机。1984年成立了太原锣鼓协会、1987年成立了山西省锣鼓协会、2010年成立了山西省锣鼓文化艺术研究会、2011年成立了太原锣鼓艺术研究会。在国家和党的帮助下,我国许多的传统文化都保留了下来,并逐渐被一些年轻人接纳和传承。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也应该认识到民间艺术的珍贵之处,贡献一己之力,不断发扬太原锣鼓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延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