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导行 促进发展

2017-04-26 19:22李高珍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日记分数作业

李高珍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07-02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得最深刻。”“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为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积累自主探究经验,以促进学生对横向和纵向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目标,在实验研究活动中,我为五年级实验班学生设计了“我的学习日记”。“我的学习日记”与语文老师要求的日记不一样。它无须构思段落,雕琢语言等,它可以用最简炼的言语进行表达,学生只要用一张简单的表格进行填写即可,深受学生欢迎。这种方法,贯穿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以“日记”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体格式见文章最后附表。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具体实施中,我是如何以“日记”导行的。

一、以“日记”导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要倡导学生自学、自探、自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高效的学习。“日记”由于是不属于作文范畴的“日记”,学生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因此,“日记”在这方面就体现了有效的导向作用。

1.“导”学生自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有的放矢,要使每一个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如果只是抛给学生几个引导性问题,就让学生去自学,不仅有很大的局限性。还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性,也就是说:这样做不仅限定了学生的思维,还使学生一旦脱离了老师的那些针对性的引导性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我让学生按照“日记”中的几个模块去自学,培养学生充分独立自学,自由启动旧知,发现新知;体会新旧知识联系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导”学生自探

“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学生如果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还能有多少可持续发展的潜质?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思考,还要善于创设自主探究情境。“日记”可以让学生展现成功发现,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可以把课前、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使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中,思维充分启动,真正的进行自主探究。如:学生为了准备说明自己预习到的新知识,会自己准备“教具”(以待说明时操作、演示给别人看),或是罗列出有关旧知识,事先整理好思路,以待“传授”新知。为了课堂上或者课后对别人进行考查,自己就要事先设计好有价值的问题等。

3.“导”学生自创

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以“日记”为指导的学习过程,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使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萌发并提高创新意识。例如:许多学生在写“通分”一课的学习日记时,提出问题:能否不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4/7和5/6的大小呢?类似这样的问题,有的同学以“求救”型(请求别人回答)问题提出,有的同学以“考查”型问题提出,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创新意识。“救援者”跃跃欲试,“考查者”胸有成竹。围绕问题,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试着尝试各种方法,创新的火花在尝试中点燃。有的同学用画线段图证明了5/6比4/7大;有的同学还去找一个实物来分,以比较大小;有的同学通过这两个分数和单位“1”的差距来比较大小,思维很活跃。

二、以“日记”导上课方式

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性质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到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与多样性,使师生成为课堂互动的两个主体。“日记”导行的课堂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学生带着“日记”走进课堂,必然改变了呆板与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复习旧知→教学新知→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构建了开放与发展的创新教学模式,学习的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1)新知与旧知,融会贯通;

(2)求救与考查,自主探究;

(3)反思与随想,总结延伸;

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激活了课堂,而且充分体现以“授渔”为本的教和以“發展”为本的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师生互动,生为主体

新教学模式的每一个阶段,使学生成为课堂上施展才华,表现自我的主角。如“新知与旧知,融会贯通”阶段,学生是新知识的发现者、传播者——在这个阶段,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把自学时发现的新知识点融合旧知,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展示。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并利用奎逊耐彩条,说明“1/2=2/4=3/6”的因果奥妙,从而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还可以在黑板上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其中,如有出现说理不当或演示不明的情况,还可以互相指点纠正。教师显然成了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融为一体,偶尔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适时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3.全体学生,有效兼顾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学生潜能与个性的发展。在数学的基础教育中,其基本的出发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日记”不要求学生千篇一律,不要求每个学生对“日记”中每一栏都填写得很完整,而是允许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所侧重。(如:后进生可注重 “求救性”问题。)侧重点不同能减轻学生的压力,还能鼓励他们主动求知,主动探索,不断丰富学习经验。使课堂教学能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以“日记”导合作方式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与决定》也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可见“合作”不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学方式。“日记”构建了多元化的合作方式。

1.合作探究问题

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和小组之间展开。例如:学“分数与小数互化”时,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自学到的新知识点及有关的旧知识点:1.分数化成小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小数化成分数(根据小数的意义)。各组选派代表板书“举例说明”,引发各组之间的讨论交流,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日记”给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根据问题开展小组竞赛活动,看哪组的同学提问多,看哪组回答好,看哪组的总结好,同学们甚至可以组成“联合阵线”向老师提出挑战。这样的方式很好地激励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2.合作设计作业

在以“日记”为导的自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已能掌握新知,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的作业,这时教师可进行资格认定,选取“班级作业设计组”成员,与教师合作为其他同学布置作业。这样的作业更贴近学生特点,由于是同学们与教师合作设计的,对其他同学也更具有激励作用。每个同学都能通过努力成为作业设计者的成员。而设计组成员在与教师的合作过程中也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3.选择合作伙伴

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合作伙伴共同完成自己的学习日记,可以是家长、邻居、亲戚朋友。在这些合作过程中,“日记”中的“问题”一栏在合作中必然会引发讨论,从而在上课之前就解决了许多问题,带到课堂上来的问题,对学生自己来说必然是更高一个层次的问题了。这种合作方式,不断推动着学生向前发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得到强化训练,扩大了课堂的空间与时间。

四、以“日记”导评价方式

准确有效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恰当的评价方式能给学生一个更客观更准确的评价,从而不断激励学生发展。“日记”导出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认真地总结学习经验,检查学习活动进行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日记”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特别是自我评价。如一位同学提出“求救型‘问题后,听到其他同学的回答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个问题我原来也是这么想的,可惜我没有往深处多想一想,真是后悔呀!”这不就是他对自我做出的评价么?在這句话里我们可以得到两种意思:一是对自己学习态度的不满;二是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多了一点反思;同时也是对回答问题的同学的一种肯定和赞许。“我的学习日记”正是通过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决中不断获得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

2.教师注重过程评价

自从写了“日记”,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也变了(由于作业设计小组设计的作业是在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下布置的,因此不仅更富有个性,同时也向研究型操作型转变),教师的评价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过于重视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这种转变对学生影响是深远的。

美国一位教育家对九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十二中素质。其中一种素质的反应是:“忽然,我能顺利的念完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引导。”让我们通过“日记”将老师的引导悄悄地潜藏在学生的发展中,让他们在发现之中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快乐。

猜你喜欢
日记分数作业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