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类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
——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

2017-04-25 07:50蔡俊兰余开业
惠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职教师资

蔡俊兰,何 东,余开业

(华南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225)

专插本类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
——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

蔡俊兰,何 东,余开业

(华南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225)

为响应国家和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华南师范大学自2014年起进行了“3+2”专插本类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按照“双师型”师资培养目标,学校以课程体系建设、办学条件建设和实行导师制等为抓手,完成了一届学生的培养工作。“3+2”培养模式积极回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入学前限制筛选和入学后精准培养,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和师范大学两方面的办学优势,培养学生的“双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双师型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当前,职教师资队伍整体力量薄弱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达不到要求;教师队伍素质不高,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教师来源单一,以高校应届毕业生为主,缺少职业教育或企业实践的经历等。

一、探索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正处于加速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发展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为现代产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自2010年以来,广东已成为职业教育大省,全省现有中职学校、技工学校600多所,在校生237万人;高职高专院校78所,在校生69万人。然而,广东中职、技工类专任教师仅约6.63万人,生师比高达35:1。若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测算,师资缺口约5万余人。因此,广东迫切需要不断壮大和持续优化“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2012年6月,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陈云贤同志率领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领导到华南师范大学调研指导工作,希望学校要加快转型升级,特别是要发挥师范大学的优势,在坚持以培养高中教师为主体的同时,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培养工作,为全面提高我省职业院校发展水平做出贡献。为响应国家和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华南师范大学于2013年5月成立职业教育学院,依托“211”综合师范大学的学科优势,探索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学校开始招收首批(两种类型)职业教育师范本科生。其中,首届专插本类职教师资本科生已于2016年夏季完成学业,全部顺利毕业。

二、招生及培养情况

(一)招生和培养目标定位

按照学校“3+2”专插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思路,即“3年高职教育+2年师范教育”模式,2016届招生共设置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教育学(财经大类职教师资班)、教育学(电子信息大类职教师资班)、教育学(职教师资班)专业方向。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同意华南师范大学参与“专插本”职教师资培养试点工作的函》(粤教高函〔2013〕165号),学校严格执行招生录取条件。招生对象除满足普通专插本报考资格基本条件外,还要取得与报考专业相对应的中级以上(含中级)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为省级人事劳动部门主考(或授权)的中级以上(含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省教育考试院主考的专业技能课程B级以上(含B级)证书。通过资格审核和专插本考试,学校从省内高职院校招录专插本职教师资学生98人(1名退学,实际培养97人),招收对象对应来源于上述三个培养方向的60多个高职专科专业。

2016届专插本职教师资三个专业方向,旨在为高职高专各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提供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和技能的教育,使其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素养、初级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能力、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较高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和职业培训能力、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管理与规划能力、适用的实习实训指导能力,能服务于职业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或能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相关行业进行自主创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和课程特色

2016届本科插班生(各专业方向)需修读的课程共35门。除按学校要求开设的课程外,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按四大模块开设:综合类课程、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规划与管理、职业教育学生发展与指导。其中公共基础课4门,共8学分,学科大类课程4门,共11学分,专业领域课程27门,共61学分(核心课程13门31学分,方向课程9门8学分,实践课程5门22学分)。学制两年,并实行弹性学制,最长学习年限为四年。毕业最低学分80学分。学生毕业且符合学校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三、人才培养的实施及过程

(一)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1.师资队伍。学校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的职业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主要进行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师教育方面的培养。职业教育学院的任课教师全部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此外,参考借鉴德国职业院校普遍聘请大量的兼职教师的成功经验[2],学校从企业、行业或其他院校聘请了一批兼职教师,弥补了传统师范大学技能型教师短缺的不足。外聘教师包括知名职业教育专家马树超教授、张桂春教授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等。为做好教育管理与服务,学校为职业教育学院配备了本科生教务、政工、行政等人员6名。此外,学校其他专业学院的教师也为专插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2.实验室。为提升专插本学生的师范技能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学校扶持职业教育学院加快实验室建设,建成3间规格较高的微格实验室,现成为学校最先进的微格实验室,并成为各学院建立微格实验室的样板。微格实验室全部配备先进的台式电脑、高清带云台摄像机、分布式录播主机、录播中控系统、交互式智能平板,可同时安排60名师范生进行微格教学,基本满足本专业综合师范技能培训的需求。

3.图书资料室。建设职业教育图书资料室1间,收藏一批职业教育领域的学术专著和前沿期刊,供师生教学和研究使用。近两年,投入经费近2万元,订购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职业教育教学法》和《职业教育教与学过程》等110多种图书资料,订阅了《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月刊)》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近20种专业学术期刊。

(二)实行全员导师制

对专插本学生实行两年一贯制的导师制,学生入学后即组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指导老师,成立训练小组。导师以职业教育学院专设的《科研训练》为抓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科研训练》进入学习课程和培养方案,占8个学分。两年学习期间,导师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学术和科研等方面的训练,包括文献检索、文献综述、学术论文写作、毕业论文指导等。科研训练不仅是理论性的研究,而且是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研究,特别强调课程开发的能力,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还要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课程开发。此外,导师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和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注重科研带动和竞赛激励

学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大力支持人才培养,特别注重发挥科研带动和竞赛激励的作用,建立了“分管院领导——学生导师——管理服务人员——学生”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经过两年的精心培养,2016届学生在综合能力上表现突出,在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竞赛和课外科研活动中屡获佳绩。2位同学被评为2016届华南师范大学“百名优秀毕业生”;2016届毕业生党支部在2016年七·一表彰中,被学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在学生课外科研立项方面,参加“挑战杯”获得国家级立项1项,参加“攀登计划”获得省级立项1项,参加“大创计划”获得省级立项3项,参加“金种子项目”和大学生课外科研一般项目获校级立项6项(见表1)。

表1 学生参与校外科研立项情况表

(四)开拓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实习

2016届学生是华南师范大学专门培养的首届职业教育师范生。根据培养需求,需要组织该批学生到各类中职学校参加教育实习。但由于学校原有教育实习基地主要分布在基础教育阶段和普通教育类的学校,而且2016届专插本学生生源专业涵盖60多个专业,分布零散,学校原有的实习实践基地难以满足职教师范生的实习需求。为此,学校积极开拓实习基地,与珠江三角洲地区22所职业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妥善解决了该批学生的实习安排。从联系实习学校到实习结束持续1年时间,先后完成了系列实习见习讲座、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进行实习中期检查、组织实习汇报课、召开实习总结大会等实习工作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力争做到严谨,每一项实习内容都完成得非常顺利,实习的同学们也得到了实习学校的高度评价,有实习学校评价实习生为该校历史上综合素质最高的一届。此外,通过2016届专插本学生的教育实习打通了我校与中职学校沟通合作的渠道,为学校今后协同开展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创立职业通用能力体验教育基地

创建体验教育工作坊,开设中职教育拓展训练课程和“行动导向”教育模式的“立体型”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职教能力。由具有户外拓展资质的骨干教师,组织开展学生“户外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体质锻炼。

(六)营造学术氛围

有研究者指出,职业教育师资本科学生在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缺陷[3]。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一直重视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除了主抓学生的《科研训练》外,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常态化组织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为师生做报告。2016届学生在读期间,职业教育学院邀请了25位专家莅院讲学(其中外籍专家4人),共举办了25场学术讲座。其中,学术界专家学者讲座18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讲座4场,企业行业精英讲座3场。这些讲座既“高大上”,又很接地气,主讲人包括知名职业教育专家石伟平教授等理论权威,也有大量在职业学校的骨干教师。

(七)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校和学院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锻炼平台。引导学生通过“挑战杯”大学生课题大赛、“金种子”项目等课外科研课题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百名优秀毕业生交流分享活动,为了明天师范生课堂教学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课前演讲比赛,“青研杯”调研比赛,三笔字比赛,辩论赛、宿舍装扮大赛,活力啦啦操比赛等各类活动和竞赛,训练学生形成初步的科研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学生就业与升学情况

2016届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学生步入社会,广受好评。一些学生参加毕业实习后,实习单位明确希望他们能留下来工作。截至2016年12月,正式签订三方协议落实工作的91人,占毕业生人数的93.81%;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升学深造的3人;有1名学生自主创业。2016届学生就业去向主要包括职业(技工)类学校、中小学和教育培训机构等,也有毕业生参加广东省2016年“三支一扶”计划,学生就业质量整体较高。

相对于学校全日制本科生,2016届专插本学生考研升学的意愿相对较低,但报名参加考研的同学成功率高、录取的院校质量优,升学读研的3位同学分别考入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城市大学以及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与升学情况,详见表2。

五、探索意义

(一)积极回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经验技术正日益被理论技术所替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再是简单的操作工,而是要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抽象思维进行再创造的智能型技术工人,这势必对他们在专业理论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广东希望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坚持中高职教育、职前与职后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立具有广东特色、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校立足广东发展职业教育的需求,采取3+2”高职和本科分段培养的方式,培养出来的职业学校教师既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背景、又有重点师范大学的学习培养经历,既懂专业技术、又懂教育艺术。学校通过培养和输送更多高水平的职教师资人才,从而推动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拓展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功能

目前,国内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无论在资源配置方面,还是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等方面,都将重心放在普通教育系统的师资培养之上,而职教师资的培养处于次要地位(甚至存在空白)。一些师范大学参与职教师资培养,但其培养方案大多是普教师资培养方案的迁移或翻版。这种状况,极不利于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化,也将间接影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针对这种情况,可行的改革途径有三条:一是增设技术师范大学(或学院),扩大职教师资的招生培养规模,促进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化;二是在普通师范大学中增设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专业;三是整合师范大学与职业技术类院校(包括本科院校和高水平的高职院校)等两类教育资源、整合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两大教育体系,联合培养职教师资。相比较而言,第三条途径最具可行性和创新性,能更加彰显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功能,能更为便捷地平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保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个系统师资培养的资源共享、共生发展。华南师范大学专插本类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正是基于上述第三条途径而开展的。

华南师范大学具有普通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学校参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设置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师范本科专业对深化学校教师教育的改革创新,意义重大。2016届专插本职教师资学生入学以后,填补了学校在专门培养职业教育教师领域的空白。学校开拓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类型教育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局面。

(三)有利于发挥综合师范大学优势

培养优秀的教师既是师范大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师范大学的优势所在。采取“3+2”专插本模式培养职教师资,有利于发挥综合师范大学的优势,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一方面,依托综合性师范大学的文化积淀,借助人文学科的辐射力,打造合理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文理交叉的文化氛围,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全面增强职业技术教育学生人文素质,实现师范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兼容与超越;另一方面,借助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领域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充分挖掘师范大学的潜能,与高职高专院校联合培养可以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四)有利于“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师是关键。以往,“双师型”师资培养缺乏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定本科专业的支撑。“双师型”教师,从形式上讲,要求是“双职称”(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其他特定专业的职称)、“双证书”(既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也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从实质上讲,则要求是“双素质”(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双能力”(既有胜任理论教学、学术研究的能力,又具有指导学生实践、实习、实训的能力)。“双师型”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上述两个方面的“双融合”,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职称”、“双证书”,又强调教师具有“双素质”、“双能力”。

在华南师范大学“3+2”专插本职教师资分段人才培养的实践中,通过入学前条件限制和筛选,确保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之前先行完成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获得相应的技能和素质,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学生入读本科后,重点进行教师教育的理论和技能训练,同时强化专业理论教育。这种办学模式为“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六、存在问题及成因

2016届专插本类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已经顺利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客观来说,2016届专插本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留下了一些遗憾和不足。

(一)生源综合素质基础相对薄弱

2016届学生主要来源于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基础扎实,但在知识基础、综合能力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个层次上看,良莠不齐。与学校在重点本科批次录取的普通四年制本科学生相比,2016届专插本学生的生源的综合素质基础相对薄弱,在教育、管理方面难度较大。

(二)理论与实践融合不够

高职教育阶段的三年技术技能学习取向,致使高职学生形成重实践轻理论的习惯。学生参加本科阶段的教育理论学习中,部分学生感到困难和不适应。因此,在“3+2”培养模式中,理论与实践如何恰当地融合,成为一个难题。

(三)求职就业遭遇瓶颈

2016届学生总体就业升学情况良好,但学生初次就业率偏低;学生在实习阶段,实习的中职学校对学生评价较高,但真正要落实就业时,在中职学校遭遇政策瓶颈。一是此种办学模式是新事物,缺乏社会影响力,社会认同度不高。二是由于2016届毕业生的专业名称是“教育学+三个具体方向”,如“教育学(财经大类职教师资班)”,这个专业从本质上属于偏向理论的“教育学”专业,专业代码是“040101”;而中职学校招聘教师往往需要明确的专业,如“金融学”专业,招聘专业需求的代码是“020104”。这届专插本的学生虽然也有“金融学”的知识背景,但是由于专业代码不同,不符合招聘条件,因此在就业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三是2016届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就业率,一些同学认为“专插本毕业之后,必须要找到比专科毕业时更好的岗位”,或者要求就业单位必须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因此,学生在择业方面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选择性就业困难”。

(四)政策缺乏连续性

开展“3+2”专插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是具有创新意义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搭建高职院校与重点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立交桥。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重点师范大学招生模式和教育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已暂时搁置,无法延续。

七、结语

“3+2”专插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优势,也对广东省中职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过一届学生的培养实践证明,通过“专插本”招生方式招收学生并按照“专业教育+教师教育”模式培养中职师资的培养模式,总体上是成功的。这种模式具有鲜明的“双师型”人才培养特点,学生对学校和学院的人才培养情况总体满意度高;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单位对2016届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评价较高。这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想突破瓶颈、得到推广,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1]刘延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17-01-24(1).

[2]张桂春.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4:119.

[3]曹睆俊,李仲阳,唐智彬.职教师资“高职—本科—专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16(8):106-110.

【责任编辑:赵佳丽】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Top-up Degree”VTE Teacher Education:The Case of SCNU

CAI Junlan,HE Dong,YU Kaiye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Foshan 528225,Guangdong,China)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for develop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VTE)proposed by the State and Guang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s,th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tarted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3+2”Model of“Top-up Degree”VTE Teacher Education since 2014.The 2-year program was completed in July,2016,and the 97 students graduated successfully.One of the aims of education for this program was cultivating“double-qualification”teachers as well as the curricular system construction,teaching and learning conditions.Moreover,the tutorial system was stressed during the 2 years of the program.The“3+2”Model meets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of VTE,and achieves a good result in“double-competence”cultivation through the strict selection of the candidates before their enrolment and also the meticulous education after that process.The success of the model is that it fully takes advantages of advanced colleges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the normal universities in the area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TE teachers;talent cultivation;“double-qualification”teachers

G715

A

1671-5934(2017)02-0105-05

2017-02-22

2014年度广东省教改项目(GDJG20141077);2014年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养项目(粤教高函〔2015〕72号文)

蔡俊兰(1965-),女,湖北宜昌人,副研究员,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职教师资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