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锦花
【摘 要】本文围绕“德育歌谣”如何优化学校德育工作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创编简洁有趣的“德育歌谣”,让音乐陪伴儿童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寻找内涵丰富的“德育歌谣”,让学生在中华优秀的经典文化中受到美的德育熏陶。三是巧妙使用有趣的“德育歌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间生活灵动起来。
【关键词】德育歌谣;德育工作;优化;创新;诗意
德育工作是学校乃至一个民族的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树人”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为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我们党对教育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反复强调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中小学生,我们如何通过更有创新性的手段才能让当前的德育工作更加“优化”呢?笔者认为,创编、寻找与使用“德育歌谣”是很好的手段。
中国目前现阶段的德育工作偏向于制度化,大多数的德育行为主要以说理教育为主,这种过于严谨的“填鸭式”的德育模式,很难取得优质的德育效果。德育工作应该趋向于生活化、情境化,让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获得成长,应该更具有诗意与美感,从而让学生更加美好的生活。通过“德育歌谣”这一手段,可以很好地实现如上目的。
一、创编简洁有趣的“德育歌谣”,让音乐陪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德育工作就是一个不断纠正与美化人的行为、习惯、性格的过程。当一个人拥有了好的行为、习惯、性格之后,人生会更加美满幸福。因此,对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培养人的行为、习惯恰恰是琐碎且十分细致的工作。“说理式”、“制度化”的德育工作方式既机械又容易带来反效果,因此创编通俗、易懂、有趣的“德育歌谣”,会让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二、寻找内涵丰富的“德育歌谣”,让学生在中华优秀的经典文化中受到美的德育熏陶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校利用“德育歌谣”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熏陶、塑造,但真正对学生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德育歌谣”与经典儿童歌曲相比较起来,缺乏艺术性与审美性,在传唱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减。因此,寻找优秀的经典儿歌,将其变为特殊的“德育歌谣”,更容易让学生久久不忘,产生终身有益的影响。
我校自创办以来,一直利用“国旗下经典诵读”的方式,通过吟诵、演唱、舞蹈、快板等一系列的形式,将德育课程蕴含至国学活动当中,巧妙地将德育与艺术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出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思想、中国行为、中国习惯的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校的这一项德育活动不仅受到了家长与学生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及社会的高度肯定。
如果说创编的“德育歌谣”是普通朴素的“正常米饭”,那么优秀经典的“古诗传唱”则是高雅丰富的“營养大餐”。那么,有哪些经典的歌曲适合作为“德育歌谣”来使用呢?
1.国学经典启蒙教材
一系列的国学经典启蒙教材均已有人谱好旋律,都是可以直接从网上或音像店购买直接使用的。如《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等,晦涩难懂却含义深远的文字里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包含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通过“国旗下经典诵读”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关系,还可以了解、学习、体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德育内容与德育形式,必然会对学生的终身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与作用。
2.古诗词歌曲20首新学堂歌
这20首新学堂歌由谷建芬监制,张宏光编曲,旋律动听,歌词精美,让人一听便心生喜爱。学生们学习这些歌曲,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乐感,可以受到高层次的德育熏陶与感染。
三、巧妙使用有趣的“德育歌谣”,让学生在课堂与课间的校园生活灵动起来
创编与寻找到了优质的“德育歌谣”,如何让其发挥作用呢?相信这是许多学校都在思索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笔者总结出以下的几种方法。
1.课前温暖“课堂”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一节好课,要在一开始便如磁石一样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无论上什么科目的课程,课前的气氛调节对于一节课能否点燃学生的热情,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有了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开课之时,先让学生合唱“德育歌谣”,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做法。课前通过唱歌,不仅愉悦学生身心,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课堂要求。当学生根据旋律演唱起来的时候,不仅省却了教师课堂上的再三强调的重复啰嗦,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课堂行为,同时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课堂拉开了快乐向上的序曲。
2.课中调节“气氛”
我国现有的班级人数普遍较多,小学一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面对“大班化”的教育体制,一位普通的教师很难做到让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来。因此,在课堂中,通过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有趣的小游戏、小活动等方式来调节课堂氛围,是非常必要的。此时,“德育歌谣”也可以适时的“大展身手”。
在课堂之中,通过适时插入“德育歌谣”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同时获得“三把钥匙”,岂不美哉?
3.课间“灵动”生活
充实的学习生活会让学生感到紧张,休息时光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因此,如果在早间时光、课间或是午间时光等,播放一些轻松、有趣、实用的“德育歌谣”,唤醒学生的耳朵,打动学生的心灵,让整个学校灵动起来,是非常可取的做法。
如早间时光播放世界名曲——贝多芬的《命运》,会让学生感到精神振奋;播放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会让学生步履有力;播放儿童歌曲《蓝精灵》,会让学生幻想联翩;播放《林中读书》,会让学生热爱阅读与锻炼身体。利用高雅的世界名曲及儿童歌曲,变换成富有深度与内涵的“德育歌谣”,能让学生的生活提高到更高一层次。如放学时光播放萨克斯名曲——《回家》,让学生在依依不舍中离开校园,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总之,通过如上的方式可以将德育工作诗意化、趣味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安全习惯,更加可以培养学生有情趣的生活,成为富有高雅生活品味的现代化中国公民。
“除去杂草最好的办法,是在地里种上庄稼。”德育工作也应如此。通过对“德育歌谣”的创编、使用与挑选,除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外,还可以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塑造,对内在心灵世界的熏陶,让学生得到双重的成长,从而让德育工作更生动更有趣、更高雅,也更情境化、生活化,更有内涵,更有诗意。从而引导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体验中,塑造出良好的行为、品德与人格,达到优质的德育效果。
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哲学思辨中遨游到晚年时,幡然醒悟,回归到了诗性的境界,写下了一句传诵五大洲四大洋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让我们充分利用“德育歌谣”,对德育工作不断地“优化”与创新,帮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从事工作中的一件美事。
【参考文献】
[1]周邦春.《和谐社会中的艺术教育与道德教育——论艺术与德育的统一性》.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0期
[2]郭声健,殷瑛.《廓清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3]谷建芬监制.《古诗词歌曲20首新学堂歌》.音乐光盘,2009年
[4]于安娜.《合唱艺术与德育教育》.吉林教育,2006年
[5]兰岗.《学校艺术教育应如何实现“立德树人”》.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