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智森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加强估算,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习惯.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大概推断或估计,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实际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处处有估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还比较薄弱,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问题一:生活体验缺乏.在“千米”的教学之后,我让学生估一估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结果学生把1千米的路程不是估远了就是估近了。还有的学生竟填出课桌高8(厘米),黑板长(30)米。
问题二:推算能力较差。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从学生绘制的前30次在口袋里摸球的数量统计图可以看出,摸出红色球的次数最多。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边看统计图边回答,“再摸一次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一些学生开始乱猜起来。
问题三:估算意识薄弱.在笔算288÷36时,有的学生算出的结果却是“80”。如果这些同学有估算意识的话,一估算就可以知道这个计算结果错误是十分明显的。
根据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提 高估算教学的效率。
一、体验价值,形成估算意识
1.以生活实例,体验估算实用价值.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比如在教学乘法估算前,笔者设计了一问: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学生们纷纷猜测.有的说:“如果每班50人,那么全校48个班,就大约有2500人。”也有的说:“如果每个年级有400人,那么全校6個年级就大约有2400人。”……因此很自然地引出了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只需说出近似数就够了。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在无形中体会到了估算的作用,从而诱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
2.以数学应用,体验估算数学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验算时,可采用估算的方法。如:“398+273=571”和的百位上应该是6;38×52积应该是四位数等.教师要重视估算的价值,设计相关的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估算的作用,形成估算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养成估算习惯
估算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创设估算情境,进行估算训练.教材中估算题材是很丰富的,无论是计算、应用题,还是空间图形、量的计量,只要教师用心挖掘,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细节,随时、随“材”都可以进行估算训练。
如教学“妈妈带了100元钱到商店买三样东西,买哪三样东西妈妈带的钱够,买哪三样东西妈妈带的钱不够?”我给出了一些商品和它们的价格,让学生自由选择.一桶色拉油39元,一袋营养麦片25元,一袋卷筒纸10元,一瓶洗发水38元,一条被套58元,一件衣服52元……若我们估计一下买一桶色拉油、一瓶洗发水和一条被套大概需要多少钱?40+40+60=140(元),140超过100许多,所以买这三样东西钱不够;学生运用估算很快找到了答案.这样教学,不但填补了以往教学的空白,还有机地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这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提出的:估算不是教学如何近似计算,而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在许多问题情境中需要用到的估算。
三、掌握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带有直觉和猜想的成分,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最佳的结果往往需要多次的修正和尝试.优化估算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问题。
1.讲究估算策略。小学生估算技能如何,很大层面上是看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否主动尝试着从估算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由此可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对学生估算技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50名学生去春游,买6个一袋的面包要买几袋才够每人发一个?”学生可以通过猜测的方法,6×8=48,48小于50,所以买8袋不够,需要买9袋.也可能直接通过计算50÷6=8(袋)……2(个),从中可以知道要买9袋才够每人一个。对一个具体题目进行估算时,要注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这样会引起学生估算的兴趣和欲望。
2.提供充分的估算训练机会。为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估算的技能技巧,养成先估后算的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估算练习机会。练习可以分基本练习及综合性练习。
基本性练习:基本性练习一般放在新知教学以后,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设计时要注意:①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吸引学生去思考,理解和掌握。②要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综合性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综合性习题类型:①操作实践型:如教学了长度单位以后,引导学生估测家校距离;教学了面积单位以后引导学生估测教室地面面积。②探究实践型:如教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后提供不同长度不同价格的地板供学生选择,让学生为自己的房间铺地板。③社会调查型:如教学了重量单位吨以后,引导学生调查一幢居民楼一天用水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统计写一份节水倡议报告。
3.估算与口算、笔算相结合,估算是计算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估算以口算为基础,它离不开口算,反过来又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估算与口算笔算有机配合,能有效提高精确计算的准备率和速度,而且估算对精确计算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如“如果看一部电影的门票是7元,某校组织98名学生去看电影,带700元够不够?”这种估算就需要学生有100×7=700的口算能力。又如两位数乘一位笔算例题求“2盒彩色一共多少支?”,列式36×2,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问题,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积会在什么范围。由于36在30和40之间。 所以36×2的积肯定在30×2=60和40×2=80之间。这时的估算对于后面的精确计算结果起到了预测的作用。当学生笔算求出72支后,又可以印证估算的情况,答案确实在60与80间。这样,学生通过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最后进行验证的过程,估算能力得到提高,计算正确率得到保证。
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能成为教学的有心人,努力去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估算题材,为学生积极搭建估算的平台,使估算训练经常化,估算运用习惯化,估算策略合理化,使学生的估算能力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