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娟
【摘 要】解题策略是指探求数学问题的答案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其方法是有层次性的,解题策略是最高层次的解题方法,是对解题途径的概括性的认识。与解题方法相比较,程序性弱,不易于复制,且应用面宽。小学数学常用的解题策略有:熟悉化策略、简单化策略、具体化策略、找规律策略、分类策略、整体策略等,这些策略大都优于一般方法、技能和规则,对学习活动有明显的改进作用。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该把一般的思维升华到计策谋略的境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策略;思维能力
解题策略就是寻找解决问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它既是使用方法的方法,又是创造方法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你所接触到的不是标准的模式化了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正确地选择一种解题策略来帮助实现这一创造过程。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培养一般的解题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即使遇到新的问题也能够应用已掌握的解题策略予以解决。因此,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即解题策略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教师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情景故事化、活动化、生活化,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的学习,参与问题的发现及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这样,就把问题定位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新的问题探索的思维空间,既创设了问题情境,又为学生解决新问题提供了探索情境。
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进行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问题解决策略中,我们应注意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对课本知识能活学活用,进而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动手能力。如“小东家有一万元钱,准备把它存入银行。爷爷要储存三年期,爸爸要储存一年期,两个意见不统一”,教师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究竟哪种储存方法能得到较多的利息?让学生们充分感知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训练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创造性的看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也体现了在实践中的创新。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常常需要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几种思维的同时参与,只不过在具体问题中表现的程度有所不同。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策略,在教学中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維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在数学中尤其显得重要。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同一概念、规律去分析和处理多种问题,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分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对数学概念、数学问题进行概括总结。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应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小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渐次开始。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性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先演算小数除法试题,使学生初步感知“除不尽”,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商和余数部分,他们会发现商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与此同时使之领会省略号所表示的意义,这样,他们可在有效数字后面想象出若干正确的数字来。这种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完全依赖于“观察——思考”过程的精密组织。而在积极迁移,将旧知识向新知识转化的过程中,应挖掘各种因素,沟通其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同化到旧知,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这样,小学生通过组织、迁移、强化训练等将概念、判断、推理融会贯通,达到很好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解题策略的培养,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应用问题的结论。在该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