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碎东
【摘 要】在人物描写中,细节最能体现人的性格品质。然而学生在习作中,往往泛泛而谈,流水记叙。因此需要在动作细节描写上加以指导,让其学生独立观察,表达真情实感,深刻体会到动作细节带来的伟大的艺术力量。
【关键词】细节描写;人物形象
动作细节描写在小学生习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相对于人物语言来说,人物的动作细节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但是学生却经常忽略动作细节描写对刻划人物的重要性,不会去深究人物在不经意之间所作出的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因此,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引导他们发觉锤炼动词的妙处,让他们学会独立观察,表达真情实感,深刻体会到动作细节带来的伟大的艺术力量。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细节真实
所谓“真”即指:文通字顺、实话实说、表达真情实感。这里的“实”便是指学生作文中的事件或个别语言描写和实实在在的事情的相符程度。
曾经有一位学生在作文《我最尊敬的人》中,写到老师带病为他补课时,“不禁泪流满面”。在作文讲评课上,当他说到写这篇习作的感想时,竟然说道:“我认为不管写什么作文,只要朝着它好的方面猛下功夫,说得天花乱坠,使得这篇作文意义极深,感情极浓就是成功之作了!”一语惊醒梦中人,自此,我才發觉以前的作文教学似乎对学生起了一种误导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我要求他们抓住中心思想进行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尽情表达,但是物极必反,我忽视了这个规律:单纯的学生在我极力渲染中心思想的重要,尽力说明感染读者的重要时,就会朝着极端发展,从而便产生以上的写作心理。我似乎在扮演着“拔苗助长”的角色,把学生带入了“大跃进”时期:在表现手法上侧重于夸张。这样只能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步产生消极的影响,无法反映学生的心声。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空间,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应该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抒发真情实感。否则虚假的作品,虚假的感情会源源不断而来。发现症结后,我对症下药,让他们写自己之所想,自己之所乐,写自己之内心真正想表达的话。例如上文的“不禁泪流满面”,经过核实,是不真实的,于是我让他写真实的情况。结果流泪便改为默默地“盯”着试卷。之所以用这个动词,是因为小作者在“盯”时,暗暗下决心今后要把学习成绩追上去。这样一改,就显得不做作,很自然。
崔峦老师曾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而要真真切切地做到这‘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教学生写作,我自己却掉入了误区,这何以让学生去习作中寻找自我?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切忌矫揉造作、凭空臆想,也不能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那样会贻笑大方。
二、形象有趣
在一些譬如《有趣的XXX》之类的作文教学中,我尽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明白,要使自己文章中的人物语言妙趣横生,必须做到笔调有韵趣,哲理有理趣,形象有情趣,使人读后或哑然失笑,或忍俊不禁,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动作细节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一位学生在他《有趣的小欣欣》的习作中,描写我和小表妹小欣欣捉迷藏时,小欣欣耍赖,趁我在用东西蒙住眼睛时,悄悄“溜”出我们规定的范围。他用这个“溜”的想法是:上下文是写“小欣欣”为了戏弄“我”而到一个“我”根本不可能找到的地方。这个“溜”字比较诙谐,写出了“小欣欣”偷偷摸摸、溜之大吉的心理,把“小欣欣”的可爱刻划得淋漓尽致。小作者也写到自己面对着“小欣欣”的“溜”感到无可奈何之余又有点哭笑不得。
当然,生活中给人欢笑的动作还有好多,尤其是学生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更是绚丽多彩,充满欢声笑语。要让这些趣味十足的动作成为学生作文中的亮点,那还得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观察越细致,积累的词汇就越多,动词的选择范围就越广。
三、突出蕴味
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小学生的习作,同样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同样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人格”。有些学生虽然想表达内心的真正感情,或对自己,或对文中的主人公,但是苦于把握不准词语运用,特别是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学生就更加不以为意,因此多多少少就少了那份蕴味。
《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在作文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课文之中有一个相当精致的动作细节描写,即当我把小转椅的上面部分带歪的时候,“他(周总理)过来把我的转椅扶正,然后就走进后面去了。”这一“扶”是一个细微的极其平凡的动作,也正是这一“扶”,扶出了文章的真谛,说明了总理对一件小事都一丝不苟,无形之中借助一个小小的动词从一个侧面歌颂了总理极其负责的工作精神。所以,这个“扶”字对点明文章中心有锦上添花之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完整。我时常提醒学生,往往有些他们认为可有可无的动作细节却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一定要联系习作的人物形象以及中心思想,从不同角度进行反复推敲。或许正是你那不经意的一个动词,一个动作细节描写而使本来混沌不清的人物形象特征和习作中心豁然开朗。
有位学生在他的习作《傻姐姐》中,写了他的姐姐时时想着别人的优秀品质。当在街上父母给我们分别买了一个包子时,嘴馋的我在吃完后还想吃,但却不敢说。这时,姐姐看在眼里,她“偷偷地把她的包子塞给我”。这个“塞”就蕴味十足,它以足够的力度表现了姐姐为我着想的品质。她知道我想吃,而且还想到我不想太张扬,所以做了一个低调的动作,不易使别人发现。这样一个书面上的时时处处替别人着想的人物形象 便栩栩如生。
总而言之,刻划人物(包括当作人来写的各类生物),动作在细节处的作用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不经意之间,一个运用不恰当的动词会成为文章的败笔,而一个巧妙的动词会使文章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当你想勾勒出一条绚丽的习作彩虹时,切莫忘记让动作在细节处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