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
吃饭不小心硌了牙,为了保住牙齿,只能采取保守疗法。但一段时间后,牙痛全面爆发,只得到医院做手术,把牙齿钻开,将被阻滞的血水引出,疼痛立止。
承现代医学的昌明,牙痛不再是久延难治的疾患,可是在古代,却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即使是能动用一切资源的皇帝,遇上牙痛也是束手无策。杨玉环曾犯牙痛,蹙额颦眉,病困愁苦,唐玄宗心疼得不得了,却又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得赐了一个玉鱼儿让杨玉环含在嘴里,也就是借玉石的冰凉之气,聊以稍稍减轻痛楚。贵妃亦复如此,平民更何以堪。故也难怪《清平山堂话本》里面的《张子房慕道记》,把“一口牙疼”视为百病熬煎的第一名。
牙痛的烦恼,除了令人坐立难安,同时还泛起了人的侥幸心理。尤其在白天,症状多会有所缓解,常给人一种情况正在好起来的错觉。然而到了晚上,因躺卧引发的暴烈疼痛,又会让人痛心地发现,自己的人品并没有想象那么好,于是又恨不能像汤姆·汉克斯在电影《荒岛余生》里,自己用冰刀和石头把痛牙拔掉。
鲁迅一生为牙痛所苦,并生造了一个词语叫“牙痛党”,自叙从小就是牙痛党之一,即使成年后远赴东洋学医,亦未能彻底解决牙痛的烦恼。他曾抱怨说,中国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未曾发明过一种止牙痛的好方法。或许这跟古人对龋齿的认识有关。宋代笔记里有一士人患有蛀牙,白天听到嘴里发出吵闹喧腾的声音,像是大队人马出行,不一会,牙疼瞬止。到了半夜,他又听到声音喊:“小都郎回活玉窠也,呵殿。”一如官员出行,仪卫前呵后殿,喝令行人让道。出游归来的牙虫又陆续进入他的口中,牙疼也隨即发作。
这个诞罔不经的故事,过去却不乏受众,很多人都相信牙疼是龋齿中有虫所致,由此还衍生了拔牙虫的行业。清代江南农谣曰:“荧火虫,夜夜红,爹爹挑水泼菜虫,奶奶剥柴编斗篷。儿子做帮工,媳妇拔牙虫,四手儿,不放空,做了一世还是穷。”虽然拔牙虫属于惑人眼目的小道,但曾经也是一门可以倚仗为生的方技。
我小时候,街上还随处见有“止牙疼咒”。方法是把牙疼的起因“风、火、虫”三字写在小红纸上,患者手持钢针或锥子,嘴里念诵“天发地发,玉皇差我把牙扎,扎着火牙随风去,扎着虫牙永不发”,念完后,如果是火牙,就用锐器扎“火”字,如果是蛀牙,就扎“虫”字。然后悄悄把扎过的红纸贴在电线杆或墙上,据说牙痛就可痊愈。大概就是看过了太多类似的场景,牙医余华决心弃医从文,并发表退役宣言:“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就是在嘴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