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策略

2017-04-25 13:02潘浩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供给侧改革高职

潘浩

摘要: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阐述了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并以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念,结合当前高职物流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策略。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物流管理;策略

2015年11月10日,在第十一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从此,供给侧改革成为我国“十三五”经济建设领域中的关键词而被热议。供给侧改革是相对需求侧改革而言。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供给侧改革主要是对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进行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根据需求的变化,提高供给的有效性,以适应灵活多样的要求,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一、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我国教育界长期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人才培养与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而解决矛盾的钥匙就是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与职业需求的接轨程度。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其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对象和主体的职业教育,应当增强“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形成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思考职业教育问题的意识。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应当在宏观层面进行顶层设计

当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仍然存在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的问题,一些本科院校也在创办应用型本科,那么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教育有何区别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高等教育的体系进行清晰的分类,进一步澄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是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建设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培养具有能操作现代化设施设备的一线技术工人,应当从供给侧源头解决培养目标的问题。

(二)提高供给的质量

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去产能、调结构,在高职教育当中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随着高职教育近20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已经完成了规模与数量的粗放型建设,建成了一大批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去产能就是要提高办学的质量与特色,避免大而全的现象,将那些缺乏办学资源和教育同质化的专业进行跨校际间的整合,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

(三)强化供给意识

高等职业教育应当紧跟行业的发展,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要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及时调整一些过时的专业和课程;同时,还要考虑行业以及未來发展的趋势,增加一些前瞻性的课程,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基础,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改善职业院校的供给,不断探索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

二、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办学定位不清

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存在办学定位不清、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一方面,高职在我国教育领域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在诸如应该培养什么样层次的学生、培养具有什么样能力的学生等这些基本问题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另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涉及仓储、运输、配送、快递和国际贸易等领域,各院校在开设的课程中往往将这些课程都开,基础非常宽、口径也非常广,但是授课过程又侧重理论课程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导致了虽然社会上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需求很大,但是符合需求的学生数量却不多的现象,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二)“双师型”教师缺乏

由于传统教育行业的准入制度以及事业单位编制等原因,对于像物流管理这样新的专业来说,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研究生,这些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在物流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难以有效指导学生的实习和实训,而在企业一线富有实践能力的技术工人却无法得到学校的认可。虽然教育部等7部门2016年5月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但一方面由于企业保密制度的规定和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教师到企业实践并不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另一方面,由于职业院校的教师平常的授课任务较重,所以教师下企业一般都安排在假期,这样就挤压了教师的休息时间,导致教师从主观意愿上并不乐意到企业锻炼。

(三)实验实训条件不足,实践教学效果差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建立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但校内实训基地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通过软件模拟供应链等物流环节,另一种是缩小的仓储管理模型等物流设施设备。这些实训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训条件不足的矛盾,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操作问题。例如,软件的模拟带有一定的理想性,时间长了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而缩小的仓储模型只能同时满足个别学生的操作,并不能使所有学生获益。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一方面企业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缺乏相关的配套制度,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暑期实习,实践学习效果差。

三、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策略

(一)澄清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职业教育与企业员工的培训进行顶层设计

长期以来,教育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职业教育应当是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教育,是培养从初级的技术工人到逐渐成长为熟练的高级技师的教育。而技术技能的形成离不开产生技术要求的工作场所,脱离了这样一个环境,职业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论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还是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现代学徒制教育都是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教育,它反映出这样一个规律,没有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是不完整的职业教育。

当前,伴随着供给侧经济改革的进行,我国正处在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阶段,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企业开始由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单纯依靠学校提供的职业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职业教育中企业必须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养成了“只用人、不培养人”的态度。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应用型技能的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依托工作场所,企业要承担人力资源开发的职责。国家应当从战略的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把企业培训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企业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学校和企业才拥有了共同的目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有了互利互惠的基础,才能够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员工。将企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鼓励双元制、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变以往单一的由职业院校向企业提供工人,为双向的模式,企业可以将员工送到职业院校加强理论培养,学生可以到企业加强技能的培养,实现双向的流动,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制度统一朝着一致的方向前行。

(二)培养适应供给侧改革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教师队伍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能否适应供给侧教育改革的需要,能否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是职业教育系统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要在不影响教师劳动强度的情况下,将对职业教师的评价与每年下企业锻炼的时间相关联,并要求对锻炼效果由企业专家给予评定;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改制,要打破职业院校教师的用人体制机制,鼓励企业高技能人才到学校从教,建立适应供给侧改革需要的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师队伍。

(三)改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评价与监控机制的建立

第一,创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要改变用传统理论教学评价理念考核实践教学质量的观点,应当结合物流管理的行业职业标准来评价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符合职业规范。第二,探索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复杂性,单纯依靠校内学校、学院、教研室这样的评价体系,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当由学校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成立专家小组,共同评价实训质量。第三,应当建立物流管理行业统一的职业资格培训标准。教育主管部门要与行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出台全国统一的物流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只有统一的标准,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反映实训的质量。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供给侧改革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