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召开“国企改革”记者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张喜武,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黄丹华,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出席记者会,介绍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并就国企改革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改革绝非一蹴而就
在过去的2016年,国资委在推进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落地方面有哪些重要的举措和突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改革重点是什么?怎样推进改革?针对这些问题,肖亚庆表示,过去的一年,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手抓政策的完善和具体化,一手抓改革实践的推动。
在层层落实上,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具体规章和具体方案上一共出台了38件;在中央企业改革上,2016年初在集团层面推进十项改革试点,在集团层面基础上逐渐深入到二级、三级到基层,层层落地推进改革;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全国各省(区、市)抓改革的热情很高,一共出台了760多项具体方案和具体举措,开展了200多项试点。还有一些改革是由点到面,比如老企业“三供一业”的剥离,在前几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去年已经在全国推开。
在改革当中大家关注的一些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也取得了很多突破,也有很多成效。比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选聘经理人,有的董事会直接选聘总经理,有的选聘副总经理,在一些企业有成功经验。在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重组,使得资源进一步优化。宝钢和武钢为代表的中央企业重组,不仅去了产能,而且质量和效益提升了,结构在进行优化。去年改革中,值得一提的是“瘦身健体”,中央企业减了2730个法人,数量是不小的。这些法人的去除使管理层级缩小,更使管理穿透能力进一步增强。去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逐渐显现,率先超额完成了去钢铁、去煤炭产能的任务。同时,在其他一些改革上也在逐步推进。
当然,改革绝非一蹴而就,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持续不断地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成效。所以具体到2017年,在几個方面要实现突破或者有新的举措。
一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的责任是很大的,所以要在监管的系统性、有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二是要强化风险控制。改革就是要奔着问题去,哪儿的问题多,就优先改哪儿,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控制风险是贯彻落实稳中求进总基调的根本保证,2017年要进一步加大风险管控力度。三是要深入推动中央企业的重组。在钢铁、煤炭、重型装备、火电等方面,不重组肯定是不行的。四是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这是2017年非常重要的改革任务,还要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是加快公司制改革。今年在中央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革。六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要进一步推动,数量上要扩大,层级上要提升,更要有深度的进一步拓展。七是全面从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这也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工作。
从2017年各项工作看,要落实这些改革任务,还需要激发企业内生活力,需要抓经验、抓典型、推而广之,也需要在实践当中根据改革的推进发现一些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更需要针对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改革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一件一件完善。这样,通过不懈的努力,力争取得实效。
以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
在问及如何以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改革动力时,肖亚庆指出,从大方向来讲,企业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来把握企业改革发展的大方向,使得这个大方向完全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也保证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的贯彻落实。要始终把提高国企的效率、提高竞争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企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成效。
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领导班子建设来看,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切实把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成一支熟练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把握大的方向、真正能够管好企业的队伍。加强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还要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使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从中央对央企的巡视和实际工作中,大家都发现一条规律,即做得好的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取得优异成绩的企业,都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建设十分健全、工作落实到位的企业。那些腐败问题多发、国有资产流失、生产经营效果低下的企业,都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所以说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必须要坚持的。
央企重组不搞“拉郎配”、“归大堆”,更不搞新的垄断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十分关注,资本市场也很敏感。有人猜测,2017年有些行业可能会出现重组潮的现象。对于下一步重点会在哪些领域以及哪些企业推动重组,张喜武表示,对中央企业的重组,我们不是搞行政的“拉郎配”,也不是搞简单的“归大堆”,更不是搞新的垄断,也不会出现一哄而起、大规模的“重组潮”。
中央企业重组,根本目的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不断地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实践情况来看,近三年来,中央企业的重组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从方向上看,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更好地完成了央企所承担的使命责任。从布局上看,坚决落实化解产能过剩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从效果上看,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转型升级,提高了效率和效益。比如宝钢和武钢重组之后,就可以从更广的范围,统筹考虑产能布局,大大地减少了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重组后压减过剩的钢铁产能近千万吨。再比如,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重组前2013年到2015年两个企业平均每年利润之和是57亿元,重组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2016年就实现了160亿元利润,这种利润是在去年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创新低的情况下取得的,达到了重组之后“1+1大于2”的效果。
今后仍然要堅持成熟一户、重组一户的原则。一是要聚焦重点领域搞重组,加快推进煤电行业、重型装备制造行业、钢铁行业等领域的重组整合,推动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要积极地探索境外资产整合,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二是要探索有效重组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适应行业产业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来推进中央企业的重组。比如,可以采取像南车北车那样强强横向联合的方式来进行重组,也可以像中电投和国家核电那样围绕产业链优势互补、采取纵向的重组整合,也可以采取像招商局和中国外运长航那样吸收整体并入式的方式进行重组整合,还可以采取像中国铁塔、中国航发新设的股权多元化、专业化的公司来进行重组。三是要加大重组后融合力度。两个企业重组不容易,但是重组后想融合好、达到预期目的,实实在在地讲更难。很多重组后失败的案例警示,重组只是第一步,重组后要加大融合的力度。重组不仅要资本合、资源合、组织合,而且更要做到理念合、战略合、管理合,防止貌合心不合。
混合所有制的突破口要进一步扩大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军工等领域都要有实质性的进展。针对大家都很关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肖亚庆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说所有的国有企业、中央企业都要搞混合所有制,适合于搞的就搞混改,适合于控股的就控股,适合于百分之百的就百分之百的国有股。所以,宜混则混,宜独则独,宜控则控,也可以参股,国有企业不一定控股,也可以参股。总之,在实践中不是一混就灵,混改是重要举措,但不是唯一的,在推进过程中一定要沿着中央指明的正确方向做好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7年混合所有制的突破口要进一步扩大。首先,适合在三四级企业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就在三四级搞,有的企业希望层级再进一步升高,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效果来看。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确实是要让各个股东方、利益方都得到利益,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有的体量很大、领域很宽、产品繁多,怎么搞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在集团层面还没有想好,还没有设计好,就在能够设计好的领域去搞。同时,寄希望投资这些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也有意愿在这些领域去搞。还有,既然是混合所有制,参与的这些市场主体和资方的主体如何在公司治理上能够真正像混合所有制这种制度安排参与,能够确实既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也要保证各个参与主体能够得到期望的符合市场要求的回报,在这方面要进一步地试。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还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带来实际效果,所以,2017年混合所有制依然是重要的改革举措之一。
中央企业要率先“走出去”,率先实现国际化进程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央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并购也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央企在海外投资和并购监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肖亚庆分析指出,现在中央企业从法人单位来看,有9112家企业法人大约在18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运营活动。总的来看,这些年都有积极回报。中央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国际化、全球化。中国大门永远对全世界打开,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央企业要率先“走出去”,率先实现国际化进程。
在国际化过程中,这么多企业,5万多亿资产,海外34.6万名员工,当然这些员工主要还是当地的员工,怎样使这些企业能够既遵守中国的法律,又遵守当地的法律,既使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得到良好的经济回报,又使企业在当地运营中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展示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良好的负责任的形象,确实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使“走出去”的制度符合中国的法律规定,符合当地法律规定,也符合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际,出台了对外投资的管理办法和配套办法来完善制度体系。二是严格规范经营。在经营过程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应该按照国际规则,按照所在国的法律,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树立好形象。三是要严肃问责。对国资委来讲,加强对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对发现的问题绝不姑息,对违规的责任一定要严肃追责。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共同组合,使海外“走出去”过程能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前进,取得更佳效果。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就国资委围绕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要求,开展一系列与职能转变、机构调整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黄丹华做了简单说明,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地梳理国资监管工作当中的突出问题,按照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的要求,重点从健全制度、转变职能、强化监督三个方面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国资监管的制度体系。依法监管,就是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制度。近年来,国资委出台了强化监管的制度性文件有27件,在2016年就出台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和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等一批重要的文件,应该说国有资产的安全网是进一步地织密。
二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推进国资委的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针对国资监管中缺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要求,调整优化了职能43项,合并6个局,新成立4个局,更名5个局。通过职能的优化和机构的调整,使国资监管工作更加聚焦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这四个方面是以管资本为主的重点工作。通过工作的聚焦,使国资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是打造“三个平台”强化监督防流失。在机构调整中,专门新设立了三个监督局,打造监督工作的领导决策、协调处置、监督报告三个平台,加快建设监督工作的完整闭环。
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国资委的职能转变,围绕提高效率、增强活力、防止流失,进一步突出监管重点、优化监管职能、改进监管方式,不断地提高国资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性。
中央企业做负责任的积极的股东
随着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国资证券化、国企股权多元化等对资本市场产生的潜在影响,肖亚庆认为,国资上市一定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好的影响,要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做贡献。
中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很多。据了解,全国国资控股和国资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有1082家,中央企业就有395家,其中在沪深两市A股的有292家,户数占比近10%,占沪深两市A股市值的20%。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说是有很重要的作用。
当然,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收益,通过上市,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转变了企业发展模式,也使得企业更加透明、更加公开、更加符合市场的规律和企业发展的规律。
下一步,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要起到良好的稳定作用。一是中央企业一定要加强包括市值管理在内的各项措施,把上市公司做优。这是中央企业对上市公司要负起的责任。二是要推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分红机制,上市公司要关心股价,更关心分红,要建立完善分红机制,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要做切实的分红方案,不断提高各个资本投资者的回报。上市公司就应该分红,就应该多赚取利润,然后为股东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所有股东提供更多的回报。三是国有上市的企业要做积极的负责任的股东,中央企业在这方面要带头、要率先。比如公开,比如要信守承诺,现在也有个别的企业在这些方面还是有些差距的。中央企业做负责任的积极的股东,无论在国内上市,还是在国际上市,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形象,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绝对不会出现“下岗潮”
瘦身健体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结构调整,该退出的退出,该集中的集中,解决国企主业不强、冗员包袱過重等突出问题。在此过程中会不会引发下岗潮,又该如何保障员工稳定呢?
肖亚庆回答说,2016年中央企业在瘦身健体过程中,也包括去产能,涉及职工大概是11万人,通过内退转岗、劳务外包,也有一部分解除劳动合同,对这些员工都做了妥善安置。
下一步,中央企业在这些“僵尸企业”的处置、困难企业的治理和瘦身健体减少法人层级、减少管理层级中,必然要涉及到一部分职工,但是会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把职工安置放在一个优先位置来考虑。
现在做了很多重组,也做了很多“僵尸企业”的处置,不断减少了很多法人单位,今年1-2月份又有357家法人单位减少,这些过程当中涉及到的职工,到目前为止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下一步,在改革过程中,也必然还会遇到同类的问题,要把职工的利益、职工的安置放在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放在第一的位置考虑好,绝对不会出现什么“下岗潮”问题。改革要让更多的职工有获得感,要符合企业长远发展规律,最终的目的是在改革过程中,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护职工的利益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