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选
【摘 要】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以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即:学历教育、进修培训、自学反思等等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可以选择的途径。
【关键词】提高;教师;途径;新课改;教学能力
1.认真阅读、研究理论书籍,适应、达到课改要求——刘良华教授说过:“教师应做好自身修炼,成为有信念的人,谓之立德;成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谓之立功;成为有作品的人,谓之立言”
1.1.新课程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先进教育技术的掌握:新课程改革从教育观念到内容方法都是全新的、科学的、严谨的,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但是没有一个规定的、固定的、成功的模式,有的只是理论指导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实践以及在实践中的摸索;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对象是教师(一线教师),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实施的主体,因此上,给予教师的是巨大的压力和蜕变,在教育改革面前,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一个必须学习的机会和必要、一个敢于挑战教育习惯传统和书本以及自我的机会和必要、一个充满学生自己参与和自己探索以及自己创新思维的智慧教学,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是否能够达到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学习、研究、适应、达到是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的。
1.2.新课程教育教材的改变,是先进教育技术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的实验教材是比以前教材有着很大变化的,注重的是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发展,体现了“师生、生生和师师互动”的精髓与内涵,表现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创新学习,新课程教材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展现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也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平台。
1.3.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先进教育技术的实践:结合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要有选择的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思想和文化素质的图书,改变原来重视知识轻视实践的教育教学思想、改变原来知识狭窄的尴尬状态、改变原来照抄参考和照读教案以及“错了就错了,我是老师”的不良处境。
2.精心摄取、获得文化知识信息,适应、达到通才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关于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是他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知识,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
2.1怎样成为“通才”教师?有什么标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一個教师具备知识的完整性主要有:强烈的自我效应意识、学术水平、知识转化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心理素质、自我管理能力、适应环境和创造环境能力等等,这是成为一名“通才”教师的标准,毫无疑问,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才能够成为“通才”,教育家提出了“人心教育”学说,指的是人的志气、骨气、毅力、耐劳、进取和拼搏,当今教师显得远远不够,“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否则,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不合格也不是好事,必须精心摄取和获得文化、知识、信息;
2.2.让多媒体(电脑)成为教师学习、获取和积累知识的源泉:
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各个行业的文化工作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方便,教师也不例外,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必然性的要求教师重视终身学习,开阔知识视野,改变传统教学,不再是埋头于参考、教案和已有的知识,谁都知道,多媒体是一个“无所不有”的知识宝库。
2.3.带着问题备课、教学、学习、质疑,必然要遨游知识海洋:
一个教师在教学前提下是备课,备课之前是认真、精读和掌握教材,通过备课找到疑点而质疑,化解质疑去学习,这样的教学就成功了第一步,没有达到质疑并且解决质疑的教师就没有备好课,也就教不好课,所以说,在“通才”的意义上说,教师的职业生活就是不断学习——思考——进步——学习,必然性的遨游知识的海洋。
2.4.学校要设立教师学习的图书馆、查找资料的多媒体:
学校不能一味要求教师去多媒体查找资料,还应该设立丰富多彩的图书馆,同时购进一批符合教师、适应改革、优化教育的“特殊”图书,比如:《专业: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教会学生思维》《师生沟通的艺术》等等这种能够使教师受益匪浅的“核心”图书。
2.5.确定教师在学历上提升的教育进修和培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学是不够完善的,学校应该采取整批或者零星的派出进修和培训,这样就能够加快教师提高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加快教育教学传统观念的快速改变、加快文化知识和教育改革适应的速度,殊不知,集体化的进行或者培训,还能够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便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和共同发展,那么,进行或者培训毫无疑问是提高教师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扩大知识视野的重要途径。
2.6.教育管理机构要要求教师学习、精读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书籍:
在整体性提高教师文化知识和课改理论的前提下,除了进修或者培训让教师懂得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外,还要要求教师精读一些书籍,比如:《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21世纪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等等书籍,要求教师不但要读,还要读懂、读通、写出相应和相关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或者议论文章,使教师掌握的深入、牢固,运用的自然、灵活。
3.实现培训、进修继续教育,适应、达到反思评价——麦克斯?普朗克说过:“科学是内在的整体,他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 教师投身于进修或者培训,在学习、提高和强化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上是比较艰难的,存在着教育管理机构的经费紧缺、人员不足和实践脱节的问题,而且实现培训、进修和继续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违背实际的,因为部分教师学历、文凭与水平不相一致,职称、岗位与职责不相一致,观念、教龄与专心不相一致等等,而适应、达到新课改理论和教学要求的程度是培训、进修和继续教育做出必要的反思和评价,自修是一种自觉不自觉的学习与思考,培训将是“强迫”情况下的“必须执行”,关键是要看教师是否积极进取、热爱事业、终身从教,这个意义就是在选拔培训、进修或者继续教育的教师之前了解教师自我进修、自我“充电”和自我完善,那些“进修为学历”“培训必离职”“继续教育为工资”的教师是没有培养结果的,因此上,教育培训、进修或者继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本身对教育培养的选择,而仅仅依靠教育督促或者教育督导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
“思远景而昂奋,携良策以长驱”,新课程改革这个“远景”必须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进行思考,教育改革的理论确定了教育发展的“良策”,长驱直入才具有教育发展的美好前景,虽然任重道远但是任然需要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