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2017-04-25 22:45
当代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结构性产业结构供给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100142)

供给侧改革的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王子林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100142)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政府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为源动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我国需要进行全方位转型,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这样才能有效帮助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稳步提升经济水平。

供给侧改革;市场机制;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回顾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总体经济发展在量上加速扩张,“中国制造”产品遍布全球各地,然而质的跟进相对缓慢。当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创新机制缺乏等问题逐渐凸显。再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要素价格持续上升,经济危机依然笼罩在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遭到重大挑战。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适度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端提高产品质量和供给效率,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的跃升。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政府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从具体改革措施来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概括为“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为源动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内环境

1、传统经济发展增速减慢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了抵御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推出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扩张政策。这帮助我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同时也掩盖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了当前产能过剩及产业结构不合理更加突出的现状。相比之下,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并未采用明显扩张的财政政策,经济逐步恢复,如美国在2009年的GDP增长率是-2.78%,在2014年这一数字则攀升到了2.39%。

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房地产业对经济的增长作用日益下降。政府虽然一直在进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可是投资的边际效应已经越来越小,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有数据表明,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从2011年以来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趋势,消费品零售累计同比始终保持在11%左右。在出口方面,波动范围较大,最低增幅为-20%,且近年来出口的同比增长速度有下降趋势,从2015年第一季度以来更是持续走低。这说明,以往对我国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三驾马车”,已经越来越难以拉动经济增长。以往政府的那种粗放式的经济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我国的积极发展现状。

2、供给难以匹配需求,供需失衡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供给的产品质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首先,我国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中国制造”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使得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不复存在,造成出口规模严重缩水,然而短期内我国的经济增长依然不能摆脱对出口的依赖。其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部分人对消费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国现有的供给体系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再次,我国金融体系长期以来发展不够健全,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取信贷支持。最后,企业的各项经营成本显著增加,不仅加重了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经营负担,更减弱了他们的议价能力。

实际上,国内有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当前我国供给的产品质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一方面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又有大量游客到海外购买奢侈品,甚至去日本买马桶盖等,说到底就是供给侧的企业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有数据显示,在2012年到2013年期间,中国的新增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4.6%,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为-6.5%。可想而知,当前摆在中国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要解决供需失衡的问题。

图1 GDP增长贡献率

图2 GDP累计同比贡献率

图1和图2反映了从2010年到2014年我国不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累计同比增长贡献率。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而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则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虽然一直居高不下,不过也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在我国GDP的增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供给缺乏创新,为需求增长拖后腿

供给和需求一向是相辅相成、同时存在的。一个消费者,在某些情况下是需求者,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可能就成为了供给者。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购买能力取决于其收入水平,而收入水平又是在另一对供需关系中获得的。消费者大多通过自己的劳动从企业换来收入,当企业的生产效率较强时,就能给劳动者较高的报酬,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从这一点上来看,一个群体的需求与供给是紧密相关的,要想拉动一个团体的需求,首先应该想办法去改善供给能力。从宏观来看,一个社会的购买能力表面上是由社会的需求决定的,但是实际上却是由供给决定的,包括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社会的整体供给水平即供给对需求的反应能力影响,甚至决定了需求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在2011年公布了一个研究报告,比较了我国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的工业增加值率的水平。从报告来看,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发达国家的工业增加值率水平是40%,而中国的工业增加值率水平仅为26.5%,甚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5%。此外,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也逐年下降,1992年到2008年这16年间,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下滑了约6.5%。工业增加值率水平和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相关,这两个数字的下降则直接制约社会的消费能力的提升。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我国供给质量和效率不尽如人意,缺乏创新,已经为社会需求的增长拖后腿,若想改善需求,需要从改善供给入手。

三、以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创新驱动具有战略引领作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供给质量落后、效率较低的现状,从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的深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稳步转变。

1、以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从供给端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一般而言,在同一个环境下,这些因素的数量都是相对固定的,且边际收益会随着这些要素的不断投入而逐渐递减。在这种情况下,若想要国家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找到抵御边际收益递减趋势的方法,才可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创新便是这种可以抵消边际收益递减的方法。

创新可以帮助供给克服与需求不对等的情况。我国的出国旅游人数在近年来逐年上升,游客在海外消费的能力也相当惊人。这一“海外购物狂潮”充分表明,我国居民的消费潜力是惊人的,尤其是中高端消费能力。与此同时,“中国制造”的产品还是以往的那种质量一般、没有太大特点的普通廉价商品,国内中高端产品供应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创新,通过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并且改进生产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当生产技术提高了,就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个性化、安全的商品,从而刺激需求的传导机制,以供给拉动需求。

创新还可以帮助我国有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经济无法持续快速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停滞。2015年,世界银行规定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在4126美元到12735美元之间,而我国在2015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8000美元。很明显,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从历史上看,一些国家由于未能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导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并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跨越这个陷阱甚至一直未能跨过这个陷阱。我国目前也面临着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转换的严峻挑战。从这点来看,创新不失为一种直面挑战的解决方式,通过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从而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2、以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三十多年内,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这是我国企业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产生的结果。与此同时,产业缺乏创新动力,市场竞争缺乏有力筹码,只能依赖低价竞争。为了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企业应将核心转向服务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的培育上,实现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引进为我所用,并进行改良创新和自助优化。目前,我国已经有行业实现了与国际接轨,通过自主研发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例如我国的高铁技术,通过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合作学习,已经具备了世界顶尖水平。现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已经开始与我国签订了高铁合作项目。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创新驱动中,最主要的是科技创新。只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才能有效推动创新发展,提高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

对此,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科学研究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能力的基础,基础研究得出的创新成果可以转化成我国特有的知识产权。

其次,要加强企业的创新主导地位。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最清楚市场上的需求方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目前来看,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为薄弱,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所有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仅占比14.8%,研发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仅为0.8%,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要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发挥企业的创新主导作用。

最后,要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目前基础研究机构的研究创新能力无法与市场接轨,而市场上拥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也是少数,一些中小企业就算想要加强创新能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可以完善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合作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挖掘市场需求,再通过产学研的传导机制将市场情况转达到研究机构和高校,让我国研究机构的科技创新探索工作真正地与市场接轨,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产业结构升级

1、逐步淘汰和升级落后产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工作任务就是淘汰落后产能。落后产能的特点是环境污染较强、生产效率较低和人员结构冗余。对此,各区域要根据区内的实际情况,淘汰落后产能。如武钢和宝钢已经于近日合并,这两家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也在对自身业务进行合并重组,并对人员结构进行优化。要以“去产能”思想为指导,淘汰区域的落后产能,并且集中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各地区的市场竞争力。

2、依靠资本市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中低端产业发展迅猛,而高端产业发展滞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市场不完备,无法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资本市场的不完备表现在直接融资市场活力不足,如股票市场从2015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低迷,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我国经济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若资本市场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资金融通和资本支持的功能,则将会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拦路虎”。比如,现在国家鼓励创业创新,有大量的人才进行科技领域的创业,大量高新企业成立,如果这些企业和创业者缺乏资本支持,将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将企业做强做大,那么这些创新成果就可能功亏一篑。这不仅打击了创业者的积极性,也减慢了高科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因此,必须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丰富市场信息,促进资本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3、健全产业结构升级法律法规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相关政府部门要审时度势,以战略性和发展性的眼光积极主动的迎合改革步伐。对此,各级政府部门首先应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从战略上为区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下基调。然后,政府应制定供给侧改革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新时期政府的服务职能,全面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战略的顺利实施。在制定供给侧改革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使政策的适应性和效率性发挥到最大。

4、放松对服务业企业的准入

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我国同时也有较多的准入限制。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维持生产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需要放松对服务业,如养老、教育、文化等行业的准入限制,增加服务业供给。同时,通过市场完善旅游业、金融业等行业的竞争机制,并改革各类中介服务业,通过竞争促使行业内企业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制造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五、结语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相当有必要。供给侧改革以创新为驱动力,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以创新为本,提高供给的质量,增强我国高端供给的数量,以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还有必要依靠资本市场,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以此迎合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1]黄剑:论创新驱动理念下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流通经济,2016 (5):81-86.

[2]张慧君:发挥创新驱动在供给侧改革中的战略引领作用[J].理论视野,2016(1):8-10.

[3]李旭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3):155.

[4]张旭昆:供给侧改革:依靠市场实现产业升级——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阅江学刊,2016(4):5-13.

(责任编辑:胡冬梅))

猜你喜欢
结构性产业结构供给
结构性土非线性压缩特征本构模型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