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唐东昕+龙奉玺+罗莉+王镜辉+郭斌+李娟
【摘要】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过度饮酒对肝脏、心脏、肾脏等许多脏器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对肝脏的损害首当其冲。李东垣创制的治疗酒伤病的名方-葛花解酲汤,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该方作为解酒良方之一,主要用来治疗酒积伤脾之证。在现代,葛花解酲汤常被用于解酒以及治疗酒精性肝病。文章对葛花解酲汤治疗“酒伤病”的研究进行概括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葛花解酲汤;酒伤;肝病;实验研究;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R28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5-0067-03
《本草綱目》云:“酒……苦、甘、辛、大热、有毒;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少饮则和血行气,多饮则杀人顷刻”,即酒既能养人又能害人[1]。酒精属于湿热毒邪,影响脾胃的运化,产生湿热邪气,或使得湿浊停于他脏,影响其功能[2]。葛花解酲汤出自《脾胃论》,是李东垣治疗“饮酒过伤”的方剂。本方主要由葛花、陈皮、干姜、白术、人参、青皮、木香、茯苓、猪苓、砂仁、炒神曲、泽泻、豆蔻共13味中药组成,专门用于酒伤病,其中君药为葛花,为传统医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解酒专药[3]。葛花解酲汤通过发汗和利水并行的方法以分消酒湿,消食理气和补气健脾同用,运用散渗结合,消补兼施的法则,邪正兼顾的配伍方法,成为治疗“酒伤病[4]”的基本依据。
1葛花解酲汤的相关记载
《金匮要略》记载:“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湿,葛花解酲汤主之。”[5]汉代《医方集解》记载:“此手足阳明药也。过饮无度,湿热之毒积于肠胃,葛花独入阳明,使得湿热从肌肉而解,而砂仁、豆蔻辛散解酒,所以君药为此三味,而青皮、陈皮除痰而疏滞,神曲解酒而化食,木香、干姜调气而温中,二苓、泽泻能驱湿热从小便出,乃内外分消之剂,饮多则中气伤,故又加参、术以补其气也”。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载:“一以酒湿伤脾,致生痰逆呕吐,胸膈痞塞,饮食减少者,宜葛花解酲汤……主之。”[6]清代《冯氏锦囊》云:曲糵之积,令人腹痛,盖中州受伤,气逆而湿郁也。砂仁、豆蔻推逆气有功,且兼辛散之力,葛花独入阳明,令湿热之毒从肌肉而解,故以三味为君,解上焦之酲也;参、术、木香、二皮、干姜,中气赖以调和,湿热捣其巢穴,解中焦之酲也。泽泻、茯苓、猪苓令湿热之毒从小便而出,故以三味为臣,解下焦之酲也。“吴昆·《医方考》卷4中记载“葛花解酲汤”:“酒食内伤者,此方主之。”“葛花之寒,能解中酒之毒;茯苓、泽泻之淡,能利中酒之湿;砂仁、豆蔻、木香、青皮、陈皮之辛,能行酒食之滞;生姜所以开胃止呕,神曲所以消磨炙腻;而人参、白术之甘,所以益被伤之胃尔。”《杏苑》道:“用葛花解酒毒;以二苓、泽泻等利小便,导湿热;神曲、白豆蔻、砂仁等消宿食;人参、白术补中健脾;陈皮、青皮、生姜、木香等行郁气而除痞闷[7]”。
2葛花解酲汤的组成及其配伍
中医学认为,酒之为物,质湿而气热,气味俱阳。少饮,则可以行气和血壮神御寒;悠饮,则会导致生痰益火,耗气损精。中医在防治酒毒的危害方面有着完善的理论及丰富的经验。在治法上,则集中于治湿和热毒。若传于内,则宜兼去湿热用药[8]。因此在治疗酒伤病中,李东垣以葛花解酲汤主之。
21药物组成葛花15g,白豆蔻仁15g(后下),缩砂仁15g,人参45g,白术6g,茯苓45g,猪苓45g,泽泻6g,神曲6g,橘皮45g,干生姜6g,木香15g(后下),青皮1g。
22配伍酒本属于水谷之精液酝酿而成,体湿性热,其性慓悍,少饮能通行气血,内助消化,外御风寒。若恣饮无度,则脾胃受伤,湿饮内阻,升降失常,而眩晕、呕吐、胸痞、食少等症。因嗜酒中虚,湿伤脾胃所致葛花解酲汤证,内外分消是治疗酒积的好办法。方中葛花能够解酒醒脾,独入阳明;砂仁、白蔻仁、青皮、橘皮、木香、干姜温中健脾,行气和胃;二苓、泽泻淡渗利湿,使得酒湿之邪从小便而出;神曲解酒化食;人参、白术补气健脾。诸药同用,温中健脾,分消酒湿,诸症自解[9]。
葛花解酲汤的组成药物的药理作用都具有保肝健脾作用[10],凡以脾胃湿热症状出现,同时湿重于热者,可随证治之,常可收药后病瘥之效。本方的配伍力专效著在芳香化湿、淡渗利湿之中,也适用于其它湿热为患之证,如胃脘痛、腹泻、眩晕[11]等,有温中健脾之效,故临床上不拘于治疗酒伤病症。
3葛花解酲汤治疗肝脏损伤的相关实验研究
葛花解酲汤的动物实验发现,葛花中的皂角苷、异黄酮等是解酒的主要成分,并且该方具有降低乙醇含量、减轻肝脏损害的作用[12]。同时有前期的动物实验表明,葛花解酲汤不仅能够促进肝内脂质代谢,还能够阻止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肝脏损伤[13]。
王东坡等[14]实验研究发现葛花解酲汤对酒伤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能够减轻酒精对肝细胞的损害,结果表明葛花解酲汤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杨柱等[15]实验研究对于乙醇导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葛花解酲汤、葛根散与石膏汤对肝脏保护作用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葛根散中的TBA、GSH、MDA、肝脏系数4项指标及葛花解酲汤中包括AST、ALT两项指标改善幅度最大,石膏汤效果较差,TBA、ALT、GSH等指标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因此说明葛根汤和葛花解酲汤的保肝作用效果好于石膏汤。
伍嘉宁等[16]通过实验研究认为,葛花解酲汤能提高乙醇脱氢酶(ADH)的活性,减少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增加肝脏对乙醇的生物转化功能,能够降低血液乙醇含量,具有明显的抗乙醇中毒功能,并且能够减轻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李军等[17]实验研究发现,在一定剂量下,葛花解酲方能够改善小鼠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一定程度上增加模型小鼠的脾脏和胸腺指数,进而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因此,葛花解酲方可能是通过改善小鼠的免疫功能,在一定剂量下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郭斌等[18]通过建立肝癌癌前病变模型,以葛花解酲汤干预,从肝组织病理变化发现葛花解酲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癌前病变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癌基因CyclinD1和CDK4的表达,上调抑癌基因p27从而达到保护肝脏损害、逆转肝癌癌前病变的作用。
4葛花解酲汤及其加减的临床运用
41酒精性肝病《诸病源候论》载:“酒者,水谷之精也。其气悍而有大毒,入于胃……”。因此,中医学认为酒精性肝病属于“酒疸”、“积聚”、“胁痛”、“臌胀”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即为酒精性肝病,早期临床表现多为脂肪肝,严重者可導致肝功能衰竭进而危害生命[7]。近年来,酒精性肝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尤其男性。李军等[19]将44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用肝细胞膜稳定剂多烯磷酯酰胆碱300mg,3次/d,治疗组加用葛花解酲汤口服,每日1剂,疗程均为2个月,同时戒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并补充多种维生素。实验结果显示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CT肝/脾比值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葛花解酲汤在一定剂量下能够保护肝细胞的功能,对酒精性肝病有一定的疗效。陈萍等[20]将12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常规给予吸氧、高糖、B族维生素、钾镁极化液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纳洛酮组)予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继以12mg纳洛酮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纳洛酮+葛花解酲汤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葛花解酲汤100mL鼻饲或口服。治疗后8h,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葛花解酲汤鼻饲或口服结合静脉注射纳洛酮较单独静脉注射纳洛酮对急性乙醇中毒治疗效果好,预后佳。
42急性酒精中毒《本草纲目》云:“酒,辛、甘,大热,有大毒。”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一次饮酒过量导致血中乙醇浓度过高所导致,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神志异常、上消化道出血等[21]。王春华等[22]运用葛花解酲汤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酒精中毒,对47例急性重症酒精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1例患者,应用纳洛酮配合加味葛花解酲汤灌胃,对照组26例用纳洛酮治疗,观察患者情况。临床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加味葛花解酲汤灌胃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效果优于纳洛酮,并且能大大缩短酒精中毒患者昏迷时间,减少并发症。
43其他临床运用人的体质有阴阳之别,所以伤酒病症亦有寒化、热化之分。葛花解酲汤所治是脾胃虚寒、湿从寒化、中阳不振的证候。若为阳性体质,湿热内盛、湿从热化,症状为面赤烦热、口渴饮冷等,使用本方宜减去辛燥之品干姜、白术、木香等,改用苦寒清热之药黄芩、黄连、栀子等。此外,尚可选用枳子配合治疗。枳子性味甘酸平无毒,善解酒毒,适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等症,故临床可辨证运用。
5结语
酒精伤害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健康工作者的关注,在我国,防治酒伤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关防治酒伤的方药层出不穷,葛花解酲汤作为解酒名方,是祖国医药治疗酒伤病的常用方剂,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葛花解酲汤对于长期饮酒引起的肝损伤有防护作用。葛花解酲汤主要用于因饮酒过度而导致的多种杂证及湿热为患的病证。由于酒精损伤对肝脏的损伤最为严重,葛花解酲汤作为历代解酒常用方,对保肝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酒伤病做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永谦.葛花解酲汤治慢性酒精中毒举隅[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09):538.
[2]许建丽.葛花解酲汤临床运用举隅[J].湖北中医杂志,1999,21(6):277.
[3]朱华,刘芯蕊,王孝勋. 葛花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73-2274.
[4]杨柱.酒伤理论探讨及其对防治酒精性肝病的指导作用[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
[5]邓中甲.方剂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34.
[6]吴杨.古今中医论治酒伤[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02):139-142.
[7]孟宪军,朱安宁,徐伟伟.葛花解酲汤的现代相关研究与运用[J].光明中医,2015,30(07):1561-1564.
[8]杨柱.酒伤中医治法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4,05:261-262.
[9]党婵娟,钟栩.葛花解酲汤治疗“伤酒”病症的中医理论探讨[J].中医研究,2015,03:4-5.
[10]王镜辉,唐东昕,黄慧,等.葛花解酲方对肝癌细胞原位移植瘤小鼠端粒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4:73-78.
[11]许建丽.葛花解酲汤临床运用举隅[J].湖北中医杂志,1999,21(6):277.
[12]罗眈,易自刚,杨力强.加减葛花解酲汤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08):1926-1927.
[13]翁卫东.复方中药葛花解酲汤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3): 162-164.
[14]王东坡,谭学林.葛花解酲汤对酒精性肝病防治作用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02):55-57.
[15]杨柱,田维毅,王文佳,等.葛根散等3首解酒方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4:7-9.
[16]伍嘉宁,潘锄云,周楚华,等.葛花解酲汤抗乙醇中毒的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6(4):24-25.
[17]李军,唐东昕,龙奉玺,等.葛花解酲方对移植性肝癌小鼠外周血中免疫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5,12:2845-2847.
[18]郭斌,唐东昕,龙奉玺,等.葛花解酲方对乙醇性HBV转基因小鼠肝癌癌前病变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1:745-748.
[19]李军,王镜辉,田梦源,等.加减葛花解酲汤治疗酒精性肝病44例的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75-77.
[20]陈萍,王淼,吴佳璇,等.葛花解酲汤对急性乙醇中毒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06):741-742.
[21]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900
[22]王春华,杨志兰,段淑云,等.加味葛花解酲汤灌胃干预急性重症酒精中毒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5,6(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