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替代机遇

2017-04-24 23:44于建
证券市场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进口

于建

进口替代成为上市公司寻求业绩新增长的突破口,而股价也随之会出现超额收益,蕴藏投资机会。

进口替代出牛股。

家电行业的进口替代浪潮中,涌现出了格力电器(000651.SZ)、美的集团(000333.SZ)涨幅数十倍、市值近2000亿元的大牛股。

汽车行业的进口替代大势下,长城汽车(601633.SH、02333.HK)、吉利汽车(00175.HK)等自主品牌跃立潮头,涨幅也均超过十倍。

新材料领域的进口替代机遇中,康得新(002450.SZ)、国瓷材料(300285.SZ)等脱颖而出,持续增长的业绩推动股价涨幅均在数倍以上。

医药行业也是进口替代的主战场之一,通化东宝(600867.SH)、长春高新(000661.SZ)分别凭借着重组人胰岛素、长效生长激素而长期涨幅巨大。

进口替代不仅仅只是国家战略——工业化时代以来,许多经济强国多多少少都实行过进口替代,进口替代甚至是产业革命的促成者,也是企业寻求业绩新增长的突破口——进口替代空间大的公司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容易成为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公司;更是资本市场的牛股集中营——进口替代打开了上市公司业绩和估值的上涨空间。

国泰君安对国外经验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速放缓下,企业盈利的增长有向上的可能。进口替代正是供需紧平衡下寻找边际利润增长的重要裂口。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周期自然出清后,沿盈利增长新动能布局产业龙头,将是押注未来的重要机遇。

在国内传统经济增速放缓阶段,企业寻求业绩新增长的突破口,以工程师红利、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势为代表的三大市场因素驱动下,国内产业转型需求与国际产业链布局需求形成共振。未来大国博弈和国际贸易摩擦将会对进口替代锦上添花,布局进口替代产业的时机已到。

民生证券也表示,中国正处于从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转型期,进口替代成为近期和未来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大量目前还被西方垄断的高科技产品有望在近几年实现进口替代,而上市公司股票在公司产品进行进口替代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超额收益,蕴藏投资机会。

中国经济崛起之路

进口替代将是中国近期和未来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产业化的必然结果,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口替代的过程。

国泰君安认为,中国的产业升级过程与国外发达国家基本类似,进口替代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发生。

对照韩国和日本产业升级的特点可以发现:初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就业率;之后产业结构转向钢铁、石油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产业高级化提供资本品积累;随后向高附加值的机械和汽车制造、消费电子以及研发投入高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转移。

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进口替代也正在按照日韩产业更替的路径,中国产业正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型。

民生证券表示,在无法引进技术时,进口替代就成为最高效的科技进步方式。因为不少技术虽无法引进,但毕竟其他国家有现成的产品和技术可以模仿和学习,市场前景也较为确定,因此难度低于自主创新。这也将是中国近期和未来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经过十几年的产业布局和发展,从钢铁到高铁,中国已经在多个重要领域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推动产业市场份额迅速扩张。进口替代的特点是“从零到一难,从一到百易”,掌握技术难,而在初步掌握之后技术水平可能很快进步,几年内即接近成熟,产品质量也将迅速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市场份额在此期间将大幅提高。

典型就是汽车行业,零部件进口替代一方面源于国内工艺的进步和技术的突破;另一方面源于自主品牌的崛起挤压合资品牌利润空间,合资品牌被迫寻求更低成本的供应链合作方。

技术突破配合政策扶持也是进口替代的又一助推力。以电子、医药行业为主的行业,以半导体、芯片国产化和医保目录等政策扶持为代表,配合企业自身技术的迭代,逐步打开国内市场。

医药行业就是进口替代的政策重点扶持领域,国家密集出台医药行业政策,鼓励国产进口替代品种。

2017年3月7日,福建省发布了医保支付标准,由于福建省在医改中的标杆作用,对于未来各省医保支付标准有较大的参考意义。此次,福建按照不同药物类别制定了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新一轮的联合限价可能加速药品进口替代过程。

目前,在很多处于国产药品替代进口药品的领域,国产产品正在通过价格优势逐渐替代进口产品。而此次,按照福建省的方案,部分品种国产药品降价幅度明显大于进口产品,价格差距越来越大,直接推动了在福建当地的进口替代。

而且,在全国范围内,由于福建省的示范效应,药品价格会通过联动等方式扩散到全国,推动进口替代的加速。

以通化东宝的主打产品重组人胰岛素为例,在此次福建阳光采购中,不仅是国内企业100%报销,国外企业仅80%报销,而且,国内企业的医保支付价格也要高于国外企业。这将大大推动重组人胰岛素的进口替代。

招商证券认为,在进口产品被加速替代的过程中,对于高端仿制藥企业,拥有临床刚性强的产品,有望受益于进口替代提速,更容易出现重磅品种。其中,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阿卡波糖、阿那曲唑片等品种都属于潜在的加速替代领域。

以华东医药(000963.SZ)的阿卡波糖、乐普医疗(300003.SZ)的氯吡格雷为例。在福建方案下,患者使用国产阿卡波糖不用付费,使用进口需额外支付12.38元/盒,与此同时,医院赚取差价仅2.22元/盒;使用乐普医疗的氯吡格雷,患者需支付16.72元/盒,而使用进口赛诺菲的产品,需支付38.02元/盒,相差一倍多,与此同时,医院赚取利润仅相差2.46元。

可以看到,新方案下针对这类产品,相比患者的受惠程度,医院使用进口产品的超额收益并不大,进口替代的速度有望加快。

除了上述推动力之外,国泰君安还认为,在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摩擦不断之下,进口替代将会在各个领域加速,成为行业龙头业绩增长的新动能。

2016年以来,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反倾销案件有增长趋势。叠加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贸易保护,中美贸易摩擦或将愈演愈烈,潜在的贸易摩擦将为国内制造业赢得更多的存量市场份额。

近期,朝核半岛问题持续发酵,中韩关系趋冷,严重影响中韩贸易。本次由于地缘政治事件导致的贸易摩擦升级将加速电子领域的国产化替代,成为消费电子产业链、汽车产业的进口替代的机会。

上市公司战略之选

进口替代不仅成为国家战略,更是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实现弯道超车的助推器。2016年年报显示,部分在所属领域实现进口替代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靓丽。

专业从事胶粘剂和新材料研发生产的回天新材(300041.SZ)在2016年年报中披露,公司的太阳能电池背膜业务由原来主要采用从外部采购PET膜、PVDF膜等膜材料到逐步采用自产PVDF膜材料,实现了关键原材料进口替代,具有高耐候性、防水性的特点。该产品投放市场以来反映良好,2014-2016年,销售量分别为284.42万平方米、646.33万平方米和1188.68万平方米,占当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8.08%、13.33%和18.81%。

在新产品加速增长,产品结构持续调整的推动下,回天新材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1.31亿元,同比增长16.04%;实现净利润9704万元,同比增长15.73%。同时,公司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净利润4418万-4995万元,同比增长15%-30%。

专注于有色金属合金新材料的博威合金(601137.SH)在2016年年报中披露,公司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无铅新型环保铜合金、高性能无铍弹性铜合金、高性能耐蚀镍铝铜合金等已逐步实现产业化,实现进口替代,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其中,博威合金推出的高精度铜镍硅合金带材C70250已经占据国内连接器接插件市场较大份额,并成功替代了德国、日本的进口材料,被下游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广泛接受。

此前,国内高端铜合金板带34%依靠海外进口,进口替代空间较大。自2014年开始,博威合金的产品结构就向中高端板带材调整,谋求进口替代,2016年产品即呈现供不应求趋势的局面。

2016年,博威合金实现营业收入42.43亿元,同比增长29.75%;实现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148.03%。

东旭光电(000413.SZ)是近年来的一只大牛股,其所在的液晶玻璃基板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资本投入规模大、技术壁垒高和产品工艺复杂等特点。

此前,国内6代线以上的玻璃基板几乎全部被美国的康宁、日本的旭硝子等少数几家企业垄断,自主的8.5代玻璃基板更是空白,东旭光电在大尺寸玻璃基板业务方面拥有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突破技术封锁,不仅建设了第6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而且还投资新建3条第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等项目;同时,公司还通过注入托管高铝盖板玻璃资产、投资建设第5代TFT-LCD用彩色滤光片、宽幅偏光片等项目加速布局光电显示上游关键材料,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实现光电产业协同效应。

体外诊断是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是医疗器械领域中最大的子行业,按检测原理和方法主要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中国体外诊断总体规模很小,人均体外诊断费用仅为2美元,远低于日本的38美元和美国的77美元,加之老龄化的加剧,中国体外诊断市场空间巨大。

总体来看,全球体外诊断市场中罗氏、丹纳赫、西门子和雅培占据了接近50%的份额,中国市场中,国际巨头占据了30%以上的份额,国内企业没有形成集中度,市场占有率较低。从细分市场看,中国企业多集中在生化试剂领域,且占据大部分国内市场份额,而在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市场上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作为国内生化试剂龙头企业之一,九强生物(300406.SZ)也在2016年年报中明确表示,公司将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优势,力争实现诊断试剂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从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多方面进行优化,着重在生化诊断试剂方面加强进口替代品的研发和生产,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自主研发上游原料和试剂产品,真正降低生产成本,以质优价廉的国产诊断试剂进一步挑战进口试剂的垄断地位。

在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大潮中,零部件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内齿轮散件生产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齿轮生产企业之一,双环传动(002472.SZ)的进口替代战略就代表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2016年年报中,双环传动明确表示,将借助新能源车和自动变产品转型机遇,改造传统手动变速器齿轮为主的产品结构,快速占领进口替代市场。

公司已突破自动变速器齿轮的研制,使得自动变速器齿轮的进口替代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国内已有企业在自動变速器研制取得突破,相关的零部件如齿轮的市场将加剧放大。在高精度减速器还未脱离进口的局面下,公司通过几年的自主研发、试制、推广,已在核心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突破,有望成为国内较早实现国产化的集成商,随之而来的成本下降以及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铺开,高精度减速器的市场不可限量。

钢铁高铁前车之鉴

总结A股历史上进口替代成功与失败案例可以发现,成功的进口替代需要三个条件:价格战可行;销售渠道优势;所处行业空间较大。

民生证券认为,钢铁、高铁是中国两个典型的进口替代成功案例。

前者在2003-2007年出现了明显的进口替代过程,后者则在2007-2016年出现了明显的进口替代过程,两个过程中均伴随着龙头上市公司业绩与股价的齐飞。

2003年,在中国自身钢产量达到22234万吨的背景下,净进口量仍达到3018万吨。民生证券认为,中国当时需要大量进口钢铁的原因,不僅仅是因为需求过旺,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内钢厂技术落后,吨钢耗能远高于国外钢厂。这使得中国钢铁在2003年时哪怕有关税保护,竞争力也不如国外钢铁,进口钢铁更为合算。

随后,中国钢铁业实施了进口替代战略,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在短时间内技术迅速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重点企业吨钢能耗由2003年的778千克标准煤降至2007年的632千克标准煤,降幅近20%。

加之中国相比发达国家拥有人力成本低等优势,使得进口钢铁再无竞争力,反而是中国钢铁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攻城拔寨,成为全球最大的钢材出口国。2007年,中国钢产量达到48966万吨,钢材净出口量达到4327万吨。

在2003-2007年钢铁业的进口替代过程中,全国钢产量增长了120%,在钢价(以螺纹钢为代表)增长了24%的情况下,技术早已领先的宝钢股份(600019.SH)净利润分别由70亿元增至127亿元,增幅达到82%;技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武钢股份(已被宝钢股份吸收合并)、唐钢股份(现河钢股份,000709.SZ)净利润更是分别由5.6亿元、8.8亿元增至94亿元、35.6亿元,增幅分别达到1579%、304%。除宝钢股份之外的全国大中型钢企净利润平均增幅则达到216%。

同时,钢铁股在A股市场表现抢眼,被称为“五朵金花”之一。在钢铁进口替代期间,武钢股份、唐钢股份股价涨幅高达623%、916%,相对上证指数251%的涨幅遥遥领先,而宝钢股份股价涨幅也略超过上证指数,达到268%。

民生证券表示,这从侧面印证了在技术从落后到领先的进口替代过程中业绩将大幅增长,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优异。

中国高铁列车制造业是另一成功的进口替代典范,在2007-2016年期间出现了明显的进口替代过程。

2007年,中国高铁列车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为零,2009年,在技术成熟和“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共同作用下,以中国南车和北车为代表的中国高铁制造业全球市场份额就已突增至28%。到2016年,南车和北车合并后的中国中车(601766.SH)在全球高铁列车制造业市场份额进一步升至69%。

不仅是高铁列车制造业,高铁产业链上的诸多行业也陆续开始出现进口替代,如2016年底,由太钢不锈(000825.SZ)提供材料,太原重工(600169.SH)制造的动车组轮轴通过运用考核,即将开始进口替代。

此过程中,中国中车的净利润也从7亿元增至116亿元,增幅高达582%,股价涨幅达到95%,相对于-5%的同期上证指数涨幅,超额收益率仍然十分可观。

掘金进口替代机遇

国泰君安建议,沿三条主线布局进口替代受益行业,包括:政策和技术突破双驱动下的高精尖技术行业,半导体芯片、军工;受益于终端品牌崛起,成本优势和技术短板不齐相结合的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电子、轨交设备、单晶炉;政策友好、性价比优势明显的终端消费品,高仿药,整车制造。

根据中国已经占据一定全球市场份额,但市场份额仍较低,未来市场份额有望在进口替代过程中大幅增长的原则,民生证券梳理出了包括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片、功率半导体、体外诊断、工业机器人等19个可能处在爆发前夜的进口替代类工业产品,主要分布在电子、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业、汽车以及医药领域。

国泰君安认为,电子行业的进口替代包括两大逻辑,投资电子行业进口替代主题也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抓住投资机会。

一方面是国家意志推动。在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和产业基础的行业,比如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和面板产业,行业进口替代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国家意志推动。

芯片是整个信息产业的基础,国内半导体大量依赖进口,国家在大力扶持整个半导体产业,并且成立千亿规模的产业基金。作为国家战略扶持的重点,半导体产业的各个环节龙头的厂商最值得关注。如封装环节的长电科技(600584.SH)、设备环节的北方华创(002371.SZ)、材料环节的上海新阳(300236.SZ)、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扬杰科技(300373.SZ)。

民生证券也认为,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片、功率半导体是两个值得重视的进口替代子行业。此外,存储器芯片国产化也是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行及实施的项目之一,有望在新型存储器的技术上加速进口替代;有着下一代显示技术之称的AMOLED(也称“魔丽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以及8.5代线玻璃基板也机会多多。

据预测,存储器芯片全球销售额有望在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需求将超过200亿美元。目前,存储器芯片全球市场供给基本被三星、东芝等国外厂商所垄断。

A股上市公司中,兆易创新(603986.SH)在市场较小的NOR Flash领域取得一定突破,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1%位列第四位;紫光国芯(002049.SZ)在收购武汉新芯后,将在2017年全面进入3D NAND闪存市场,计划在2020年前实现市占率10%的目标。

2016年,国内AMOLED市场达到150亿美元,国内产能约占全球的23%,未来随着成本的下降和良率的提升,市场空间广阔。

A股上市公司中,京东方A(000725.SZ)预计未来三年量产高端柔性AMOLED面板;中颖电子(300327.SZ)则开发了国内首颗高清AMOLED驱动芯片,是国内唯一并首家量产AMOLED屏驱动芯片的公司。

另一方面则是国内电子制造业升级。国内电子制造业沿着微笑曲线向两端升级,从代工向零组件升级以及品牌厂商转变,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大品牌,国产品牌已经占据三席,零组件领域更是诞生了一大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供应商。

从投资来看,国泰君安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如欧菲光(002456.SZ)这样的具备全球竞争力、战略布局领先的公司,有望在全球手机产业链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另外,民生证券认为,体现着光通信核心竞争力的光器件和光芯片也存在着较大的进口替代市场时间。

中国光通信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产业链布局比较完整,产业规模和产品种类不断扩大,华为、中兴、烽火等设备商已成為全球光通信产业的中坚力量,但光通信产业链发展很不均衡——光纤光缆已几乎完成进口替代,国产化程度高,其龙头如亨通光电(600487.SH)净利润已从2014年的3.4亿元大增至2016年的约14亿元,但位于产业链源头的光器件及芯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中国数据中心以及宽带网络的强劲增长,有望推动光器件产业加快进口替代进程,光迅科技(002281.SZ)、博创科技(300548.SZ)、中际装备(300308.SZ)、新易盛(300502.SZ)等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有望随之快速增长。

电子、半导体行业的进口替代又推动了电子化学品等关键材料以及单晶炉的需求。

国泰君安表示,以电子化学品、高端膜材料等为代表的关键材料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是进口替代的重要方向。

以电子化学品为例,中国的电子化学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但与目前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相比,其产业水平、规模明显滞后于IC、FPD产业的需要,表现为自给率低(整个产业的国产化率不足8%),对国外的依存度过高,严重影响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国家意志落地、大基金密集投资助力的大背景下,国内半导体行业迎来加速发展期,电子化学品国产化替代的趋势已十分明朗。

如作为液晶面板的关键原材料,偏光片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接近120亿美元,而偏光片的关键材料TAC膜(占其成本的50%左右)全球市场容量约33.3亿美元。据预测,到2018年,中国国内偏光片、TAC膜的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33.6亿美元、10.5亿美元。

而全球偏光片和TAC膜的产能集中在日韩少数企业中,2016年国内企业的偏光片市场占有率仅为8.8%,在TAC膜上更是未能实现量产。

突破则出现在新纶科技(002341.SZ)身上,公司通过定增投建TAC功能膜材料项目,与日本东山进行技术合作,将具备TAC膜的规模化生产及精密品质管理能力,填补国内空白。该项目规划年产能9417万平方米,预计2017年下半年完工试生产。公司预计项目达产后年均营业收入16.86亿元,年均净利润2.50亿元。

同时,在另一进口替代空间广阔的子行业铝塑膜上,新纶科技也在国内市场取得突破,已经成为公司一个重要的业绩贡献点。

铝塑膜是由铝箔、多种塑料和黏合剂组成的复合材料,是软包锂电池电芯封装的关键材料,也是目前技术难度最高的环节,因此铝塑膜制造业毛利率可达50%。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尤其是中国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的环境下,潜在市场规模可达到百亿元。

新纶科技已有铝塑膜产能200万平方米/月,目前动力电池类的销售占到公司铝塑膜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左右,每月的总销售额也已经上升到了100万平方米左右。常州三期将建设铝塑膜年产能3600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18年一季度投产。

半导体光刻胶以及超净高纯试剂是民生证券认为有望实现进口替代的另外两个重要的电子化学子行业,前者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中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细微加工,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80.7亿美元,国内半导体光刻胶整自给率不足10%;后者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性配套材料,主要用于芯片的清洗、蚀刻,2016年,国内市场规模超过60亿元,全球市场份额中国内企业仅占11%且均为低端产品。

A股上市公司中,强力新材(300429.SZ)与南大光电(300346.SZ)在光刻胶领域各自有所突破,并实现了商业化;光华科技(002741.SZ)与西陇科学(002584.SZ)则有望成为超净高纯试剂领域进口替代的旗手。

除了电子化学领域,受益于智能手机及汽车电子需求端增长,国内晶圆厂也迎来大规模扩产潮,单晶炉设备厂商随之受益。

国泰君安预计,未来两年半导体单晶炉设备市场空间高达50亿元。晶盛机电(300316.SZ)作为半导体单晶炉龙头企业,技术积累极为深厚,承担了重大专项“300mm硅单晶直拉生长装备的开发”和“8英寸区熔硅单晶炉国产设备研制”两项课题并顺利验收,将在此轮半导体扩产潮中享受爆发式增长。

国泰君安表示,汽车行业的进口替代按照难度分三个路径:本土企业替代跨国企业的产品,外资技术的国产化和本地化,海外并购。这三个路径目前都是在同步实现。

其中,本土企业替代合资产品和进口产品,在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端都有明显的趋势,背后核心力量来自于本土企业的快速成长和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

中国品牌整车公司在近三年实现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产品端质量和性能上迅速缩小了与合资车以及进口车之间的差距,在单车产值上每年以接近10%的速度递增,产品档次不断上移,三年内已经替代了合资车的15%以上的份额,国泰君安预计,未来三年还将替代15%以上的份额,未来更是有望达到60%以上的份额。

整车企业中,长城汽车、广汽集团(601238.SH)、吉利汽车等均是主要的受益者;零部件企业中,主营汽车用起动电池的骆驼股份(601311.SH)和吉利汽车的供应商拓普集团(601689.SH)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外资技术的国产化和本地化,主要体现为海外技术和产品之前以进口形式实现国内销售,背后的核心推动力量是成本压力。

海外并购是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公司的主要成长路径,背后核心优势是中国的资本优势。特别是同行业的并购,即国内的低端零部件企业去收购国外的同行业龙头公司,然后将国外龙头公司的进口产品拿到国内实现国产化。均胜电子(600699.SH)、继峰股份(603997.SH)均为受益标的。

在装备行业中,国泰君安表示,传统装备看技术升级,新兴设备看工程师红利。在传统装备中,中国制造企业开始重视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近年来凭借比较明显的要素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和规模生产优势,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以铁路设备、核电设备、工程机械这三个细分板块的进口替代趋势最为明显。从新兴自动化装备板块来看,由于相关设备大多具有非标定制化的特点,国内厂商凭借工程师红利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以3C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零部件这两个方向进口替代最为明显。

在铁路设备中,尽管动车车辆及机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达70%,但大部分在动车零部件仍为国外进口。在中国推行标准动车组的背景下,动车组车门市场尤其外门市场有望迅速实现进口替代,康尼机电(603111.SH)受益;在城轨信号系统市场上,国产设备开始崭露头角,未来国内公司的毛利率有望从5%-6%提升至15%-18%,利润弹性巨大。众合科技(000925.SZ)等将从中受益。

另外,民生证券还认为,动车车轴也是一个进口替代的突破口。动车车轴关乎高铁运行安全,对材料和质量的要求较高。目前,中国动车轮轴尚未实现国产化,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太钢不锈与太原重工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出了350公里时速的高铁轮轴,已经通过了技术鉴定,即将投入市场,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在3C自动化设备领域,随着全球LCD、OLED产能往中国大陆转移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凭借价格优势和迅速反应优势,不断挤压日韩检测、组装设备的市场份额,实现进口替代。精测电子(300567.SZ)就率先打破日韩在面板显示检测领域的垄断,在模组检测端的市场份额已达国内第一。

猜你喜欢
进口
进口食品
2018年1月我国大宗轻工商品进口情况
2017年1~11月我国大宗轻工商品进口情况
中国橡胶进口分析
2016年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
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1—5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2014年1~8月我国猪肉进口38.3万t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