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辰
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
黄宝辰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7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常规模式,研究组患者54例,采用临床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26±1.03)天和(11.34±2.06)天,对照组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便秘、感染、压疮和呕吐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2%,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能促进患者快速治愈,同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颅内动脉瘤;临床路径;效果
颅内动脉瘤是机体颅内动脉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或动脉壁的结构改变引起的颅内动脉壁出现的一种异常膨出,会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进行规范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配以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增强治疗效果[1]。我院以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有有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7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颅内动脉瘤,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3例,其中女性有22例,男性有31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5.2±2.7)岁;其中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分级在Ⅰ级的有13例,Ⅱ级27例,Ⅲ级13例;其中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有26例,介入治疗手术方式的有27例。研究组54例,女性23例,男性31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4.6±2.8)岁;其中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分级在Ⅰ级的有14例,Ⅱ级28例,Ⅲ级12例;其中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有27例,介入治疗手术方式的有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的GCS评分在13分及以上,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分级在Ⅰ~Ⅲ级,所有患者均经CTA或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2]。排除标准:两组患者均排除了失眠、便秘和压疮病史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其他合并严重全身系统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常规模式,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54例,采用临床路径,制定临床路径的10项标准[3],包括医疗措施、评估、检查和化验、活动、治疗和护理、饮食、宣教、监测、出院计划、治疗护理结果。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查阅,针对患者的医疗措施制定护理流程,在制定护理流程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协助患者做好各种检查和化验,针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指征制定护理路径。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结合专家的意见制定连续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护理过程采用专门的临床路径表格病历,每一个项目都制定相应的标准医疗和护理计划。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类型包括便秘、感染、压疮和呕吐。两组患者的预后指标主要包括恢复良好、中度残疾、严重残疾、植物状态和死亡,在术后6个月进行评价。其中恢复良好是指患者虽然还有轻微的神经功能缺失,能正常生活;中度残疾是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生活能够自理,严重残疾是指患者清醒,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护理[4]。
1.4 统计学分析
2.1 两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26±1.03)天和(11.34±2.06)天,对照组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发生便秘、感染、压疮和呕吐的患者共有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发生便秘、感染、压疮和呕吐的患者共有3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4.2%,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预后对比
研究组术后半年恢复良好和中度残疾的人数分别为16例和26例,比对照组的10例和16例高,重度残疾、植物状态和死亡的分别为11例、1例和0例,均明显比对照组的20例、5例和2例少,整体而言,研究组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路径是指临床路径发展小组根据患者疾病的实际情况以及采取的实际治疗方式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是一种针对疾病和治疗的护理模式,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接受系统化的治疗和护理,确保治疗护理的连续性和针对性,从而不断提升护理质量[5]。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检查和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实际治疗方式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展开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护理,提升治疗护理效率,从而加快疾病的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6]。对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和护理,能有效防止动脉瘤发生破裂或发生再出血,这也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7]。采用临床路径,可以加强医院对疾病治疗的认识,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急诊治疗开通绿色通道,可以保障患者在入院后及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阳性患者,则及时进行介入治疗,在治疗前加强术前检查。此外,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后容易并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危害患者生命[8]。而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和护理,临床路径发展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结合患者的病历,在循证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规范手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工作,除了传统的扩血管和扩容治疗之外,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腰穿置管释放血性脑脊液,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将患者的颅内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直到患者的脑脊液转化为清亮[9]。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在绝对卧床的过程中易发生肺部感染,而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可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对患者的肺部感染进行预防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环境清洁,定期帮助患者翻身,能有效减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并发症。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护理,通过建立临床路径小组,护士需要对临床路径中的各项内容进行讲解,加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治疗的认可,使患者以及家属积极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此外,通过发放颅内动脉瘤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来强化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做好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26±1.03)天和(11.34±2.06)天,对照组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能够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研究组患者发生便秘、感染、压疮和呕吐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2%,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术后半年恢复良好和中度残疾的人数分别为16例和26例,比对照组的高、重度残疾、植物状态和死亡的分别为11例、1例和0例,均比对照组的少,整体而言,研究组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路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与张超等人关于临床路径对保障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患者安全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10]。说明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具有显著的效果。
表1 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例数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545.26±1.0311.34±2.06对照组539.79±1.1416.26±3.11 t -7.1526.79 P -<0.050.04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综上所述,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临床路径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早日治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刘许梅.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8):129-131.
[2] 马静,马蕊,杨权. 临床路径在脑动脉瘤手术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209-210.
[3] 张金梅.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临床路径护理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4,35(35):7972.
[4] 蔡志红,张玲霞,王利. 临床路径护理在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肿瘤药学,2013,3(1):75-77.
[5] 谭淼.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护理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2):1560-1562.
[6] 唐晓琴. 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J].吉林医学, 2014,35(34):7692-7693.
[7] 赵翠梅. 临床路径护理在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 13(29):245-246.
[8] 道日娜. 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可行性和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7):141.
[9] 周菊芳. 临床路径护理在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158.
[10] 张超,赖贤良,潘银河. 临床路径对保障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0):3338-3341.
Analysis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HUANG Baoche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People’s Hospital of Rizhao City, Rizhao Shandong 276800,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ion the effect which clinical pathwa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107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53 cases in control group, 54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clinical pathway and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bedridden and length of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5.26±1.03) days and (11.34±2.06) days, these two indicators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developed constipation, infection, pressure sores and vomiting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was 33.3%,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64.2%,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Clinical Pathwa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can promote rapid healing of patients, and the same time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tracranial aneurysm; clinical pathway; effect
R473
A
1674-9316(2017)06-0164-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6.098
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日照 27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