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垦”实践案例

2017-04-23 20:28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农垦联网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坐落于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一家以农牧业为基础,集工、商、贸等多元产业发展的现代企业集团。有施业区面积3万平方公里,分布在呼伦贝尔9个旗市区境内,拥有600万亩耕地、1000万亩草场、40万亩林地、13万亩水面;辖24个县团级现代化农牧场和27个企事业单位,总人口17万,其中各类从业人员7.4万;企业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模式,是全国仅有的规模化、集约化垦区之一;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大型农机设备为主,总动力74.2万千瓦,田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五是科技实力雄厚,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63人,农业科技贡献率71.38%,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集团公司实施多元产业发展,下设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海拉尔农垦集团、大兴安岭农垦集团,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呼伦贝尔农垦工业有限公司,以产品营销为主的呼伦贝尔农垦商贸有限公司,以旅游产业发展为主的呼伦贝尔农垦旅游有限公司,以项目建设和地产开发为主的呼伦贝尔农垦建安开发有限公司,以金融业务为主的呼伦贝尔农垦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以农牧业科技研发为主的呼伦贝尔农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物资装备供应流通为主的呼伦贝尔农垦物资(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等九家多元产业公司。

主要做法

一、实施背景

针对农牧场目前粗放、靠天养蓄的传统生产方式,以及生产效率低、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等问题,围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农垦”行动计划,积极探索以各农场为服务单元,以农业生产、销售、农技支撑为服务内容,为农垦不同人员从生产、加工、流通、交易、农技应用等全过程、全方位、低成本、个性化的创新服务模式,为农垦集团信息化工程提供方便灵活的基础资源支撑。

二、建设内容

建设以农垦集团各农牧场及其它生产单位为应用和服务单位的生产决策指挥、加工仓储监控、农场管理、电商商务、质量追溯等服务平台,通过手机客户端为用户提供服务,形成从生产到流通到电商到旅游到社会化服务等为主要支撑的示范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1、互联网+生产服务

针对农垦主导品種,为农户及各级别农业生产管理部门提供“互联网+农业生产服务”,覆盖生产计划管理、农事管理、农机管理、生产人员管理等各方面。

2、互联网+流通服务

针对农垦农产品流通需求,为流通部门提供“互联网+流通”服务,包括:车辆调度与安排、车辆位置实时监控、冷链物流监控等,提升农产品物流效率。

3、互联网+电商服务

针对农垦集团各销售部门,提供“互联网+电商服务”,实现两上两下,市场信息推送等,解决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售后服务方式落后等重大问题。

4、互联网+旅游服务

以呼伦贝尔农业全产业链上的特色资源整合为目标,提供“互联网+旅游服务”,整合农垦各农场资源和共享客户群体,通过相关性带动弄农场间的优势互补,打造极致产品和极致体验,在全平台体现智能化、精准化,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各农场经济效益。

5、互联网+社会管理服务

面向农垦集团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互联网+社会管理”服务,构建全地区统一的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对各类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及时收集反馈和排查分析;对承担社会管理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扎口管理;对事关全局的重大紧急事件及早防控处置和监督管理。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共用、资源整合、动态跟踪、全面覆盖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三、解决问题及主要方式

1 、物联物通

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田联网(田、草、棚),牧联网(牛,羊,猪),水联网(渠、管、阀、表),农资联网(种、肥、药、膜),农机联网(收、播、犁、耙),农事联网(计划、播种、施肥、施药、收割、翻地),人联网(决策者、生产者、经营者、加工者、储运者)。

2、可看可用

通过环境要素、本体要素监测与种、肥、药等农业生产“全要素”调控,实现“高产、优质、生态”;建立农业生产管理、加工仓储物流监控、农资农产品质量溯源等“全系统”应用,对生产、加工、物流、消费“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管,实现“高效、安全”;达到“可看、可用”。

3、可推广可持续

通过提升农产品生态附加值,大幅度提升蛋、奶、肉、菜经济效益,达到“可推广、可持续”。

经验效果

在“互联网+农垦”示范过程中,紧紧围绕生态草牧业试验区建设内容和农垦集团重点工作,不断摸索“互联网+农垦”示范体系建设和运营模式,在顶层设计、平台架构、集成应用、运营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设计理念创新,确保示范体系高定位

“互联网+农垦”示范体系是按照“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的三全理念,围绕产业目标,以“需求牵引、面向用户、顶层设计、集成创新”、“先易后难、重点突破、试点示范、逐步推进”和“整体性、系统性、易用性、可靠性、扩展性”为原则,开展呼伦贝尔“互联网+农垦”示范体系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存储、计算、数据、知识、系统、工具等资源的协同共享,总体技术先进。

2、架构创新,确保示范体系高水平

按照顶层设计、分布实施和逐步完善的原则完成示范体系的开发设计。一是采用云计算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开发具有开放性、可拓展性和可持续性平台。二是通过建立云资源中心,集成农垦集团种植、水产、畜牧、农机、气象、农资等现有资源和应用系统,以及中科院有关涉农资源和应用系统。三是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开发决策分析系统,对行业生产数据进行挖掘,为生产指导提供模型和标准,为决策提供依据。四是依托平台,为生产企业、科研单位、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提供服务,研究产出平台建设、核心技术、服务终端应用软件,以及数据接口、视频和数据传输接口等规范标准。具有云化设计、开放性、可扩展性和演化性等特点,可为各类用户配置开放、共享、协同的农业物联网服务资源。

3、集成应用创新,确保平台高效能

示范体系建设涵盖了市场价格、遥感、知识规则等领域数据库,集成大量农业应用系统,实现了个基地传感数据的在线采集。同时,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显示屏、触摸屏等信息发布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

4、运维机制创新,确保示范内容可持续

通过建立面向用户、需求导向、多方参与、持续改进的“互联网+农垦”示范体系创新发展环境,形成了政、产、学、研、银、用协同推进的机制,探索“互联网+农垦”示范体系的研发、应用与运维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农垦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抢占物联网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银色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之行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
游唱在呼伦贝尔的脊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