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形成七大农产品电商模式

2017-04-23 19:32张艳玲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16年8期
关键词:成都市生鲜农资

张艳玲

农民日报

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有价值近50亿元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零售渠道进入消费市场,这一数据较上年增长了20%。今年3月,成都特色馆在淘宝和京东上线,短短2个多月销售额便达到2.9亿元,其中一半是生鲜和农副产品。近年来,各种农业农村电商模式在成都竞相发展,农产品传统销售格局已经被改变,农业农村电商成为当前成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成都市农委市场处处长阳泽江介绍,近年来成都不仅成长起了一大批本土电商企业,而且还逐步探索形成了七大农村农业电子商务模式。

一是“互联网+社区电子菜箱”模式。今年,成都主城区范围内建设100个城市社区生鲜农产品电商配送示范点,着力解决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互聯网+供销社(邮储、超市)+服务站”模式。整合供销、邮政、物流在农村的网点资源,以推动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为重点,建设镇(村、社区)服务站点,形成了“西蜀粮仓·崇州味道”“馫都味·优品”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电商平台。

三是“互联网+基地+服务站”模式。改变基地农产品“单打独斗”的产销方式,促进基地发展从生产拓展至流通、消费全产业链的电商应用,扩大体验式消费比重。目前,尚作有机、买够网、成都本味等本地电商企业对接发展生产基地达到60余个。

四是“互联网+金融+农业”模式。依托互联网开展对农产品营销户和农户的金融综合服务。彭州市三界镇作为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通过农融网建立金融服务中心,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一体化、一站式、全方位”的农村金融窗口服务工作。

五是“互联网+休闲农业”模式。通过搭建网上交易、产品及乡村旅游推介于一体的电商平台,拓展休闲农业互联网营销渠道。成都市乡厨协会利用现代化物流冷链配送优势打造乡村群宴“九大碗”,在延伸民俗文化的同时,实现了从产品电商向旅游电商和文化电商转型升级。

六是“互联网+特色农产品”模式。主要有以米鲜生、成都鲜果电商联盟等为代表的生鲜B2C模式和尚作农业为代表的生鲜O2O模式。

七是“互联网+农资企业”模式。农资企业通过互联网营销改造传统农资销售渠道。以哈哈农庄为代表开发了哈哈农庄、哈哈订肥、哈哈带货、哈哈农贸四个终端体系,拓展互联网产品的上下行渠道,服务“三农”发展。

猜你喜欢
成都市生鲜农资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2014:生鲜电商的多样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