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光明
摘 要 语文教育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就是用感性的语言,去点燃学生心中的诗意。当然,情感教育是否恰当,是否艺术?则要看是否能将学生心灵的火花点燃起来。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情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态度为中心的教育,它既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育具有重情感、體验和感悟的特点,它能帮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情感, 净化自己的心灵,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我们教语文,就是饱含喜悦、悲愁、惊恐、愤恨、激动等思想感情,去点燃学生心中的诗意,借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1锤炼教学语言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学生与作品、学生与教师实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使之在感受美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发现文学作品的情感元素,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艺术地经营课堂,借以渲染教学情境,达到吸引学生主动投入语境里,直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作品的情感元素,把自己的教学语言锤炼成情感性的语言。实际上,“情”也不是抬头可见、唾手可得的寻常物,它往往掩以草芥,让你难以察觉。所以语文教师就要认真地分析教材、感悟教材,深入地挖掘、探索情感教育的载体,然后寄情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
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以情动人,以境感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教学服务。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的教学语言,大多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与感染力。因此,教师要艺术地经营自己的教学语言,比如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变化多端,语境的引人入胜等等,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引人进入文学的审美精神世界。话剧《雷雨》一幕中侍萍的语言:“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里一连两个谐音字“萍”与“凭”,形象地刻画出侍萍百感交集,想认儿子却又不能相认,转而朝向指责的矛盾心理。教师要想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的情感审美境界,就必须仔细品味作品的语言,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这是进入情感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2利用教材美文进行情感教育
目前,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大多是名篇佳作。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情感的元素浓厚,文学性、可读性较强。其中,诗歌的豪放委婉,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小说引入入胜,剧作催人泪下,这类作品比例较大。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有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爱国之情;有的作品犀利地指向了社会和人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住……这些作品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饱含着浓郁的情感成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便于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因子,最终成就学生健全的人格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依赖文学作品的内容,挖掘情感的因素,引领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美质,借以传递正能量。当然,教师首先必须深钻入教材,然后调整自己的情感,最后才能去感染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师者,必先情动于中,才能吸引学生步步深入,渐入佳境,以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之身临其境,凝思静想,甚至物我皆忘,拍手称快。若如此,方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阅读的兴趣,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之目的。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情感教育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一种教学相长的情感因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教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留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一般来说,学生的上进心强,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他们十分在意师生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一旦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鼓励,就会阳光灿烂,涨满信心,学习就会干劲十足。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从内心里尊重学生,对学生倾注爱心。平常,教师要爱抚学生,多给学生以微笑,多给学生以赞美,让师生之间喜爱、温馨的友谊之情竞相开放。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时刻保持一种乐观的情绪与精神。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基本功,灵活的教学机智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操守,只有这样,才能以情动请,以境激情,达到师生愉悦、和谐的境地。
4以人格魅力进行情感教育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人才,既要求教师才高,又要求教师德高。所谓“德”者,就是指教师的高尚人格。教师高尚的人格所焕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耳闻目染,其影响力是无穷的。所有,教师应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
以人格魅力进行情感教育,就是要求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应以求真、至善、至美的行为准则行事。教师要以豁达乐观的胸怀,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良好的意志品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用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进行震撼与塑造,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相应地产生积极的情感,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从而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其实,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让我们感动、震颤的情感因素,亟待语文教师去发掘。当然,情感教育是否恰当,是否艺术,则要看是否能将学生心灵的火花点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