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孝丽 傅金英 ��韩云霞 宋志洁
【摘要】笔者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探讨傅金英教授治疗脾胃虚弱型恶阻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傅金英教授认为,治疗脾胃虚弱型恶阻应以健脾益气、和胃止呕、理气消食为主,并以此为法辨证施治,临床收效明显。
【关键词】妊娠恶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7-0093-02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妊娠剧吐”[1]。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恶阻候》首次提出恶阻病名,并指出“此由妇人元本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饮冷太过,心下有痰水夹之,而有娠也”。明确提出素体不足,又感受风冷兼之有孕系本病的主要原因。若妊娠早期仅有恶心择食、头晕,或晨起偶有呕吐者,为早孕反应,不属病态,一般3个月后逐渐消失。本病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胃虚弱、痰湿阻滞、肝胃不和、气阴两虚等型, 而以“脾胃虚弱型”多见。傅金英教授擅长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妊娠病、不孕症、月经不调、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在妇科经、带、胎、产各方面都具有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学术见解。现将傅金英教授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的经验整理如下。
1病因病机
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谓:“妊娠呕吐恶食,体倦嗜卧,此胃气虚而恶阻也”。傅金英教授亦认为脾胃虚弱是妊娠剧吐的本证。素体脾胃虚弱,受孕后血聚子宫以养胎,子宫内实,冲脉之气较盛。冲脉起于胞宫隶于阳明,冲气循经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反随冲气上逆而发为恶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的输布依赖于脾气的健旺,脾气虚痰饮内停者,痰饮亦随之上泛而呕恶。胃气虚易致气滞,气不下行而发呕逆。表现为恶心、呕吐频繁、厌食、甚者食入即吐。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乏力,头晕,甚至胎元不固。
2治则治法
傅金英教授认为本病宜治病与安胎并举,病情严重者,应下胎益母。临床上常表现为面色萎黄、恶心、呕吐清涎、纳差、乏力。治疗当健脾益气、和胃止呕、理气消食为主。采用综合治疗,以口服中药为主,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并给予心理指导,从而缓解症状,使其顺利妊娠。
21“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内治法治疗前应排除消化系统溃疡、慢性胃炎、病毒性肝炎、急性阑尾炎等所导致的孕早期呕吐及葡萄胎等其他不能继续妊娠的合并症。对于病情严重,尿酮体持续阳性,电解质紊乱,脱水的孕妇,需住院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除此可门诊给予中药方治疗。常用中药方为:黄芪 30g,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0g,陈皮 12g,木香10g,厚朴 6g,黄芩 12g,苏叶 12g,焦神曲15g,鸡内金15g,砂仁6g,佩兰 12g,甘草 6g。共3剂,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25min,倒出放置保温瓶中。取新鲜生姜,刮成细末汁,服药前先饮少许姜汁,引药入胃。少量频服,不拘时,不限量。服毕,吸住腮帮,使药液慢慢顺下,勿吐口水,以固护津液,减少“金汁”、“玉液”的消耗。随证加减,肝气郁结者加白芍、合欢皮、郁金;脾虚湿盛者加薏苡仁、佩兰;腰酸者加菟丝子、桑寄生。
22“中药穴位贴敷”之外治法中药贴敷剂组方及制备:姜半夏50g,丁香30g,研磨成细粉,用生姜汁与蜂蜜搅拌均匀呈膏状,制成1 cm×1 cm×05cm的圆形药饼,上面覆盖一层棉质胶布,贴敷于神阙及中脘穴,每日更换1次,连续3d。若出现皮肤过敏应立即停药。傅金英教授认为姜半夏主降逆止吐,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生姜温胃止呕,全方为中虚寒饮者而设。神阙主补虚证,此处皮肤较薄,脐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外用药物易吸收,并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2];中脘穴为胃之募穴,胃气输注和汇聚于此。此两穴为任脉所循行,任主胞宫,两穴同用,调整气血,补虚止呕。此法易行价廉,无痛苦,无副作用,疗效佳。
23“心理治疗”之生活疗法 本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可影响疾病的预后[3]。患者就诊时恶心、呕吐频繁,患者及家属往往情绪紧张、焦虑和不安。傅金英教授每每都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此病与情绪之间的关系,思虑过度伤脾,恐则伤肾,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使其放松心态,并嘱家属悉心照顾。饮食方面宜清淡、易消化,勿食刺激性及油腻之品。应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3病案举例
范某,女,28岁,已婚,教师,2016年6月16日初诊。主诉:停经2个月,恶心呕吐1周,加重2d。平素月经规律,周期28~30d,经期4~5d,量色可,无血块,偶有痛经,末次月经:2016年4月15日。1周来出现纳差,恶心、呕吐,晨起较重,近2d食入即吐,今晨未进食,眠差,多梦,乏力,小便可,大便秘结,2~3d/次。患者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滑。彩超示:宫内早孕,胚胎存活。晨起尿常规:酮体(+)。方药:黄芪 30g,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5g,陈皮 12g,木香10g,厚朴6g,黄芩 12g,苏叶 12g,砂仁6g,佩兰 12g,茯神15g,焦神曲15g,鸡内金15g,甘草 6g。3剂。按照前述方法服药。并给予前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二诊:2016年6月20日。恶心、呕吐较前明显好转,能够进食软质食物,乏力症状较前缓解,偶有腰酸,眠可,小便可,大便秘结,2d/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复查尿常规未見明显异常。给予:黄芪 30g,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5g,陈皮 12g,木香10g,厚朴 6g,黄芩 12g,苏叶 12g,桑寄生15g,菟丝子30g,焦神曲15g,鸡内金15g,甘草 6g。3剂,服法如上,继续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电话随访病愈,至孕五月未复发。
按语:方中重用黄芪、党参补气;当归补血,黄芪、当归合用补气以生血,气行血亦行,且气血充足亦有益于胚胎生长发育;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以固后天之本;陈皮、木香、厚朴、苏叶理气宽中,顺气下行;桑寄生、菟丝子补肾安胎;焦神曲、鸡内金健胃消食。全方健脾益气、和胃止呕、理气消食,使气血充足、运行顺畅,化生有源,脾胃健运,呕吐得止。
4讨论
妊娠恶阻是孕期生理、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者影响家庭、工作,甚至流产,所以对妊娠恶阻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目前西医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好转,但容易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4]。傅金英教授运用中药汤剂、中药穴位贴敷及心理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临床症状,且方便易行。妊娠恶阻经以上方案治疗后大部分能够治愈,但有部分患者病情较重,须中西医结合治疗,必要时宜下胎益母,临床应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以免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3.
[2]高秀花,李国武,刘旭光.神阙穴古今临床应用探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2):81-82.
[3]李可丽.心理护理干预在妊娠剧吐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8):3748-3749.
[4]饶思远,赖凤飞.妊娠剧吐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847-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