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仿
在黄羊川镇大南冲村,只要提起赵凤琴的名字,没有人不知道。
2010年,在新疆和丈夫一起打工的赵凤琴毅然回到了家乡黄羊川,因为不久前家里传来消息:婆婆病重,没有人照顾。
赵凤琴的婆婆从小精神上就有些问题,虽然外表上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但是智力较低,常常发病,特别是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大不如前,病情也随之加重,总是跌倒受伤,吃不上饭。
赵凤琴心里明白,一旦回去,非但家里少了一份收入,她的负担也会增加不少,但一想到婆婆在家受苦,她于心不忍。回到家的那一刻,她知道,眼前的这一切远比在外打工要辛苦得多。
早在2004年,年轻的赵凤琴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嫁到了河对岸的大南冲村。她和丈夫青梅竹马,似乎注定了长大后要同结连理。丈夫家里的情况她自小就了如指掌:破旧的老房子、精神有问题的母亲、在家务农的父亲,丈夫年迈的舅爷。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在别人看来唯恐避之不及,但在她眼里,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母亲为她哭肿了眼睛,父亲和哥哥也是轮番上阵劝说,试图让她放弃这段没有希望的爱情,但她铁了心要嫁。
父亲和她断绝了父女关系,从此不再认她这个女儿,家人也没有来参加她的婚礼。婚礼结束后,她独自坐在简陋的婚房里泪流满面,她虽然拥有了一个新的家,却失去了那个生她养她的家。她不知道这样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去面对,生活还要向前看。
婚后的生活并不容易,婆婆需要照顾,柴米油盐处处都要操心,日子越过越拮据,在几番考虑之后,赵凤琴决定和丈夫出去打工,婆婆暂时由舅爷照顾。直到2010年舅爷去世,公公年迈,婆婆病情加重需要照顾,她不得不回到了家。从此,她就开始了一段漫长的照顾老人的日子。
这几年,赵凤琴除了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之外,还种了几亩地,早上下地干活,中午回来做饭。由于能按时吃饭,婆婆现在的身体已经好多了,能自己上厕所、在门口散散步。公公患有胃病,身体也不好,但地里活多,她干不过来时也给她帮帮忙。邻居们人也好,经常帮忙把她家放学的孩子领回来。她心里很知足。
一天早晨,赵凤琴安排好婆婆后就独自赶往地里,刚准备干活时,她忽然接到邻居的电话:“你婆婆不见了!”她扔下手中的活就立马往家里赶。
原来,婆婆在门口散步的时候越走越远,走出了村子,不知去向,邻居发现后就赶紧给她打了电话。她顺着婆婆走失的方向一直走,绕过村口的桥,对面有一个土山坡,地势较高,她就爬了上去,她想站在高处看看四周有没有婆婆的身影,没想到爬到山顶才发现,婆婆就在山顶的一棵树下。她问:“妈,你怎么在这儿?”婆婆像个孩子一样说:“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所以就爬到高处来,想看一看。”她的心瞬间软了,拉起婆婆的手,慢慢地向家走去。
2014年的冬天,在附近打零工的赵凤琴回家后,又发现婆婆不在家,心想婆婆可能又发病了,就赶紧出门去找,可是村前村后找了好几遍还是没找到,她的心开始不安起来。村民们知道以后,也开始帮着她找,但依旧不见人影。
直到夜里,有人告诉她,在附近桥下的水坑里看见了她婆婆,已经送到了医院。她连夜赶到医院,看到婆婆十分憔悴,但所幸安然无恙,她既内疚又感动。婆婆由于在户外太久而被冻感冒,又加上发病很严重,身体很虚弱,她每日悉心照料、寸步不离,一直到婆婆出院。经过这件事,她不敢再大意,外出时只要方便,都会把婆婆带在身边;不能带时,也会托付给人照料。
赵凤琴和丈夫感情很好,结婚这么多年两人从没吵过架,她的善良也赢得了乡邻们的交口称赞:“总能看到她在家给老人和孩子洗衣服,晾衣绳子上总是挂得满满的,自从她来了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婆婆穿过脏衣服,老人能吃上饭了,精神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转眼间已回到家6年了,这6年她几乎一步也没有离开过黄羊川,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和孩子、下地干活、偶尔在附近打点零工,起早贪黑对她来说已经不算什么,累也不算什么,也有人問她:“你后悔吗?”她说:“不后悔!”
就在一年多前,她的哥哥提着一篮子鸡蛋来看她,望着哥哥,她热泪盈眶,这么多年了,她等的就是娘家人的理解。在党的政策的支持下,家里盖起了一座新房子,这一家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朴实,呵护着家庭的幸福。春天就要到了,看着婆婆孩子般的眼神,赵凤琴的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责编 拾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