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益
摘要: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种有效方式。该文通过对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在本地区的推广,将对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技术要点、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研究
一、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空间布局种植方式
玉米宽窄行技术,顾名思义,是通过改变玉米的均等行距来进行种植的栽培方式。在利用这种方式进行玉米栽培的过程中,农户通常会根据宽行80-90 cm,窄行40 cm的原则进行玉米种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推广的玉米每穴单株大小行种植方式就是国内所说的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中国对玉米宽窄行技术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第一届全国作物栽培科学讨论会的召开成为了玉米宽窄行技术研究的开端[1]。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已经在辽宁省昌图县、贵州省的毕节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老厂乡从1988年开始推广,一直到至今。
二、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技术要点
通过对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技术要点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技术要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玉米宽窄行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玉米作物的生长期是在平整的耕地上进行的,这就让农户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省略了成垄的过程。因此,在对玉米宽窄行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农户要在秋季完成耕地的平整工作。在整地的过程中,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在耕地中施入一些农家肥和底化肥,以增强土地的肥力。
第二,针对玉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根茬问题,在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将低留茬改为高留茬,任其在田地中自然腐烂的方式,成为了玉米根茬的一种处理方式。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要通过粉碎机械的运用对根茬进行处理,在对这些根茬进行粉碎处理的过程中,由于田地表层的土壤受到了搅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土地失墒现象的产生风险。宽窄行技术的应用,要求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保证田间30-40 cm的留茬高度,让根茬通过自然腐烂的方式还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农民劳动负担的作用。
三、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优点
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玉米种植户的的劳动负担。这就说明减轻农户劳动负担,是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一大优点。除此以外,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第一,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增加玉米产量的优点。我们可以以学者黄明球和范秀玲等人的研究为例。黄明球在对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和等行距种植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以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同等密度之下,借助宽窄行种植技术种植出来的玉米作物,其穗长度和千粒重都比等行距种植技术种植出来的玉米作物要高一些[2]。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在让玉米单株干物重得到提高的同时,可以让玉米产量比等行距种植方式的玉米产量高出7.8%。范秀玲通过对偏垄宽窄行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发现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运用可以让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48%。从玉米作物的粒重和穗粒数来看,宽窄行种植技术种植出来的玉米的粒重比常规种植下栽培出来的玉米粒重要高出5.56%,宽窄行种植技术种植出来的玉米的穗粒数比常规种植下种植出来的玉米的穗粒数要高出4.71%,这就可以说明,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具有增加玉米产量的作用。
第二,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对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增强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增强,可以让土壤向植株提供的养分有所增加。通过对当地的玉米种植情况进行研究,学者们发现,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可以通过保蓄宽行区域水分的方式,为玉米植株的開花期提供水分。在国内的研究领域,学者刘武仁通过对玉米宽窄行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玉米植株的根系数量得到增加。通过对他的研究结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玉米植株根系数量的增加,可以让植株的根系吸收到更多的资源,这就使得玉米植株对风的阻力会有所增强,因此,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降低玉米植株倒伏风险的作用。
四、宽窄行种植方式的不足之处
在对宽窄行种植方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学者也发现了玉米宽窄行种植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虽然可以让土地上部的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但是这一技术的应用也让植物地下根系对水、肥等资源的竞争变的更为激烈。学者李猛通过对以宽行80 cm、窄行40 cm和宽窄行行距为45 cm、35 cm的紧凑型玉米宽窄行种植方式进行探究,发现在宽窄行行距设置和密度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下,植株的生产效益会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3]。
五、结语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是对玉米种植空间布局进行调整的一种体现。这一技术的应用对增强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针对玉米宽窄行技术在同等密度条件下的一些不足之处,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户可以从本地区的地力和气候等条件入手,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 刘朝巍,张恩和,谢瑞芝,等. 不同施氮方式对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2,01:34-42.
[2] 余东海. 中高密度下田间配置方式对玉米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的影响[D]. 四川农业大学,2013.
[3] 刘铁东.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光截获及光合特性的影响[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